理论教育 湖南特色三并路径: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策略

湖南特色三并路径: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策略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并”路径,是湖南人探索的结晶,湖南特色十分鲜明。2019年1月,湖南省在湘西州召开了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全面落实2018年国家脱贫攻坚考核问题整改要求,安排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按照“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的工作思路,湖南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

湖南特色三并路径: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策略

凡事预则立,湖南坚持在拉开“搬”的大幕之时就筹划“留得下、能致富”的文章,也即后来成为易地扶贫搬迁术语的做好“后半篇文章”问题。这篇文章的基本构架就是“挪穷窝与换穷业并重,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并进的路径”。

“三并”路径,是湖南人探索的结晶,湖南特色十分鲜明。

2019年1月,湖南省在湘西州召开了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全面落实2018年国家脱贫攻坚考核问题整改要求,安排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一是就业帮扶。要做好劳务输出。这是最稳定、最可靠的帮扶措施,要优先安排搬迁群众。要用好公益性岗位。无论是新增的,还是腾退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搬迁群众。要鼓励吸纳就业。产业扶贫政策中,有专门针对企业安置贫困人口就业的补贴奖励政策,要利用好有关政策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要鼓励支持创业。贫困群众大多没有创业能力。对有能力创业的,特别是搬迁户的下一代在高中或大学毕业后能创业的,要加大帮扶力度。要加强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就业帮扶是后续帮扶措施中最重要的,要明确就业主渠道,确保搬迁户优先享受,实行“清单管理、动态清零”,保证每户搬迁户都有一人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就业。

二是产业扶持。产业扶持的具体措施不能“头发胡子一把梳”,不能只片面强调项目数量。贫困户从“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搬到“一方山水养得活一方人”的地方,就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和项目,不能好高骛远。要用好资金。产业扶贫资金来源很多,要把资金用好,鼓励效益好、责任感强的企业和能人带动搬迁户增收脱贫。要确保受益。调研发现,有的贫困户不知道自己的产业扶贫项目在哪,不知道谁在经营这个项目,不知道明年分红的具体情况,存在利益联结机制不到位的问题。所以,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搬迁贫困户受益。要加强监管。各地要加强对产业项目的监管。

三是社区融入。搬迁群众的社区融入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既有精神的融入,也有物质的融入,既有平时生活的融入,也有其他服务的融入。能不能留得住、能不能融入,既受硬件因素也受软件因素的影响。要留得住就要有归属感。一个人如果没有家庭、找不到组织,就没有归属感。一般搬迁户要能找到社区服务组织,党员搬迁户还要能找到党组织。同时,要注重搬迁群众在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保障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要加强兜底保障力度。对于集中安置点,迁入地已有社区的,可就近纳入社区管理;迁入地没有社区的,就要设立社区管理。对于分散安置的,要明确是由哪个村、哪个组负责管理。

四是完善配套。要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让贫困户搬得出、住得进。如果安置区没通水电,搬迁群众怎么入住?现在农村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用手机,如果搬到新地方没有手机信号,她就觉得不方便,可能也回老地方去了。水、电、网络、通信的问题,必须解决好。另外,一般性的、不超标准的基础设施一定要配套完善,不能让搬迁群众出门一脚泥。对于现有基础设施能满足的,要做好对接;不能满足的,在利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配套完善。

◎双峰县甘棠镇扶贫工厂——七彩糖果饰品厂

省里制定了后续扶持工作12条意见,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发展后续产业,找准脱贫之路”。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此采取两大措施:一是开展试点示范。省级财政专项安排1.8亿元,连续3年开展后续扶持试点示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特色农林产业基地、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形成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优化帮扶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对有意愿和能力的搬迁户,采用直接帮扶模式,通过投资补助或奖补等措施,鼓励经营主体带动建立生产基地,保障搬迁户的农产品卖得出、有收益。对有意愿但能力不足的搬迁户,采用委托帮扶或股份合作模式,将产业帮扶资金委托或折股量化到经营主体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

