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岷县县委党校 裴明雄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为主,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影响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地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群众收入渠道,缩小发展差距,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切实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关键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下面结合岷县的农村发展实践谈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岷县地处甘肃南部的高寒阴湿山区,具有“山大沟深耕地少、灾害频繁损失多、资源丰富潜力大、商贸活跃位置优”的特点,农产品主要以药材、草畜、马铃薯、小杂粮为主,工业不发达,农民收入主要依靠药材、草畜和劳务收入,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岷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坚决贯彻中央及省市党委、政府各项方针政策,以扶贫开发为抓手,带领干部群众发扬“三苦精神”,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这为不断破解岷县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整体转变提供强力支撑。但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农业科技使用水平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不高,严重影响农村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影响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上下功夫。那么,如何转变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以统筹资源环境为基本点
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转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岷县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不高,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凸显:耕地面积减少,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等。面对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积极探索农业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是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使农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二是转变传统观念,探索既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又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子,提高发展效益。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整合农村资源,提升发展发展质量。
二、要以培育特色农业为切入点
因地制宜、挖掘潜力,更加注重地方农产品品牌培育,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从岷县实际来讲,一是大力发展以岷县当归为主的中药材。要紧紧抓住省上将岷县确定为发展中医药先行先试试点县这一重大机遇,集中精力,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以当归为主的中医药产业,将当归培育成岷县走向全国的一张“绿色名片”,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中医药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二是大力发展草畜业。岷县草场面积大,发展草畜产业优势明显,现已培育了岷山红山叶、猫尾草品牌,岷县还有蕨麻猪、黑紫羔羊等特色畜品种,要发展壮大特色草畜产业,使其成为农民发展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过去,对设施农业的定位是发展“设施蔬菜”,由于周边地区采取相似的发展路径,大大压缩了蔬菜市场的空间,给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设施农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获得了质的飞跃,使原有的设施农业升级换代,大大提高了设施农业的效益,走出了原有设施农业发展的困境。四是大力发展绿色杂粮产业。岷县地处高寒阴湿,气候特点明显,具有以大豆为主的小杂粮种植传统,要扩大这一传统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要以农业科技推广为关键点(www.daowen.com)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学解决问题。因此,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点。要围绕解决科研与生产需求、专业信息与农民受众互动、后续服务与再创新衔接等为重点,下大气力走好以农技推广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最后一公里”。一要重点组织研究与推广农业技术。当前重点研究推广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技术,优良新品种(含杂交种组合),农作物优化耕作栽培制度、高产模式化栽培、农艺农机配套,优化配方施肥,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综合治理盐碱、水土保持、草原草坡改良治理,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优化配方饲养、畜禽疫病防治、家畜家禽系列化生产,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栽培与森林资源综合利用,鲜活商品储存,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以及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用机械、饲料加工机械等方面的新技术成果。二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在巩固和发展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积极支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技术员、科技人员为骨干的各种专业科技协会和技术研究会,逐步形成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的农村科普组织及农民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以疏通科技流向千家万户和各生产环节的渠道,并在有条件的地方为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三要继续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为人民、为事业的奉献精神,稳定和巩固现有农业科技队伍,动员更多的科技人员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要重视现有农村科技人员的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四、要以提升农民素质为支撑点
农民是农业发展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直接实践者、创造者和推动者,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质量和速度。贫困地区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不仅制约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也阻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提升农民素质,为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奠定群众基础。一是切实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整合扶贫、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等项目资金,加快培养专业型、特色型劳动人才,启动新成长劳动力预备制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大力培养现代农业经营者。制订培养新型农民的行动计划,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聘请专家教授培养农民技术员。三是充实基层干部技术力量。整合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力资源,下派到乡村蹲点,对农业技术难题进行现场指导;积极配备农林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到有发展潜力的村任职,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五、要以改革经营体制为活力点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积极改革现有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一是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效益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倡导和鼓励农民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激活农村潜在市场。
六、要以“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为着力点
岷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扶贫工作任务繁重。一是抓住扶贫工作机遇,认真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着力深化双联行动,以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教育培训、金融支持等为重点,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全面发展,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二是推进扶贫攻坚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以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支持农业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扩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金扶持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涉农项目,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保险支持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分散规模经营风险,切实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受益。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进精准扶贫上发力,推动上级对口帮扶单位对贫困地区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引导和组织非公经济、社会组织、爱心人士投身到精准扶贫主战场,构建助推农村发展的大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