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漫游中国:从卢沟桥到涿州,经历壮丽建筑和肥沃土地

漫游中国:从卢沟桥到涿州,经历壮丽建筑和肥沃土地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97卢沟桥过了卢沟桥,“向西前进三十英里,经过一个有许多壮丽的建筑物、葡萄园和肥沃土地的地方,到达一座美丽的大城市叫涿州”。“离城一英里,就是大路的分岔处,一条向西,一条向东南,向西的路经过契丹省,向东南的路通往蛮子省”。马可·波罗提到的是元代大都通往西、南的交通干线。[12]经过平阳、河中后,抵达黄河:喀拉摩拉河(黄河)。离开西安向西南,马可到达汉中。

漫游中国:从卢沟桥到涿州,经历壮丽建筑和肥沃土地

正如马可·波罗所说:“大汗曾派遣马可到帝国的西部出任专使。他离开汗八里后,向西方前进,足足走了四个月。”马可·波罗把此次出使悉心做了记载,我们截取马可·波罗从北京到云南的线路做以介绍。

“离开都城走十英里,来到一条叫白利桑干河(永定河)的河旁,河上的船只载运着大批的商品穿梭往来,十分繁忙。”接下来,马可·波罗详细描绘了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这条河上有一座十分美丽的石桥,在世界上恐怕无与伦比。此桥长三百步,宽八步,即使十个骑马的人在桥上并肩而行,也不会感觉狭窄不便。这座桥有二十四个拱,由二十五个桥墩支撑着,桥拱与桥墩都由弧形的石头砌成,显示了高超的技术。

桥的两侧用大理石片和石柱各建了一道短墙,气势十分雄伟。桥的上升处比桥顶略宽些,但一到桥顶,桥的两侧便形成直线,彼此平行。在桥面的拱顶处有一个高大的石柱立在一个大理石的乌龟上,靠近柱脚处有一个大石狮子,柱顶上也有一个石狮。桥的倾斜面上还有一根雕有石狮的美丽的石柱,这个狮子离前一个狮子一步半,全桥各柱之间都嵌有大理石板。这与石柱上那些精巧的石狮,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短墙是为了防止旅人偶然失足落水而设置的。[11]

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详细记载卢沟桥的西方人,在西方,人们就用“马可·波罗桥”来称呼卢沟桥。

图97 卢沟桥

过了卢沟桥,“向西前进三十英里,经过一个有许多壮丽的建筑物、葡萄园和肥沃土地的地方,到达一座美丽的大城市涿州(今河北涿州)”。“离城一英里,就是大路的分岔处,一条向西,一条向东南,向西的路经过契丹省(泛指中国北方),向东南的路通往蛮子省(泛指中国南方)”。马可·波罗提到的是元代大都通往西、南的交通干线。

离开涿州进入山西,首先到达大同。“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各种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以武器和其他军需品见长,它们从这里直接提供给皇家卫队使用,十分便利。葡萄园为数甚多,所以可以生产大量的葡萄。其他果实也很丰富,桑树及养蚕业也很发达。”[12]

经过平阳(今山西临汾)、河中(今山西永济)后,抵达黄河

喀拉摩拉河(黄河)。此河既深且广,所以无法在上面建造一座坚固的桥梁。这条河一直向东流入大海,河的两岸有许多城市与城堡,里面住着大批的商人,从事广泛的贸易。邻河的区域生产姜和大量丝绸。

这里的鸟雀多得令人难以相信,尤其是雉,一个威尼斯银币可买三只。此外还盛产一种大竹,有些竹子的周长有一尺,有些则达一尺半,当地的居民将竹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13]

当然,如今的黄河中游已没有元代时的鸟群和竹林了。过黄河后进入陕西,直抵京兆府城:“这个城市是一个很有势力的大王国的都城,是许多君主的长驻之所,该城以制造武器著称。大汗现在将这里的统治权交给他的儿子忙哥剌,让他负责治理。这里是一个大商业区,以制造业著称。盛产生丝、金丝织物和其他绸缎,军队所需的各种物品也同样能够制造。各种食物也都十分丰富,并能用中等价格购得。”[14]足见当时西安的富庶。

