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距离与损失厌恶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社会距离与损失厌恶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本书的第三部分而言,探明社会距离对损失厌恶的影响,将有助于决策者从控制亲疏关系的角度入手,减少决策中的损失厌恶差异,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和优势,从而更好地为他人进行决策。而社会距离对双方损失厌恶差异的作用,则为减少双方决策差异提供了可能性,双方良好关系的维持,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社会距离与损失厌恶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损失厌恶是风险决策中的重要概念(Kahneman、Tversky,1979)。损失厌恶描述了人们对损失比对等额收益更加敏感的现象。举例来说,当对失去100美元和得到100美元两种情境下的心情进行评估时,可以发现失去100美元所诱发的负面情绪远强于得到100美元所诱发的正面情绪(Thaler,1999)。损失厌恶源自前景理论,并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非理性偏差。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行为也与损失厌恶息息相关,如:个人投资者比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损失厌恶心理的影响(史永东、李竹薇、陈炜,2009);市场中损失厌恶型投资者的存在有助于市场收益和市场质量的提高(张海峰等,2011);消费者对金钱和产品效用的损失厌恶的不对称性会导致消费决策中选项框架效应的产生(金立印、邹德强,2009)。作为一种非理性行为现象,损失厌恶并不完全是有害的,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当人们丧失对损失的非理性厌恶,那么市场将会面临巨大的危机,更多的人会失去一切。可见,损失厌恶存在于管理实践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会对决策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风险决策中的损失厌恶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人本身具有社会属性,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和互动(李涛,2006)。人际互动和社会化影响使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自我决策,还需要在许多学科领域(例如咨询、顾问、私募投资、医疗等),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决策需求,给出建议甚至直接代理对方进行决策,比如:职业经理人股东制订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基金经理为投资者推荐投资方案,当选官员根据民众的需求修订政策,医生为癌症患者拟定治疗方案,父母为子女提供升学建议,律师为诉讼人代理诉讼,等等(Benbasat、Wang,2005;Davies et al.,2005;Finke、Huston、Winchester,2011;Garcia-Retamero、Galesic,2012;Scott、Vick,1999;Vaubel,2006)。在为他人决策时,决策者与决策结果承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是影响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Mills、Moshavi,1999;Montinari、Rancan,2018)。但是关于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造成有利还是不利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不一致的意见。一些研究者认为社会距离能够对决策行为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决策者为决策收益者做出更理性的决策(Kadushin,1962)。但一些研究者则提出,社会距离的增加对决策者的创造性产生抑制,并且实际决策者和决策收益者之间过于正式、疏远的关系不利于合理决策的产生(Jaakkola,2007;Steyn、De Klerk,2015)。研究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特别是风险决策中损失厌恶的影响,能够为代理决策领域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从而为企业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提供指导意见。对于实际决策者(如职业经理人、基金经理等)而言,了解决策差异的普遍存在性及其成因,将有助于其在决策中从源头避免为自己和为别人决策之间的差异。就本书的第三部分而言,探明社会距离对损失厌恶的影响,将有助于决策者从控制亲疏关系的角度入手,减少决策中的损失厌恶差异,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和优势,从而更好地为他人进行决策。对于咨询他人意见或者委托他人进行决策的决策结果承担者(如股东、投资者等)而言,了解决策差异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大脑决策加工层面的机制,将有助于其认识到自我独特性是一种本能,因此为自己和为他人决策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从而选择性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社会距离对双方损失厌恶差异的作用,则为减少双方决策差异提供了可能性,双方良好关系的维持,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决策。社会距离与损失厌恶的关系还可以作为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基础,在研究中将为自己和为他人决策的差异作为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进一步丰富具体的决策场景,结合激励机制、信息对称性等因素,有针对性地为委托、代理双方提供具体化的指导意见。总而言之,探究社会距离对损失厌恶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决策,还有利于增进决策者和决策收益者双方的理解,有助于维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本书的第三部分首先重点介绍损失厌恶的概念、测量方法、认知神经科学基础以及以往文献中发现的影响因素。在社会距离这一重要概念上,我们将从社会距离的视角介绍解释水平理论、调节聚焦理论、后悔理论,并对社会距离相关的认知神经科学成果进行回顾。具体来说,我们通过对解释水平理论的梳理,了解心理距离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加工特征,并着重介绍心理距离中的社会距离概念。此后,通过引入调节聚焦理论,将解释水平聚焦到风险决策中的损益加工,从而实现解释水平理论和调节聚焦理论的结合。同时,我们还引入了在自我与他人决策差异研究中常用的后悔理论。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决策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我们将进一步介绍与社会距离研究相关的脑区以及大脑功能网络等。(www.daowen.com)

【注释】

[1]本部分内容来自孙昊野,2019.社会距离视角下的损失厌恶差异及其形成机制[D].杭州浙江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