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国性——从《岭外代答》与洲尾遗址看越南与中国贸易的历史证明

跨国性——从《岭外代答》与洲尾遗址看越南与中国贸易的历史证明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从《岭外代答》中关于越南香料的介绍、越南商人与中国商人在贸易场之中议价的记录中可见一斑。同时,洲尾遗址出土的大量越南陶瓷器、越南仿中国年号钱币等物品正是这种跨国性质的体现与证明。

跨国性——从《岭外代答》与洲尾遗址看越南与中国贸易的历史证明

宋代,安南独立之后,洲尾贸易场所在的防城港地区开始由“内郡”变为“边疆”,这一变化使得防城港成为中越往来的前沿地区。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宋朝先后在广州、泉州青州、明州等重要港口设置了市舶司,这是对沿海口岸海外贸易管理的专门机构,但宋代广西口岸并未设置市舶司,而是代以边疆地区普遍设置的与少数民族互市交易的管理机构——博易场”[24],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宋王朝一方面积极鼓励和大力推进面向海外诸国的海上贸易,另一方面“北宋以后,交趾独立,交州不再充当中国贸易港的角色,宋廷亦将交趾排斥于市舶贸易体制之外。交趾与宋朝的官方贸易只能在广西沿边沿海的钦州、横山寨、永平寨博易场等几处进行,且民间贸易基本也局限于环北部湾沿海地区”[25]。因此,包括洲尾贸易场在内的北部湾沿海互市贸易点成为越南与宋王朝开展贸易的主要渠道。当然,这些贸易场对于越南等外商实施了免税等优惠政策,于是广西沿海沿边地区的各类贸易场便吸引和集中了大量包括越南商人在内的外商,这些互市点便具备了跨国贸易性质。这从《岭外代答》中关于越南香料的介绍、越南商人与中国商人在贸易场之中议价的记录中可见一斑。同时,洲尾遗址出土的大量越南陶瓷器、越南仿中国年号钱币等物品正是这种跨国性质的体现与证明。(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