离开西安向西南,马可到达汉中。“这一带并不缺少居民,他们崇拜偶像,从事农耕。这里大多属于森林地带,所以他们又以打猎为生。森林中有许多野兽,如虎、熊、山猫、黄鹿、羚羊、赤鹿以及其他许多动物,这可以使居民获得很好的收入。”[15]

由汉中向西南走二十天到达阿克八里城(今四川广元),再向西南走二十天抵达成都。马可描述道:“这是一座壮丽的大城。”“有许多大川深河发源于远处的高山上,河流从不同方向围绕并穿过这座城市,供给该城所需的水。这些河流有些宽达半英里,有些宽两百步,而且都很深。城内有一座大桥横跨其中的一条大河,从桥的一端到另一端,两边各有一排大理石桥柱,支撑着桥顶,桥顶是木质的,装饰着红色的图案,上面还铺着瓦片。整个桥面上有许多别致的小屋和铺子,买卖众多的商品,其中有一个较大的建筑物是收税官的居所。”马可·波罗也第一次抵达长江:“这些河和城外的各支流汇合成一条大河,叫作长江。此江的水道在东流入海之前,约有一百日的路程。”“在这条江的两旁和邻近的地方有许多市镇与要塞。江中的船舶川流不息,运载着大批的商品,来往于这些城市。”[16]

马可·波罗继续南行,便抵达今四川雅安一带,当时这些地区被认为是西藏的一部分,由于刚受过战乱,马可·波罗眼中的雅安一片疮痍:“这里真是荒凉满目。在二十日路程的距离中,只能看见无数市镇和城堡的废墟。因为人烟稀少,各种野兽,尤其是老虎成群结队,出没无常,使得商人和其他旅客在夜间面临很大的危险。”[17]

商旅们在途经此地时也必须小心:

商旅们不仅必须携带粮食,并且在到达投宿地后,还必须极其小心,采取以下的防御措施,以保护他们的马匹免遭吞噬。在这个地方,特别是在各条河的附近,有很多竹子,高约十步,周长三手掌,每节的距离也长三手掌。旅客们将几根青竹绑在一起,到了晚上,放在他们营地的附近,点起火堆,用火烧青竹。火的热力足以使竹节爆开,发出很大的声音。这种声音大约可传到二英里以外,野兽听了十分害怕,于是纷纷逃避。

商人们还得准备铁铐锁住马腿,否则,马被这种声音所惊,也会脱缰而逃。有许多人因为没有采取这种防御措施,所以白白失去了自己所带的牲畜。就这样走二十日,穿过一个荒原,既没有旅馆,也没有食物,也许三四天才可得到一个机会,补充一些必需品。商旅们要到这段路程的最后,才能看见有少数的城堡和武装的市镇建筑在岩石的高处或山巅上。从此以后,才渐渐进入到一个有人烟和耕作的区域,而不再有猛兽侵害的危险了。[18]

离开雅安,马可·波罗到达四川的西昌。马可·波罗记录了这里丰富的物产:“在它的附近有一个大咸水湖,盛产珍珠,颜色洁白,但不是圆形。珍珠产量极其丰富……邻近有一座山,盛产绿松石。”“这里也有大批的麝,所以麝香也很多。同时湖中出产各种鱼类。此外,如虎、鹿、大鹿和羚羊也都是当地的特产,还有各种各样的鸟雀数量也很多。至于这里的酒,则不是由葡萄酿成的,而是由小麦、米和香料制成,实属佳品。”[19]

离开西昌后又向南走了十日,渡过金沙江便进入哈喇章(今云南)。又经过五天,马可·波罗抵达哈喇章省会押赤今(今云南昆明)。他说:“这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大城市。城中有大量的商人和工匠。这里居民成分十分复杂,有偶像崇拜者、聂斯托利派基督教徒、萨拉森人或伊斯兰教徒,但偶像崇拜者的人数最多。这里盛产米、麦,但人民认为小麦制成的面包有害健康,所以不吃面包而吃大米。他们还用其他谷类加入香料来酿酒,酿出的酒清澈可口。至于货币,是用海中的白贝壳充当,这种贝壳也可制成项链。八十个贝壳可兑换一个银币。这里有许多盐井,居民所用的盐都来自这里。盐税是大汗的大宗收入。”[20]

