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全方位品牌传播矩阵,提升产品传播效果

打造全方位品牌传播矩阵,提升产品传播效果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让客户更好地了解并接受品牌及产品,企业要考虑全方位地拓展传播渠道,打造新媒体矩阵,实现传播渠道的融合,向适宜的传播渠道进行精准投放;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的自传播属性,使之形成更好的品牌传播效果。

打造全方位品牌传播矩阵,提升产品传播效果

为了让客户更好地了解并接受品牌及产品,企业要考虑全方位地拓展传播渠道,打造新媒体矩阵,实现传播渠道的融合,向适宜的传播渠道进行精准投放;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的自传播属性,使之形成更好的品牌传播效果。

1.建立企业的新媒体矩阵,借平台打造品牌

新媒体矩阵是能够触达目标消费群体的多种新媒体渠道组合。矩阵主要分为横向矩阵和纵向矩阵两种类型。其中,横向矩阵是指企业在全媒体平台上做出的布局,包括企业自有APP、官方网站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贴吧、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等),也可以称为“外矩阵”。而纵向矩阵主要是指企业在某个媒体平台展开的生态布局,是其围绕各个产品线而展开的纵深布局,也可以称为“内矩阵”。这些平台通常是指规模稍大的平台,比如微信。在微信平台上,企业可以从订阅号、服务号、社群、个人号及小程序等进行布局。

“美丽说”在2015年搭建了新媒体矩阵。“美丽说”的微信内矩阵主要是媒体矩阵,包含了“美丽说”订阅号、服务号、“美丽说”HIGO订阅号(现HIGO业务已经独立)及微信钱包入口。这几个账号在各自的侧重点上是有所区别的。例如,“美丽说”订阅号旨在“美丽”理念与信息的传播;“美丽说”服务号和微信钱包入口旨在辅助商品销售;“美丽”HIGO订阅号(俗称“黑板报”)用于发布企业新闻,旨在打造雇主品牌。在外部矩阵中,QQ购物号和“美丽说”自有APP的图文主要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美丽说”微博、百度贴吧则以媒体传播为主要目的。由此可见,“美丽说”的矩阵搭建,最为侧重的是媒体公关,其次是商品销售。

从表面上看来,企业经营新媒体矩阵似乎是比较随意的,其实不然。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在运营新媒体矩阵时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能力,分别是:对平台情况的掌控力、跨平台整合力及平台数据化驱动力。

(1)对平台情况的掌控力

企业只有对运营的平台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利用该平台的优势,去完成自己的商业活动。对平台情况的掌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如表5-1所示。

表5-1 对平台情况的掌控力

(2)跨平台整合力

优秀的媒体矩阵设计有助于发挥协同效应,所以,如果企业运营者具备跨平台整合力,那么就可以灵活利用各个平台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1+1>2的平台整合效果。一般而言,平台整合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联动内部资源,比如新品发布后,在媒体矩阵内的所有媒体平台上同步发布消息,以最大化地利用自有资源;另一方面是联动外部资源,比如召开发布会时,邀请外界的关键意见领袖(KOL)亲笔写稿或倾力推荐等。

(3)平台数据化驱动力

对于新媒体的运营与拓展,除了将某个平台的运营经验运用到另一个平台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应用大数据来驱动媒体运营和保障品牌传播效果。通过数据分析,不仅能够呈现结果、总结分析媒体平台的传播能力,还有助于优化前期经验、准确预判未来的品牌传播情况,这都会对新媒体传播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企业打造与运营新媒体矩阵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市场发展与媒体平台的变化而更新迭代。

2.规划产品的自传播属性,提高品牌传播力

自传播是指基于一款产品或者一项营销活动自身具备的吸引力,激发人们主动转发分享的意愿。对于企业来说,最高端的品牌传播并非借助专门的营销活动,而在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即让产品能够自己说话,展示自己的优势,这也是实现自传播的最佳方法。(www.daowen.com)

近年来,出现了一类台历产品:有的台历上每一页都有一句有哲理或有趣的话,比如单向历;有的台历上印有传统名画或古诗词,比如故宫日历、诗词日历。这类产品的新意引发了传播,于是人们纷纷转发到朋友圈,由此又触发了更多人去购买。这类产品便是把营销活动跟产品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百度品牌前总监、自传播影响力纪录创造者朱百宁总结出了一个比较体系化的方法论,叫作“自传播486模型”。

“4项前提”:一个产品要实现自传播,就要满足4项前提条件:真实的需求、靠谱的体验、好记的名字、强大的组织。

“8大战术”:实现产品自传播的8大战术是指主流程、可视化、加文案、个性化、植彩蛋、超预期、参与感、抓热点。

“6个始终”:打造有自传播力的营销六原则,分别是:始终挖掘产品的潜力、始终调查人性的本质、始终发动群众的智慧、始终引入好友的互动、始终相信创意的力量、始终激发二次传播。

以8大战术中的“参与感”为例。参与感是指让产品具有社交属性,能够触发用户的参与感。只有当用户愿意对产品评头论足,愿意将其发在朋友圈里分享出去,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而社交属性的形成,通常源于用户心理优越感因产品而被激发。比如知乎,用户使用知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对于知识的渴求,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正面的形象。为了继续维护这种形象,用户就会更加频繁地主动去把“我正在使用知乎”这种信息传播出去,经过社交维度的一次次分享,让知乎的品牌效应大大增强。

要想让产品或品牌具有更好的传播力,就要顺势而为,把自传播属性植入产品当中。此外,企业还要努力从产品中挖东西(如数据、内容、故事),用其直接作为营销活动使用的资料库。

最典型的实践莫过于在产品里挖出真实的故事。企业要想做好品牌,就要讲好品牌故事。

谷歌街景记录了很多照片。有一天,一位美国小伙子给他的女朋友看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这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将其放大后,他看到了一条又老又脏的狗。他突然想起来,这条狗正是他当时工作期间喂养过的一条流浪狗。

有一天,他驾车再次回到那个地方,令他惊讶的是这条狗竟然还在那里。然后,他去问了附近商店的老板:“这条狗怎么还在这里?”老板告诉他,这条狗在这里已有十年。

这是人和动物之间跨领域、跨时空的一种感情呈现。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时会非常感动,尤其是养过狗的人更是为之动容。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故事。当企业从产品里面挖掘出一个好的故事之后,我们会发现:企业并不需要投资巨大地设计企业形象短片或方案,但却能制造出非常广泛的传播力,这就是在产品当中挖掘真实用户故事的威力。

企业在产品和品牌推广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简单粗暴地使用洗脑广告,一言不合就大力宣传;而要巧妙地设计并呈现产品和品牌的特色所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客户(消费者或用户)的好奇心和参与感,继而让客户(消费者或用户)主动参与到产品与品牌的传播过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