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化经济下的对外开放及其影响分析

市场化经济下的对外开放及其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对外开放因素1.中国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在对外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阶段,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和高额的信息成本,为减少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外商投资往往比较看重地理区位、文化联系和政府优惠政策。显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这种区位格局,与沿海地区的区位条件、经济文化联系以及国家实施的由东向西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

市场化经济下的对外开放及其影响分析

(一)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经济逐步让位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导向;从一开始就非均衡发展的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央政府以设立经济特区等特殊的制度安排,构筑了地区间的市场化落差,奠定了各地区间市场化差异的基调。东部地区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战略调整的机遇,积极进行投融资体制创新,在国有金融体制外,建立了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机制,逐步实现了投资来源的多样化。而西部地区却没能突破全国统一的金融供给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本形成机制,投资中政策性资金依然占有较高的比重,资金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低,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部门直接投资于企业的比重低,企业的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降低了西部地区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阻碍了西部经济的“起飞”。

(二)东西部在利用资本市场方面差距显著

作为直接融资的场所和一种更具有市场化特征的金融交易制度,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推进一国(或地区)的金融深化,促进整个金融制度的市场化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发展迅速,市场体系也日臻完善,形成了现代资本市场的初步框架。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区域分布上是严重失衡的,西部地区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从证券市场募集的资金额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同时,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组织机能不完善,市场主体单一,个人投资者多,机构投资者较少,投资信息不灵,资本内生能力差,市场本身的融资能力不强,直接融资渠道过窄,约束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

由于我国决定企业能否上市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潜力和上市意愿,而是对上市资源采用行政性分配和额度控制的审批制,以上海、广东两个省市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凭借其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极”的制度优势,在上市额度争夺中获得了大量上市公司资源,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仅获得了少量上市资源。

资本市场筹资属于低成本的直接融资,资金逐利性十分明显。与贫困地区相比,市场化程度越高的那些新的金融工具更能帮助富足省区调动投资资金。由于西部资本市场的落后,同银行信贷资金一样,大量的民间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流向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流向最有机会在短期内获得最大回报的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加剧了西部省区的资金匮乏,削弱了其经济发展能力。

除资本市场外,新兴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性非银行机构分支机构的配置也更多的是遵循市场规则,其区域布局日趋不平衡;驻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也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另外,东部地区还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信用需求,中西部地区金融组织的不健全和贫瘠进一步造成了资金要素的东移,从而形成东部地区资本形成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并使得东中西部地区差距拉大。(www.daowen.com)

(三)对外开放因素

1.中国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就其经济意义来说,对外开放有利于自觉地利用国际分工,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有利于国外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引进与吸收;有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1979年,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为标志性文件,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向世界各国阐述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战略思想,并陆续制定和颁布了数十项涉外经济法规、规章以及鼓励外商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我国在吸收与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我国,外资包括两个含义,即各种形式的对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利用的外资主要是对外借款。

在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中,西部地区一直处于对外开放的末端。沿海区位优越,基础条件好,开放时间长,产业结构调整较快,为外商投资流人创造了广阔的投资空间。而西部地区区位差,开放晚,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在引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虽然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获得了较多政策支持,但时至今日,我国外资分布“东多西少”的大格局依然未有改变,外资继续向东部沿海集聚。显然,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先天不足”,限制了西部地区通过吸引外资弥补开发建设资金的不足和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管理方式的学习、利用。东部地区大量引进外资对其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基本上没有能够从引进外资中获得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在对外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阶段,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和高额的信息成本,为减少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外商投资往往比较看重地理区位、文化联系和政府优惠政策。正因为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显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这种区位格局,与沿海地区的区位条件、经济文化联系以及国家实施的由东向西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这种地区逐步开放政策对投资双方意味着学习效果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在一个转型经济中,由于各种规则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同,这种经验的积累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显得极为重要。

由于东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独占优势,外资在东部地区的积聚,必然加速东部地区的资本积累,进一步拉大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存量差距。我国外资分布可以看成是由市场作用的结果,即符合效率原则的区域投资分布。这种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投资分布极不平衡,其结果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