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试招募环节,我们在浙江大学CC98论坛上发布招募通知,给出对实验任务、实验时长、实验报酬等的基本描述,列出可供选择的实验参与时间,并强调已经参与过本书预实验的被试勿重复报名。在核实报名被试符合实验基本要求后,主试将告知被试报名成功,并会在实验前一天短信提醒被试实验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确保被试按时出席。本研究共包含三个部分,分别对应社会距离不同的决策收益者:决策仅影响自身收益,决策仅影响下一被试收益,决策仅影响朋友收益。每部分包含150次决策,三部分的呈现顺序服从拉丁方设计。与前几项实验一样,为了避免为不同决策收益者决策所导致的社会比较效应,我们只在每部分实验开始前向被试提供该部分的指导语。因为被试对后续实验的实验内容未知,对决策收益者的身份未知,所以能够有效避免社会比较效应,从而真实反映被试在每种决策条件下的行为偏好。
在实验任务开始之前,被试首先阅读该部分的指导语,然后主试向被试讲解实验流程,强调一些具体的重要细节,并请被试完成实验前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以及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如果被试全部答对,则可以进入正式实验阶段,否则将被要求再次阅读指导语并对答案进行修改,直至完全理解实验指导语。在实验前填写问卷的过程中,主试如果发现被试在反复阅读指导语后仍无法理解实验任务,则停止对该被试的测试,该被试在获得一定补偿后即可离开。正式实验开始之前,被试首先完成5个轮次的训练任务,以了解和熟悉实验流程,被试若在该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向主试提问。在确保被试没有任何疑问后,主试离开实验间,正式实验开始。在计算每部分最终收益时,主试将从每个部分的150次试次中随机抽取一次,将该试次所获得(或损失)的实验币值乘以0.05,加上初始决策本金15元,作为该部分的最终收益。随机抽取的操作使得每个试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从而保证被试对每个部分中的所有试次都一视同仁,并减少不经思考的胡乱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决策收益者为自身时,被试获得的最终收益为自己在该部分决策中的收益与上一被试为下一被试(陌生人)决策所得到的收益之和。在决策收益者为朋友时,具体操作与前两章类似,即在该部分开始前让被试写下一位好朋友的姓名和支付宝账号,以确保该决策条件的真实可信。主试会在实验结束后将被试为朋友决策所获得的收益现场通过支付宝转账给该朋友。在决策收益者为陌生人时,被试为下一位被试做决策所得到的收益将会被放在一个密封的信封里,并在“陌生人”决策部分开始时,与指导语一起交给下一位被试。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保证了下一位被试的决策不会被信封里的金额大小所影响,另一方面确保下一位被试相信,“陌生人”决策条件不是想象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确实会影响到一位陌生人的收益。在实验中我们尽量避免了前后两位被试碰面,这种碰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被试产生共情,或者是亲切感,使得二者不再是绝对意义上的陌生人,从而拉近社会距离。
实验流程如图14.1所示,在每个决策试次中,屏幕上将首先呈现持续750毫秒的“+”以提示一轮试次的开始,随后,屏幕上将展示两个圆圈:其中一个圆圈被等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包含一个值,表示风险选项中以等概率出现的两个潜在结果;另一个圆圈中只包含一个值,表示确定选项所对应的结果。被试需要按键选择风险选项或确定选项。为了避免时间压力对决策偏好的影响,在决策环节我们并未设置时间限制,被试可以充分思考直到做出决定。被试按键选择后,所接受的选项会在屏幕上继续保留750毫秒,而未被选中的选项则会消失。随后该轮次决策的实际结果在圆圈中出现,并持续1000毫秒。若被试选择的是确定选项,则结果显示为确定选择结果;若被试选择的是风险选项,则风险选项中的两个潜在结果会随机出现在反馈阶段中。随后,该试次结束。
(www.daowen.com)
图14.1 实验流程图(以为自己决策为例)
与前面的研究类似,为了对三种实验条件加以区分,我们用无小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个小人分别表示决策收益者为自己、朋友和陌生人决策的风险决策情境(图14.2)。
图14.2 不同社会距离的呈现方法
注:左、中、右三图分别代表为自己、朋友和陌生人决策。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