图98 元大运河示意图

离开押赤城,向西走十日,便到达哈剌章省的一个主要城市,哈喇章城(今云南大理)。这里盛产黄金:“该处的每条河道都出产金沙,金沙有的是分散为一小堆一小堆的,有的则是大量聚集在一起的。山中也有储量丰富的金矿。因为黄金储量很大,所以一个金币只能兑换六个银币。”[21]

此后,马可·波罗继续南行,经过永昌(今云南保山),记录了当地各种奇异风俗,如文身、男子育婴、萨满治病等等,便离开中国境内进入缅甸了。

从北京到泉州路线是马可·波罗记载更为详尽的,他在这条路线上走过很多次,对沿途情况非常熟悉。

和从北京到云南的路线一样,从北京到涿州的路线是重复的,此后,经过南行的大道,马可向东南走。经过长芦(今河北沧州),马可·波罗为我们描述了沟通中国南北方的重要河道——京杭大运河。马可·波罗这样描述:“(运河)将内河及湖沼连接”,“凡大河与大河之间,湖泊与湖泊之间,都掘出河道,河中水宽而深,就像大河一样。它起到了很好的联结作用。满载货物的大船可以从瓜州(今江苏扬州)一直航行到汗八里城(今北京)。”

马可·波罗继续南行,到达济宁(今山东济宁)。这里是南北的交通要道,城市繁荣:“这是一个雄伟美丽的大城,商品与手工艺制品特别丰富。所有居民都是偶像崇拜者,是大汗的百姓,使用纸币。”[22]

“城的南端有一条很深的大河经过,居民将它分成两个支流(运河),一支向东流,流经契丹省,一支向西流,经过蛮子省。河中航行的船舶,数量之多,几乎令人不敢相信。这条河正好供两个省区航运,河中的船舶往来如织,仅看这些运载着价值连城的商品的船舶的吨位与数量,就会令人惊讶不已。”[23]

经过徐州邳州后,马可·波罗抵达黄河,当时的黄河夺淮河入海,与今日河道不同。“河宽一英里,水道极深,大船可以满载货物顺利航行。这里鱼的产量也很大。”“这条河离大海一英里的地方有一个码头可停泊船只一万五千艘。每只船除船员与必要的储藏品和食品外,还可装载十五匹马和二十个人。这些船是大汗命令随时备用的,如果印度的任何一座岛屿一旦发生叛乱就可以装载军队前往,或者前往其他更远的,有待征伐的地方”。[24]

淮安、宝应高邮泰州、真州(今江苏仪征)等地工商业兴旺,生活必需品也十分充裕,人民生活富足。在真州,马可·波罗渡过长江。长江给马可·波罗的印象深刻:

至于这条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有些地方河面宽达十英里,有些地方宽八英里,还有些地方宽六英里。它的长度,从源头到出海口,有上百日的路程。它还有许多可以通航的支流。这些支流发源于远方,最后都汇入大江,所以大江的容量之大,全依赖于这些支流。

无数的城市和市镇坐落在它的两岸,享有其航运好处的多达十六个省和二百多个城镇。至于航运量之大,非亲眼所见的人,是不会相信的。然而当我们想到它的长度之大和支流之多时,对于其运输商品的数量与价值的不可胜计,也就用不着惊讶了。其中主要的商品是盐,这些盐先由江河支流运到沿岸各个城镇,然后再从这些城镇运到内陆各地。[25]

曾经有一个时期,马可·波罗在九江市看见的船舶不下一万五千艘,还有沿江的其他市镇,船舶的数目要更多些。所有这些船都有甲板,并且都是单桅船。它们的载重量一般是威尼斯的四千坎脱立或四十万公斤,其中有些载重量可达一万二千坎脱立。它们除了在桅杆和帆上使用麻绳外,在其他地方均不使用。前面已经说过,此地有一种十五步长的竹子,他们首先把这种竹子剖成纤细的竹篾,然后将其织成三百步长的缆绳。这种缆绳的制作十分精巧,牵引力和麻绳相当。

每艘船都由十匹或十二匹马拉着缆绳逆江前行。沿江岸的许多地方都有小山和小岸石,在上面建有偶像的神庙或其他高大的建筑物,至于村落和居住的地方更是接连不断。[26]

渡过长江,马可·波罗到达瓜州对岸的镇江,此后又抵达常州。也是同样的富庶:“这是一个美丽的大城,盛产生丝,并且可用它来织造各种花色的绸缎。这里的生活必需品也十分丰富。各种猎物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游猎机会。”[27]

