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搬到了家门口。沅陵县率先将“扶贫车间”开到集中安置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镇村集体闲置场地和集中安置点创办厂房式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企业+车间+贫困户”脱贫帮扶新路子。贫困户李丽芳搬迁新居后,就近进了官庄镇鞋业扶贫车间,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她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有稳定收入,每天下班后还可以做家务和照顾小孩。”至2020年,沅陵县已创办扶贫车间41个,安排就业1759人,其中贫困人口653人,人均月收入1800元,真正做到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地脱贫”。据统计,全省在集中安置区建成扶贫车间1049个,吸纳约4万人次搬迁贫困人口就业。
◎图为石门县山羊冲村山水湾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附近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区里的居民在这里上班
◎龙山县洛塔乡贾家台集中安置区
就业再也不用去远方。吉首市经开区集中安置点安置了全市7个乡镇48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24户1983人。园区内32家企业为搬迁户提供岗位1300个。至2020年,已有378名搬迁对象在园区企业就业。邵东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位于城内生态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附近,安置了157户644人。通过开展就业培训,18—60岁的291名健康劳动力全部就业。60—70岁当中有就业需求的16名健康老人,也都被安排上岗了。48岁的搬迁户龙石桥妻子多病,儿子智障,家境特别贫困。在联席办的帮助下,他和儿子都到附近的东亿电气做包装工和搬运工,每月分别领取2600元、1600元工资。他哽咽着对记者说:“如果不是易地搬迁的好政策,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现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老婆的身体也慢慢好起来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搬出大山天地宽。湖南大胆探索精准脱贫新路子,首创“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模式: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全省有约24万搬迁对象因直接发展特色产业受益。(www.daowen.com)
特色品牌拓宽致富路。新晃侗族自治县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晃黄牛肉,采取“合作社+基地+搬迁户”模式,通过受益分红和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带动搬迁户增收脱贫。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安置区对小区内的66间商铺进行招商引资,以整体出租方式盘活产业用房资源,先后引进了两家电商企业,经营冰糖橙等特色水果,安排家门口就业160余人。古丈、保靖等地巧借“潇湘茶”品牌打造的机遇,鼓励搬迁户参与茶叶种植,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凤凰县做足旅游文章,将集中安置点全部选址布局在“快进慢行”精品旅游线路上,70%的搬迁户吃上旅游饭,乘上了旅游致富快车。
产业小镇引领奔小康。石门县三圣乡集中安置点探路小镇模式,组织易地搬迁贫困户组建了巴马香猪、红心猕猴桃、苗木、高山蔬菜4大专业合作社,发展起生态循环农业。双牌县探索“搬迁+小庭院”模式,统筹规划种植业、养殖业、林产业等适度规模特色经济,让搬迁群众实现长远稳定增收。常宁市西岭镇通过科学规划,搞起了以石林为龙头的特色休闲游,带领搬迁户在石头山上发展茶油经济,种植无渣生姜,96个搬迁户全部实现脱贫。安乡县汤家岗村集中安置点引进和培育了6家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8个养殖大户,共流转土地3000余亩。搬迁户陈学新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费一年每亩500元,土地二次分红还有200元,两口子一起跟老板打工,一年挣2万多,加起来有3.8万元,人均超过1.2万元,已经脱贫了。”
◎凤凰县易地搬迁入住安置点的苗族同胞跳起鼓舞迎客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