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挥泾川文化旅游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

发挥泾川文化旅游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要求,只要开发和利用好泾川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响“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文化旅游品牌,泾川才能真正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区段。泾川县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

发挥泾川文化旅游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

中共泾川县委党校 脱向峰

甘肃省泾川县是丝绸之路的北段,过去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官道,历史上很有名。按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要求,只要开发和利用好泾川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响“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文化旅游品牌,泾川才能真正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区段。

一、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泾川县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多,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人文、自然旅游文化资源相辅相成,具有开发旅游文化的优势条件。泾川县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能形成系列性的旅游产品,泾川县旅游资源在西北地区乃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区位优势

泾川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陕甘宁交会地带,处在丝绸之路大通道上,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泾川县地处甘肃省东部,为出陕入甘的东大门,312国道穿城而过,银武高速公路和西平铁路也从县境内通过,交通方便。西距省会兰州420公里,东距古都西安220公里,北距银川500公里,南距天水320公里,是西兰银三大中心城市交会处和陇东主要交通枢纽。

(三)政策优势

1.旅游文化产业和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泾川县坚持以扩大景区容量、丰富景点内涵为重点,切实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累计投资4亿多元,实施旅游开发项目25项,旅游基础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

2.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均衡发展。泾川县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为重点,积极促进旅游产业要素均衡发展。

3.旅游文化整体形象不断提升。“西王母信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泾川县被中国非遗中心确定为“国际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确立了华夏佛宝圣地和国际佛舍利研究中心的地位。还开通了“西王母之旅”“大云寺博物馆”“田家沟生态风景区”等重点景区旅游门户网站。积极开展宣传营销活动,泾川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4.旅游文化产业效益逐步凸显。从生态效益看,景区内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得到了切实有效保护。从社会效益看,直接、间接安排旅游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并扩大了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泾川县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从经济效益来看,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达163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18亿元以上。

二、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泾川县旅游起步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旅游景区规划起点低、创意少。在景区景点规划中,有的规划起点低,创意少,分散的旅游资源没有整合起来,聚集效益不明显。

二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软硬环境不尽理想,文化旅游娱乐主要以休闲茶艺、KTV、茶楼为主,景区景点缺乏创艺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不了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三是旅游开发资金缺口大。泾川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开发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但国家、省、市对旅游文化项目投资较少,依托项目带动的效果不明显。加之县级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全县景点建设整体规模小,数量不足,文化含量较低,滞留游客的能力不强,硬件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景区管理机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在精品旅游线路对接、对外宣传和优惠政策制定等方面措施不力。旅游交通网络不够完善,本县游客达不到“一日游”的目的。

五是旅游文化宣传推介力度不强。宣传推介普遍规模小、层次低,在旅游宣传品的制作上,科技含量不高;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文化内涵表现不突出。全县整体旅游产业没有在国内外形成一举成名的轰动效果,致使“王母故里、佛教圣地”这一品牌仍没有在更大范围打响。

六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导游数量不足,综合素质较低,旅游纪念品研发人才缺乏,传统风味小吃、本土民间艺人失传等。县内绝大多数旅游经营者缺乏旅游专业知识,普遍看重的是自己小圈子内的短期利益。

三、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一)理清思路,深刻认识泾川旅游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www.daowen.com)

泾川县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既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中西文化交汇的要道。要通过长效机制和各种形式,使外界知道泾川县有上述遗产,认识上述遗产的价值,向世界展示泾川、推介泾川。

(二)创新理念,修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要编制大规划,明确目标定位。按照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大景区建设总体布局和要求,建立比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引领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充分挖掘水保生态文化和民俗底蕴,加快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二要将景区周边乡村纳入规划建设体系之中。按照各景区周边村组产业发展的实际,突出文化旅游要素,打造农家乐、观光农业旅游点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推动农民为旅游业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大美景象。

三要优化旅游饭店发展布局。研究制定旅游饭店发展规划,更好地指导旅游饭店业发展。加强对新建星级饭店档次、选址等方面的规划和引导,切实把好项目建设关,使饭店建设与全县旅游资源开发相适应、与地方文化元素相结合。

(三)改革体制,加强旅游文化产业服务管理

一要组建大集团,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的现代旅游文化企业运行机制,采取股份制、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建立产业园联合开发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开发模式和经营方式,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参与旅游开发。

二要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制定精品旅游线路,研究设置泾川旅游通票,实现优势互补。

三要积极研究探索,多方开发旅游精品产品。旅游产品设计,要根据“竞争错位”的原则,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积极探索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开发、包装旅游精品,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

四要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接待服务水平。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努力提供集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康体、娱乐、会展、客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积极发展在线服务、网络预订、手机预订、网上支付等服务,方便游客消费。

(四)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项目

全面实施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项目,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切实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步伐,带动第三产业长足发展,促进泾川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泾川县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项目。

(五)多方融资,加大旅游产业设施建设力度

一要建立旅游发展资金保障机制。设立财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大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二要围绕大景区建设打造区域优势。紧紧抓住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深度挖掘县内佛教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内涵,实施大云寺核心区建设、泾州古城商业街、大唐驿站、西王母巨型雕像景观、西王母远古氏族文化园、西王母蟠桃采摘园、瑶池幻境、田家沟生态乐园、百里石窟长廊保护开发、温泉生态养生度假小镇、完颜民俗部落、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扩大景区规模,努力把泾川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核心板块。

(六)强化培训,狠抓旅游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现有旅游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通过引进人才、公开招考,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导游人员,在宾馆饭店、出租车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普及旅游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要强化文化人力资源保障。切实加大管理型、创新型、领军型文化人才培养,充实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的创意策划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择优提拔具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文化人才到文化旅游管理岗位工作,组织、服务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

三要引进名寺院僧众人才参与大云寺管理。借鉴国内知名寺院的先进管理模式,引进一些佛学知识渊博、影响力较大的学问型僧众人才,参与寺院管理,引领信众进行日常宗教活动,使大云寺寺院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四要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旅游饭店员工素质。健全经常性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使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管理人员培训与服务人员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培训与“送出去”培训相结合,理论知识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加快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为提高旅游饭店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总之,泾川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大云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曾三次出土佛舍利;以西王母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是西王母发祥地,还有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泾河文化等。只有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泾川文化旅游资源,才能向国内外展示神秘的泾川,使泾川成为文化名城、世界佛都及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西王母女性文化研究中心,才能真正发挥泾川旅游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