苏州也同样如此:“苏州是一个壮丽的大城,周围有二十英里,出产大量的生丝,这里的居民不仅将它用来织造绸缎,供自己消费,从而使所有的人都穿上绸缎,而且还将之运往外地市场出售。他们中间有些人因此而成了富商。城中居民之多,确实令人惊叹。”[28]

有趣的是马可·波罗称苏州为“地上的城市”,因为南宋时期中国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了,所以不是太了解汉语的马可称呼杭州为“天上的城市”,称呼苏州为“地上的城市”也就不足为怪了。

杭州被马可·波罗称为“天城”,他描绘了杭州的方方面面,比如杭州城便利的交通状况:

按照通常的估计,这座城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因为时常赶集的人数众多,所以占据了极宽敞的地方。这座城市位于一个清澈澄明的淡水湖与一条大河之间。湖水经由大小运河引导,流入全城各处,并将所有垃圾带入湖中,最终流入大海。城内除了陆上交通外,还有各种水上通道,可以到达城市各处。所有的运河与街道都很宽阔,所以运载居民必需品的船只与车辆,都能很方便地来往穿梭。

该城中各种大小桥梁的数目达一万二千座。那些架在大运河上,用来连接各大街道的桥梁的桥拱都建得很高,建筑精巧,竖着桅杆的船可以在桥拱下顺利通过。同时,车马可以在桥上畅通无阻,而且桥顶到街道的斜坡造得十分合适。如果没有那么多桥梁,就无法构成各处纵横交错水陆的十字路。[29]

杭州都市的繁华:西湖上美丽的画舫:

城内除掉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店铺外,还有十个大广场或市场,这些广场每边都长达半英里。大街位于广场前面,街面宽四十步从城的一端笔直地延伸到另一端,有许多较低的桥横跨其上。这些方形市场彼此相距四英里。在广场的对面,有一条大运河与大街的方向平行。这里的近岸处有许多石头建筑的大货栈,这些货栈是为那些携带货物从印度和其他地方来的商人而准备的。从市场角度看,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此处各种种类的猎物都十分丰富,如小种牝鹿、大赤鹿、黄鹿、野兔,以及鹧鸪、雉、类雉的鹧鸪、鹌鹑、普通家禽、阉鸡,而鸭和鹅的数量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因为它们很容易在湖中饲养,一个威尼斯银币可买一对鹅和两对鸭。

城内有许多屠宰场,宰杀家畜——如牛、小山羊和绵羊——来给富人与大官们的餐桌提供肉食。至于贫苦的人民,则不加选择地什么肉都吃。

一年四季,市场上总有各种各样的香料和果子。特别是梨,硕大出奇,每个约重十磅,肉呈白色,和糨糊一样,滋味芳香。还有桃子,分黄白二种,味道十分可口。这里不产葡萄,不过,其他地方有葡萄干贩来,味道甘美。酒也有从别处送来的,但本地人却不喜欢,因为他们吃惯了自己的谷物和香料所酿的酒。城市距海十五英里,每天都有大批海鱼从河道运到城中。湖中也产大量的淡水鱼,有专门的渔人终年从事捕鱼工作。鱼的种类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当你看到运来的鱼,数量如此多,可能会不信它们都能卖出去,但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已销售一空。因为居民的人数实在太多,而那些习惯美食,餐餐鱼肉并食的人也是不可胜数的。

这十个方形市场都被高楼大厦环绕着。高楼的底层是商店,经营各种商品,出售各种货物,香料、药材、小装饰品和珍珠等应有尽有。有些铺子除酒外,不卖别的东西,它们不断地酿酒,以适当的价格,将新鲜货品供应顾客。同方形市场相连的街道,数量很多,街道上有许多浴室,有男女仆人服侍入浴。这里的男女顾客从小时起,就习惯一年四季都洗冷水浴,他们认为这对健康十分有利。不过这些浴室中也有温水,专供那些不习惯用冷水的客人使用。所有的人都习惯每日沐浴一次,特别是在吃饭之前。[30](www.daowen.com)

