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藏族和回族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维度上存在特别显著水平的差异

藏族和回族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维度上存在特别显著水平的差异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宗教信仰维度”上,藏族、回族两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均与汉族大学生存在特别显著水平的差异,藏族、回族大学生的分值明显高于汉族,说明藏族和回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态度明确。藏族大学生从出生、成长的过程中,藏传佛教无时无刻不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文化成为其文化根基,宗教信仰是其精神支撑,在宗教信仰维度上分值高是显而易见的。2015年,回族同胞的斋月是6月18日至7月18日。

藏族和回族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维度上存在特别显著水平的差异

(一)藏、回、汉族大学文化习性的差异分析

在“主流文化态度”维度藏族回族和汉族大学生存在特别显著差异,汉族大学生的分值明显高于藏族和回族,说明汉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态度更积极。从图1可直观看出其分值走势。

图1 藏、回、汉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态度的分值

藏、回和汉族大学生由于文化传统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对主流文化的认知不同,对主流文化具有不同的态度倾向。汉族大学生从小接受主流文化教育,在主流文化圈中成长,对主流文化认知较多,受主流文化的浸染熏陶较大,主流文化就是其生活学习、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素养基础。而藏族学生,由于其母体文化是体系相对独立、内涵丰富的藏文化,在藏文化氛围下自觉习得了民族文化习性。藏文化与以汉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在语言、文字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区别明显,在各自文化传统中成长的青年学生,当然对自己熟知和铭刻于灵魂的文化有浓厚的情感。在主流文化态度上汉族大学生的分值高是能理解的。

藏族和回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态度”上,差异特别显著,回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态度分值明显高于藏族大学生。出现这种差异既有地域原因也与两个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频率不同有关。青藏高原的藏族多半生活在以藏文化为主体的藏区,藏文化历史悠久,语言、文字、价值体系等独特完善,学生从小在藏文化语境下成长,上藏语学校,习藏文,说藏语,教师也多数是藏族。学校虽然教授与主流文化相同的课程,但学生的理解、思维方式以及表达仍然沿用民族习惯,使汉语成为第二语言,以汉语、汉字为符号表征的主流文化对藏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是其“主流文化态度”不积极的原因。

由于回族没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回族学生从小使用汉语、汉字,和汉族学生同校同班学习,课程内容完全相同,加之回族历来有经商的传统,与其他民族交往较多,这也使得回族对主流文化认识更多,了解更多。开放的民族理念和共有的语言及生长环境,使得回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态度”分值高于藏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态度”上差异不显著。

在“宗教信仰维度”上,藏族、回族两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均与汉族大学生存在特别显著水平的差异,藏族、回族大学生的分值明显高于汉族,说明藏族和回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态度明确。藏族和回族大学生差异不显著。这主要由于藏族和回族是有宗教信仰的民族,而汉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根基扎实,对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维护民族特点和民族存在的重要载体。藏族全民笃信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藏族群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藏传佛教思想深入藏族的思维模式之中,沉淀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中。藏民族深厚的民族情结也源自其对藏传佛教的虔诚。藏族大学生从出生、成长的过程中,藏传佛教无时无刻不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文化成为其文化根基,宗教信仰是其精神支撑,在宗教信仰维度上分值高是显而易见的。

回族全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文化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回族的生产经营、饮食习惯、生活起居、活动场所、家庭氛围等都有鲜明的宗教特色,伊斯兰教通过种种日常生活的详细规则将宗教权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是否信仰伊斯兰教是回族确定其民族身份的决定性条件,回族的家庭教育以《古兰经》的规定为依据,符合规定的回民能得到本民族的认可和尊重。在访谈和日常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也能体会出宗教对少数民族的重要意义。

2015年,回族同胞的斋月是6月18日至7月18日。时值盛夏,西宁的气候干燥炎热,白天气温在25度以上,各高校都面临期末考试。我们对青海民族大学一名大二回族男生(青海门源人)进行了访谈。

问:“这几天是你们的斋月,你封斋了吗?”

答:“封了啊!”

问:“在学校封斋可能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你封斋是由于家庭原因还是个人原因?”

答:“这个是民族的本能。在我们回族,一般男孩子12岁,女孩子8岁就开始封斋了。”

问:“哦!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封斋的呢?”

