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车马班班:汉代贵族、官员的出行方式

车马班班:汉代贵族、官员的出行方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斧车因自重减轻,也称轻车。轺车一般系驾一马,但也有驾二马的。施轓车是中、高级官吏出行时坐乘的轻快主车。辎、軿车在汉代都是极为舒适而又装饰华丽的高级马车,专供贵族妇女乘坐。三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二人;骑吏皆骑马、带剑持棨戟为前列开道。因此,车马出行成了汉代贵族、官员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其车厢宽大,又称大车、方厢车。

汉车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三大类:小车(马车)、大车(牛车)和手推车。“小车,驾马,轻小之车也”(《释名·释车》),源自先秦时的驷马车,只是将单辀变为双辕,其结构也较简单。在汉代,双辕马车因乘坐者的地位高低和用途不同,又细分为若干种类。大致分:斧车、轺车、施轓车、轩车、軿车、辎车、栈车等。

斧车:一马拖乘的兵车,因其舆中间竖立一柄大钺斧,故名。斧车因自重减轻,也称轻车。从汉画像砖中的斧车形象看,可乘坐二人。据《续汉书·舆服志》记载,县令以上的官吏,出行时都加导斧车。可知斧车只是一种由兵车演化而来的仪仗车。官吏出行时,用以壮威仪、明身份。

图35 斧车

轺车:也是一种轻便快速的小马车。《释名·释车》载:“轺,遥也,遥远也,四向远望之车。”其形制渊源于战车。汉初时轺车还是立乘,后来改为坐乘,一车可乘坐二人,御者居右,官吏居左,因车四面空敞,就是坐在车内也可以随意极目远眺。轺车一般系驾一马,但也有驾二马的。因轺车结构简单,快马轻车,因此为一般小吏出外办理公事或邮驿传递公文时乘坐的马车。

图36 轺车

施轓车:是由轺车发展来的一种马车,所谓“施轓”,即在车舆两侧(即輢)加置长条形板状物,“板”的上沿向外翻折。这种呈板状物的“轓”,用竹席或皮革制成,附加在舆两侧以遮挡车轮卷起的尘泥,因此“轓”又有“屏泥”“车耳”之称。施轓车是中、高级官吏出行时坐乘的轻快主车。为体现等级差别,当时规定六百石至一千石的官吏,只准“朱左轓”,即将左边车轓髹以红色。二千石的官吏方允许“朱其两轓”。车前多驾二马。

轩车:是汉代供三公和列侯乘坐的轻便马车。车舆两侧用漆或加皮饰的席子做障蔽。轩车的形制与双辕轺车近似,只是舆两侧的障蔽高大,人坐在车中,只能望见前后的景物,而两旁却因遮挡,不能外窥。

图37 轩车

軿车:一种带帷幔的篷车。双辕单马,方形车舆,四面施以帷幔,呈“四面屏蔽”状。车盖硕大,且四边稍稍上卷,呈盔帽形顶。车门改在前面,舆内仅容一人,御者坐在车舆前的轼板上。軿车是妇女乘坐的车。(www.daowen.com)

辎车:也是一种双曲辕驾单马的带篷车,其形制和軿车基本相同,略有不同的是车门设在车舆后面,车辕较长,直伸到车舆后边,以供乘者上下时蹬踏之用。它是一种适于长途旅行乘坐的车,既可载行李,夜间又可卧息车中。一般辎车和軿车可并称“辎軿”。辎、軿车在汉代都是极为舒适而又装饰华丽的高级马车,专供贵族妇女乘坐。

图38 辎车

图39 汉代的牛车

栈车:栈,又写作轏,是以竹木条编舆的篷车。《说文·木部》载:“栈,棚也,竹木之车曰栈。”这种车的形制是车舆较长,其上为卷篷(篾席),前后无挡,双直辕,驾一马,既载人又拉货,为民间运货载人之车。

汉代马车的种类复杂、名目繁多,除上述几种车外,见于记载的还有皇帝乘坐的玉辂、皇太子与诸侯王乘坐的王青盖车、皇帝亲耕时乘坐的耕车、仪仗中载乐队用的“鼓吹车”“金钲车”、乐舞百戏中的“戏车”、行猎用的“猎车”、丧葬用的“辒辌车”、载猛兽或犯人的“槛车”等等。尽管类型众多、名称各异,但如果就乘者的姿势而言,还可以把所有的车分为站乘的高车、坐乘的安车两大类。汉代的车舆制度始创于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以后继位的皇帝又都陆续增补修订,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复杂的乘车制度。不同等级的官吏都有相应的乘车,以凸显其身份、地位。这些车名称不同,但形制基本类似,不同的只是构件的质地(金、银、铜等)、车马饰的图案(龙、凤、虎、豹等)、车盖的大小和用料(布、缯等)、车篷的形状、用料以及驾车的马的数量。除大小贵族和官吏本人乘坐的主车外,还规定了导从车和骑吏的数量:如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前有三辆导车,后有两辆从车。三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二人;骑吏皆骑马、带剑持棨戟为前列开道。乘车时前后簇拥,威风凛凛,是贵族官吏们表现其地位和权势的好机会。因此,车马出行成了汉代贵族、官员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汉代交通发达,除乘人的马车以外,载货运输的牛车数量也大量增加。牛车自古就有,因牛能负重但速度慢,所以牛车多用以载物。因其车厢宽大,又称大车、方厢车。牛车最初是商贾们用来载货贩运的运输车。汉代车舆制度曾明确规定:“贾人不得乘马车”(《续汉书·舆服志》),所以牛车在汉代就成为商人们运货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了。不少富商大贾拥有成百上千辆的牛车。汉代牛车的模型多有出土。汉代牛车与今大车略同。汉代牛车由于采用直辕形式,所以支点较低,在平地上行车时远比曲辕的马车平稳安全。加上辕直,制作时便可选用较粗大的木材,提高了车辕的坚固性,而无须像马车那样附设加固杆。汉以后,人们坐车不求快速,但求安稳,于是直辕的优点渐渐显出,直辕车开始盛行,而曲辕车渐渐被淘汰。无论是乘人的马车或载物的牛车,皆须在较宽敞的道路上行驶,而不适于在乡村田野、崎岖小路和丘陵起伏地区使用。

正因如此,在西汉东汉初,一种手推的独轮车在当时的齐鲁和巴蜀地区出现。独轮车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两个把手前端架置一轮,把手间以横木连接,形成一个框架,其上或坐人或置物。轮两侧有立架护轮,行车灵活轻便;一般只一人推动,或加一人在前面拉,载人载物均可。在狭窄之路运行,其运输量比人力负荷、畜力驮载大过数倍。这种手推车在汉代并不叫独轮车,而是称“”(音茕)。《说文·车部》曰:“,车揉规也,一曰一轮车。”这大概是对独轮车的最早记载。至于“独轮车”之名,要晚到北宋时沈括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才看到。

图40 独轮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