湖中还有大量的供游览的游船或画舫,这些船长约十五至二十步,可坐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船底宽阔平坦,所以航行时不至于左右摇晃。所有喜欢泛舟行乐的人,或是携带自己的家眷,或是呼朋唤友,雇一条画舫,荡漾水面。画舫中,舒适的桌椅和宴会所必需的各种东西一应俱全。船舱上面铺着一块平板,船夫就站在上面,用长竹竿插入湖底——湖深不过一、二寻——撑船前进,一直到达目的地。这些船舱内油彩艳丽,并绘有无数的图案;船的各处也同样饰以图画,船身两侧都有圆形窗户,可随意开关,使游客坐在桌前,便能饱览全湖的风光。这样在水上的乐趣,的确胜过陆地上的任何游乐。因为,一方面,整个湖面宽广明秀,站在离岸不远的船上,不仅可以观赏全城的宏伟壮丽,还可以看到各处的宫殿、庙宇、寺观、花园,以及长在水边的参天大树,另一方面又可以欣赏到各种画舫,它们载着行乐的爱侣,往来不绝,风光旖旎。[31]

在马可·波罗的笔下,杭州是美不胜收的,也是让人留恋和怀念的。

离开杭州后,马可经睦州(今浙江建德)、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衢州)、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进入福建。从信州经过六天的旅程,到达建宁府(今福建建瓯)。这里“有三座建筑美观的桥梁,桥长一百步,宽八步。这里的妇女非常漂亮,而且生活奢华安逸。此处还盛产生丝,并且能将生丝织成各种花色的绸缎。棉布则是由各种颜色的棉纱织成的,行销蛮子省各地。居民从事商业”。

离开建宁府,前行三日,来到侯官城(今福建南平)。这里“以大规模的制糖业著称,所产的糖大多运往汗八里,专门供给宫廷”。[32]继续走十五天,就到达福州城。“这个城市的中央有一条河横贯而过,河面宽一英里,两岸都建有高大豪华的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前面停泊着大批的船只,满载各种货品,特别是糖,因为这里也出产大量的糖。有许多商船来自印度,装载着各种珍珠宝石,一旦售出,即可获得巨大的利润。这条河离刺桐港不远,河水直接流入海中,因此印度来的船舶可以直接到达这个城市。这里的各种食物都很丰富,并且还有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果园,出产优质美味的水果。”[33]

“离开福州城,向东南方前行五日,沿途人口稠密,并有许多市镇。”“到第五日晚上,便到达宏伟美丽的刺桐城(今福建泉州)。”[34]刺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马可如此描述这里:

沿海有一个港口,船舶往来如织,装载着各种商品,驶往蛮子省的各地出售。这里的胡椒出口量非常大,但其中运往亚历山大港以供应西方各地所需的数量却微乎其微,恐怕还不到百分之一。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此处的每个商人必须付出自己投资总数的百分之十作为税款,所以大汗从这里获得了巨大的收入。此外商人们租船装货,对于精细货物必须付该货物总价的百分之三十作为运费,胡椒等需付百分之四十四,而檀香木、药材以及一般商品则需付百分之四十。据估算,他们的费用连同关税和运费在内,总共占到货物价值的一半以上,然而就是剩余的这一半中,他们也有很大的利润,所以他们往往运载更多的商品回来交易。[35]

详细记载了当时福建泉州港的进出口贸易盛况。

《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元初时期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而如今,我们也可通过这位外国人的视角重新回到元朝,认识元朝初期中国都市的风貌与交通的状况。

【注释】

[1]〔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55页。

[2]〔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

[3]〔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

[4]〔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1页。

[5]〔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1~63页。

[6]〔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8页。

[7]〔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

[8]〔〔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112页。

[9]〔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27页。

[10]〔意〕马可·波罗著,梁生智译《马可·波罗游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138页。

[11]〔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146页。

[12]〔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47~148页。

[13]〔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0页。

[14]〔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1页。

[15]〔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页。

[16]〔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3~154页。

[17]〔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4页。

[18]〔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4~155页。

[19]〔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7~159页。

[20]〔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60页。

[21]〔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页。

[22]〔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76页。

[23]〔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79页。

[24]〔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80页。

[25]〔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87~188页。

[26]〔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88页。

[27]〔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0页。

[28]〔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页。

[29]〔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2~193页。

[30]〔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3~195页。

[31]〔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7~198页。

[32]〔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207页。

[33]〔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207~208页。

[34]〔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208页。

[35]〔意〕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梁生智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208~2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