按照“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的工作思路,湖南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具体措施如下:(www.daowen.com)

“三个一批”促进岗位开发。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开发一批。出台了《关于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截至2019年9月底,全省已建立扶贫车间2531个,提供岗位16万个,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4392人。鼓励设立就业扶贫特设岗位,全省共安排5722名搬迁贫困劳动力承担保洁、养路、护林、巡河等工作。二是创新政策奖补培育一批。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推动企业“点对点”接收贫困劳动力,全省建设就业扶贫基地886家,其中省级195家、市县级691家,已稳定吸纳3119名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全面落实就业扶贫奖补政策,对贫困劳动力和吸纳企业给补贴,2019年1至9月份累计补贴金额达3.34亿元。三是整合资源对接输出一批。积极对接省政府五个驻外办事处,广泛收集岗位信息、开展劳务对接,促进贫困劳动力跨省转移就业。积极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作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劳务对接,建立健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指导湘西自治州落实与济南市的劳务协作扶贫合作协议,推进永顺县与宁波市开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

涟源市古塘乡集中安置区进行技术培训

“三个精准”深化对接协作。一是精准开展线上对接。完善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人岗匹配、在线招聘、动态跟踪管理等功能,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招聘会,截至2019年9月底,通过省平台人岗匹配功能为5227名搬迁贫困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1.2万次,成功上岗2571人,推荐成功率为49.2%。二是精准推动线下输出。推动51个贫困县与长株潭三市落实劳务合作协议,引导各园区与贫困村广泛开展结对,不断深化“点对点”“一对多”劳务输出。建好用活省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市场,每周举办一次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每月举行一次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对接会。依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对接平台,2019年以来,共组织面向农村劳动者的免费专场招聘会1200余场,帮助1.5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是精准实施稳岗维权。定期对接省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库,通过人社大数据比对、基层工作人员入户核实,动态精准掌握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精准建立“三个清单”:对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建立“任务清单”,对已就业的建立“稳岗清单”,分年度分地区制订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稳定岗位计划,明确各方职责,形成“责任清单”。

◎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花垣县民乐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搬迁群众就近在扶贫车间上班

“三个强化”助推技能提升。一是强化职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加强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切实提高贫困地区职业培训能力,51个贫困县共认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60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56家、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58个。二是强化技工院校免费技能培训。健全校县扶贫对接机制,细化全省30家骨干技工院校与51个贫困县对接清单,全面落实国家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积极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定点、定员、定向、定岗免费技能培训。全省技工院校共招录贫困家庭学生9124人,累计免费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5.2万人。三是强化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围绕产业发展与企业用工需求,按照“输出有订单、计划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后结单”的“四单”模式,总结推广培训就业直通车经验,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补贴标准比普惠标准上浮70%,并给予生活补助,实现“技能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帮助脱贫一户”,累计完成搬迁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6万人。

“三个模式”优化指导帮扶。一是实施“311”就业扶贫服务模式。创新就业扶贫服务方式、内容与频次,推动各地每年至少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3次岗位、1次职业指导、1次免费技能培训信息。2019年以来,为搬迁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2.8万人次、职业介绍2.5万人次。二是建立“三创联动”创业帮扶模式。为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安排创业孵化场地,将贫困劳动力纳入“乡村创业领雁培养计划”,扶持创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民宿酒店、加工点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创业增收脱贫。2020年以来,为搬迁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服务923人次,安排创业担保贷款1098万元。三是推介“四位一体”就业扶贫运行模式。总结推介“政府+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贫困劳动力”四位一体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劳务经纪人作用,广泛收集贫困劳动力信息,规范劳务中介市场,开展职业介绍和培训服务。据统计,到2019年底,全省已培训配备1.8万名农村劳务经纪人,累计更新维护搬迁贫困劳动力信息8.8万人次、推荐就业岗位525人次,动态跟踪521人次,发送政策短信1334人次。

◎花垣县搬迁户种植的豇豆大丰收

◎新化县鸿兴村安置点的搬迁户在苗木基地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