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决策偏好具有一致性,但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偏好反转的“非理性”现象,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情绪有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效价是指情绪的正负性(如愉悦或不愉悦),唤醒度指的是情绪的活跃程度(如平静或兴奋)。以往大量研究从效价的角度,讨论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决策的不同影响,但单纯从情绪效价的维度仍无法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唤醒度的角度来研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汪蕾、陆强、沈翔宇,2013)。
本章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来揭示唤醒度是否是偏好反转的一个原因。以往研究发现,数额大小能激发不同情绪反应,相对于小额金钱,大额金钱能唤起被试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金钱不确定性实验,结合ERPs技术,来探究唤醒度是否会对不确定性决策风险偏好产生影响。我们用四种类型(决策类型:风险和含糊;决策数额:大数额和小数额)的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被试根据实验呈现的刺激来决定是参与还是放弃游戏。实验后,被试还要完成一个问卷调查以便于我们了解他们在不同决策情景下的情绪水平。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发现偏好反转的内在机制,完善情绪影响决策的理论,并为现实生活中的偏好反转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
不确定性决策,根据决策结果的概率是否已知,可分为风险决策和含糊决策,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能否准确评估每一可能结果的概率。个体在进行不确定性决策时冒险的程度,即对风险和含糊的偏好水平,称为决策偏好。在不同的情境下,个体对风险和含糊的偏好程度不同。前景理论认为,当个体面临收益前景时,趋向于规避风险,而当个体面临损失前景时,则趋向于选择风险(Kahneman、Tversky,1979)。霍尔罗伊德、科尔斯的研究也表明,当决策结果含糊时,个体在损失的条件下倾向于选择含糊结果,而在收益的条件下其态度则转化为含糊厌恶(Holroyd、Coles,2002)。此外,在含糊与风险的比较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发现在不同的情境下,个体对含糊与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行为学的研究发现,个体对风险与含糊的偏好水平与信念以及自身胜任力相关,当个体对自身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他们就会追求含糊,反之则厌恶含糊(Heath、Tversky,1991)。(www.daowen.com)
目前,衡量唤醒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图片刺激,二是数值大小。克努森等学者在一个关于购物的fMRI实验中发现,商品金额激活了脑岛区域(Knutson et al.,2007)。这个区域与痛苦刺激相关,比如令人厌恶的气味、不公平的报酬、社会孤立等都能激活此区域(Wicker et al.,2003)。里克、克赖德、勒文施泰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额相比小数额能激发更高程度的痛苦体验,也就是说,大数额能激活更强烈的情绪,数额能表征唤醒度的大小(Rick、Cryder、Loewenstein,2007)。卡默勒的另外一个实验也表明,大额奖金(10000或25000美元)情境下,参与者选择的权重函数呈显著的S形,而在小额奖金(5或10美元)情境下,权重函数则只呈现轻微的S形(Camerer,1992)。上述结果表明,金钱数额能激发情绪反应,相对于小额金钱,大额金钱能唤起被试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采用两类数额刺激,150和20,来表征不同的唤醒度,并在实验结束后设置了问卷自测环节,以评估被试在面对不同启动刺激时的唤醒度水平。
大量研究表明,P300成分与唤醒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P300波幅随着唤醒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唤醒度水平会引起更大的P300波幅(Lang et al.,1993);唤醒度能有效决定ERPs后期的P300波幅(Cuthbert et al.,2000)。此外,P300成分被认为与情感信息处理过程有关。凯尔等在研究中,把刺激图片分为正性、负性以及中性三种,结果发现情感图片无论是正性还是负性都诱发了显著的P300波幅,这表明P300成分受到情绪的影响(Keil et al.,2002)。因此,我们将重点关注脑电数据中的P300成分,从而揭示情绪唤醒度对风险和含糊的偏好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