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才学之士易成清高?如何避免埋没聪明才智?

才学之士易成清高?如何避免埋没聪明才智?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势利和清高都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这不仅是用人者的失误造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才能的人缺乏自知之明或过分的清高和自负造成的。如果有才华的人能放弃过分的清高和自负,或许会大大减少“小人得志”的机会。不要因为自己的清高和自负埋没了聪明才智,耽误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才学之士易成清高?如何避免埋没聪明才智?

人在职场,会发现很多事情是微妙的。人本身是微妙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微妙的,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更为微妙。职场中的某些人最受领导喜欢,不管他们是否有能力,老板时时会想着他们,这种人也许是势利之徒或马屁精,生性清高的才学之人,对此多是不屑一顾,甚至非常鄙视。

一知名企业的写字楼里,有小何和老李这样两个人。小何是个办公室一般文员,生性孤僻,举止独行,平日与同事相处不甚融洽,却熟悉职场势利之道。他和同事不相往来,与机关领导相处却极尽能事,过年过节必会第一时间去看望领导,新任领导上任马上攀附,陪同领导时会点头哈腰,比如“一把手”下楼,他会跑步先行将电梯按好等候,领导下车会毕恭毕敬地扶门护头……在部门副经理老李的眼中,小何这种拍马屁的造诣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对其充满鄙视。与此相反,老李生性正直,眼里容不得沙子,每天踏实的埋头工作,他坚信自己出色的工作会受到领导肯定,事实上同事对他的评价也颇高。尴尬的是,他在副经理位子上一呆就十几年,而小何年纪轻轻,能力平平,刚来单位不久就扶摇直上,由一般文员升为自己的上司。这让老李心里很不是滋味。

势利和清高都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现代职场,就是社会舞台的缩影,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势利的人应该说适应生存环境了,而清高的人可能更操守了传统道德准则。功利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要达到自己的理想和期望,一切都要在职场中去实现。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在成功的各种因素中,自然占据着相当大的分量。故事中的老李和小何,选择的路子不同,结果也不同。势利在职场中的确算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捷径,但是这种捷径往往是用失去尊严、受人鄙视的代价换来的;清高可谓是职场的大忌,天下之大,人才济济,企业并非缺你不可。

职场中人的困惑往往都来自于性格,性格决定着自己的选择。老李如果不那么清高,工作中略晓世故,主动和领导汇报沟通,发表见解,提出合理要求,也许会更受关注,促进事业成功。小何如果拿出点真本事,从工作能力上提升自己,和同事多沟通交流,当然会改变同事对他的鄙视。社会进步的事实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人的利己本性也是根深蒂固的,那么为了各自的目标,适应环境,融入社会,这是必须的。包括展示自己,宽容别人(当然不代表善恶不辨,盲目接纳)。(www.daowen.com)

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才也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推销自己。学会有限度的、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自我展示,使自己的才华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少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多是“待价而沽”而不愿曲身求人。甚至担任某些职务后,又过于讲原则而缺乏应有的灵活和变通,便难以被社会所接受。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除了特殊的技能,紧缺的专业或者开明的用人者能提供有力的支持外,一些清高和自负的人才很难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那种丧失人格和自尊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人,历来让人深恶痛绝。但是,深陷职场,你不得不承认那也是一种“本事”或者叫“才能”。

我们不断听到很多人痛恨“小人得志”,而很多时候恰恰就是“小人得志”。这不仅是用人者的失误造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才能的人缺乏自知之明或过分的清高和自负造成的。如果有才华的人能放弃过分的清高和自负,或许会大大减少“小人得志”的机会。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保持自己人格和尊严的同时,应该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清高和自负,以变应变,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或平台。不要因为自己的清高和自负埋没了聪明才智,耽误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