答:“我是从11岁开始的,当时是跟着家里人一起封的。”(www.daowen.com)

问:“那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封斋呢?”

答:“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不封斋,女性在生理期可以不封斋。但如果病情不重,可以坚持的话,最好还是封上,这样‘赛哇布’会更高,也就是佛教里的‘功德’更高。”

每个星期五,西宁市的清真寺举行规模宏大的伊斯兰教信众的礼拜活动,不论职业和地位,不论天气阴晴,不论春夏秋冬,回族信众都会放下工作和事务来这里虔诚地参加宗教仪式,也说明宗教在信众心中的地位。通过访谈及日常生活所见,深刻体会出宗教信仰对于少数民族的意义。

汉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没有统一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礼仪,汉族大学生没有获得宗教信仰方面的文化习性,与藏族、回族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维度上有显著差异是显然的。

在“风俗习惯认同”维度上,藏族、回族和汉族三个民族大学生的差异均达到了特别显著水平,其中,藏族和回族的分值明显高于汉族,回族的分值高于藏族(见图2)。

图2 藏回汉族大学生在风俗习惯维度上的分值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也是民族间相互区别的标志之一。藏族和回族,民族特色鲜明,一方面由于其风俗习惯差异较大,同时也与两个民族不同的信仰有关。不论饮食习惯还是衣着服装,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生老病死的礼仪,甚至居住方式,藏族和回族都有特别显著的差异。而汉族由于人口众多,居住分散,不同地区受当地地理环境及文化影响,没有统一的风俗习惯,这也是使得其在风俗习惯维度上,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差异较大的原因。

在“民族语言认同”维度上,三个民族大学生均存在特别显著差异。其中,藏族和汉族差异特别显著,藏族大学生分值高于汉族大学生;回族和汉族大学生差异特别显著,回族大学生分值明显高于汉族大学生;藏族和回族存在显著差异水平,藏族大学生分值明显高于回族大学生。

藏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藏语言文字为代表的藏族文化自成体系而且传承较好。回族通用汉语,没有民族语言和文字,但是日常生活中也杂糅着许多宗教用语,如人去世了说“无常”,施舍说成“散乜帖”等。汉族学生不论地域通用汉语言文字。各民族大学生对自己民族语言的认同也是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对其身份的认同。藏族和回族大学生在民族语言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上能够理解的。

(二)藏、回、汉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差异分析

藏、回、汉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跨文化意识”维度上。藏族和汉族大学生差异特别显著;藏族和回族有差异;回族和汉族无差异。

藏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显著差异。主要由于跨文化适应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与以汉族文化为主流的文化进行的对比。藏族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藏族的文化传统与汉族有较大差异。抽样的藏族大学生,来自青海、甘肃和西藏自治区,这些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族大学生,多数生长在藏族地区,接受藏族文化养育,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遵循民族文化的理想和逻辑。从小习得的民族文化习性,使他们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民族文化产生固有的认同,对主流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有清晰的认知,高校虽说是多元文化共存,但仍以主流文化为主导,对于藏族学生来说,适应主流文化是一种必然。而汉族学生在主流文化氛围中成长,受主流文化养育,在高校日常交往的也多半是汉族学生,虽然也与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但人数相对汉族大学生是少数,少数民族文化对其影响不大,汉族学生跨文化意识并不明显,在跨文化意识上藏族与汉族学生有显著差异可以理解。

藏族和回族同属于少数民族,但是在跨文化意识上,藏族与回族有差异,这应该与两个民族与主流文化的交融程度不同有关。藏族大学生多数来自藏族聚集的州县,这些地区以藏族为主,藏文化为当地的主流文化,由于地域原因,受主流文化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而回族没有相对封闭的生活区域,与汉族杂居,对主流文化了解较多,跨文化意识上回族与汉族无差异,回族与藏族学生有差异显而易见。

在跨文化情感、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态度维度,藏、回、汉族大学生没有明显差异。这可能由于青海民族大学面向全国招生,民族成分多样,生源地广泛,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差异显著,跨文化的适应成为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共性问题,所以在跨文化的态度、情感和能力上,藏、回、汉族大学生差异不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