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笔耕十年:县委办公室重视文字工作、部署政务服务工作的高效制度运行

笔耕十年:县委办公室重视文字工作、部署政务服务工作的高效制度运行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耕灯影下,策献字行中;其间甘与苦,相识乃相通。”1990年5月,按照郭华书记的意见,县委、政府分别召开了高规格的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部署以文字工作、政务服务为重点的办公室工作。从5月开始,县委办公室建立信息上报和刊用情况通报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各乡镇、各单位的报用情况,年终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笔耕十年:县委办公室重视文字工作、部署政务服务工作的高效制度运行

1984年4月,我从县委宣传部调到县委办公室,直到1993年2月近10年间,我一直从事或分管文字工作。给县委搞服务,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工作虽然辛苦,也有好的方面,就是逼着你学知识、动脑子。1986年1月起,我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89年8月任常务副主任,后来又兼任县委研究室主任。当时县委办公室内刊有《景县信息》《专题报告》《情况简报》《办公室通报》,县委办公室连续4年保持了衡水地区党委办公室系统“文字工作优胜单位”称号。那时办公条件差,文字人员少,工作量很大。“笔耕灯影下,策献字行中;其间甘与苦,相识乃相通。”这是那一时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进入1990年,县委办公室根据县六套班子联席会议的意见,在全县建立了大事报告制度,并印发了正式文件,但有些乡镇、部门重视程度不高,报送信息不积极、不主动,迟报漏报甚至不报。有些乡镇和部门办公室工作随机性较大,对自己的情况不兜底,平时收集、综合整理信息不够,向县委报送的信息质量不高,有深度的高层次信息更少。1990年5月,按照郭华书记的意见,县委、政府分别召开了高规格的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部署以文字工作、政务服务为重点的办公室工作。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会议是5月9日召开的,邀请了行署办公室领导白新学参加,政府县长武关仲参加并讲话。县委于5月15日召开全县信息、 查办、信访、保密工作会议,会期一天,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党委或行政秘书、各乡局信息员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郭华、副书记张书凯都讲了话,地委办公室领导丁震欧、袁庆学,地委研究室领导候贵宁分别就政务服务、信息、调研等工作讲了意见。大会向县委特约信息联络员颁发了聘书,县委办公室增办了内刊《大事摘报》。当时县委办公室主任空缺,我在会上讲了《关于党政机关信息工作的几个问题》。会议要求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把信息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具体任务,确定1名领导干部分管这项工作,并确定1名具有信息意识,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文字功夫,能了解本乡镇、本单位工作情况的人专职或兼职负责这项工作。县委办公室同各乡镇、各单位商定了一批信息员,并在县直较大科局和部分乡镇选聘了25名县委特邀信息联络员。各乡镇、各单位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保证信息渠道上下贯通。同时,要求各乡镇、各单位着眼实际,多报情况,每个月至少向县委报送三条有价值的信息,每年至少要搞两篇像样的调查报告,还要适当搞一些专题性工作报告。从5月开始,县委办公室建立信息上报和刊用情况通报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各乡镇、各单位的报用情况,年终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那时的信息主要是动态性信息多,就是新近发生的与领导决策有关的工作动态、社情民意等。其特点是快、短、新。主要包括:中央和省、地、县委布置的某阶段的中心工作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出现的新经验、新动向、新问题;各方面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的反映,以及普遍性的呼吁要求和意见;在本县范围内发生的较大事件。如担任地区正局级实职及以上干部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地级以上领导机关就我县有关工作发出通知、通报或在我县召开各种会议,县直各职能部门召开的全县性会议,较大实体企业的兴建、投产及较大建筑工程竣工使用,获地级以上有关部门批准的新产品的发明生产和技术革新,县内发生和破获的重大政治、经济和刑事案件,重大社情、敌情、灾情等等。对这些动态性的大事、要事,凡能提前知道的,及时上报,不能预知的,在事发后第一时间立即整理上报。

1990年5月,县委召开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
主席台左起:赵建忠、张书凯、郭华、吴金生、作者

在信息服务中,我们注意了三点:一是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后,注意总结和反映各基层单位在贯彻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并通过对大量一手材料的综合分析,向县委报告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带有共性的矛盾和问题。二是注意总结具有开路作用的典型经验,供县领导指导面上的工作时参考。三是加强了信息网络建设,在各乡镇县直大部分单位聘任了信息联络员,并进行过多次集中培训,每次培训的时间不少于3天。我们针对当时人们信息意识差,不知写什么的现状,要求信息人员网开四面,广集博采。在信息来源和收集中,让信息员从所看到的文件、内刊、报告及其他材料中收集;从参加各种会议、讨论各种问题及领导讲话言论中收集;从机关活动、下乡下厂中收集;从调查研究分析情况中收集;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和与人们的广泛接触中收集。在具体工作中,注重让人们挖掘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政策性信息。即通过信息反映中央和省、地委的某项政策,或赞成、或建议补充修改,或贯彻某项政策带来了新变化,或遇到了什么难题,等等。抓政策性信息,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着手。二是热点和敏感信息。就是围绕党中央和省地县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上下关注的问题组织上报信息。比如,当时在加强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干部下基层怎样才能受群众欢迎?在干群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影响干群关系的几个重点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推广龙华社会化服务的经验有什么难点?不同基础、不同条件的乡村如何为农民搞好服务?等等。我们围绕这些问题,都及时向县委进行信息反馈。敏感信息是指市场供应、工资改革等关系群众情绪和社会安定的一些问题。如1992年7月,我们对省贯彻中办5号文件提出的四点建议,就得到省委书记、省长等4位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三是有本县特点的信息。就是反映本县区别于外县的情况和做法的信息。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①工作方面的突出特点,包括典型经验和问题,反映本行业、本乡镇某一方面的工作特点。②本乡镇、本单位改革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新动向。③由于地理资源、历史文化和名人言论活动所形成的独具特点的信息。抓住了这些具有自身特征的东西,才能使信息具有鲜明的个性,避免一般化和雷同式,给人们以新颖、独到的感觉和启迪。如1989年我们搞的两个种植大户的对比调查,县农行搞的常东村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情况的调查等等。这类信息镜头虽小,但其影响和价值很大,对指导面上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央办公厅的意见,1986年3月以后,我省先后确定衡水、邯郸、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邢台廊坊为中办信息联系点。各省、市、地区对信息联系点的工作普遍重视,办公室负责信息工作的同志兢兢业业,踏实工作,收集、处理、上报了大量信息,信息质量不断提高。1986、1987年我省上报信息被中办采用条数居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景县被省委办公厅确定为全省12个信息联系点之一。开始我们信心不足,认为有分量、有价值的信息省地委办公厅(室)都上报了,我们身处一个县的小天地,不了解全局情况,报不出中央领导所需要的信息。后来,省地委办公厅(室)的有关领导帮助我们排除思想障碍,从而对县级信息点的优势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感觉到县级作为中办的信息联系点,虽然没有省委办公厅站得高,但距基层第一线却近得多,具有上报信息的明显优势:一是县级与基层干部接触较多,可以经常、直接地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喜、所忧、所思、所盼,可以比省厅更快地收集到最基层的信息。二是县级作为中央政策与基层实践的结合部,对中央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的情况、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了解。三是对本地情况、特点了解比较深透,上报有本地特色的信息有独特优势,一地一县的信息虽然“镜头不大”,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就可能对指导面上的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本地发生的重大社情民意,由于信息点身处其中,能够客观准确、及时的反映上去,且可信度较高。这样,我们抓住不同层次的领导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强调针对性、有用性,强调信息的质量、效用,不断探索规律,把握采编信息的重点范围,在民意信息、政策性信息、有本地特点的信息上大做文章,把本地本单位的小信息派上了大用场。比如,我们在政策性信息的搜集、整理、上报中,注重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央或省地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出现的“空白”点。有的政策可能对基层某方面的工作没有顾及到或边际问题没有讲清楚,我们就及时发现和查找薄弱环节,并提出补充完善政策的建议。二是中央或省地政策在基层贯彻中的“突破点”。过去对某些方面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政策和规定,现在有了,我们就追踪反馈执行后的情况。三是某些重要条文前后不符合或各部门之间政策的“撞车”现象。如,当时有一项农民负担问题,上级有的部门规定的数额超过了国务院规定的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做一番调查提供给上级领导。四是上级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难点。比如,我们搞的《建议中央新开政策性增支口子应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等。政策性信息的难度虽然大一些,但基层是政策的落脚点,信息源比较丰富,我们就认真挖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8年11月下旬,河北省委副秘书长候磊带领省内10多人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办信息点座谈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因我县当年上报信息被中央办公厅采用11条,居全省县级办公室之首而受到表彰。

1989年下半年,按照地委要求成立了县委研究室,明确了侧重或专职搞调研工作的具体人员,我兼任县委研究室主任,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搞调查、做研究、当参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上,一是围绕领导关注的大事搞好调研,二是围绕领导抓的重点工作搞调研,三是围绕领导该抓但尚未顾上抓的工作提前搞调研,及时给领导出主意、提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调研课题主要来源就是领导直接交办的题目,或根据领导决策需要自己选定的题目。为了既适应领导的需要,又符合我们调研力量和能力的实际,搞出有实用价值的成果,那时我们采用的调研方式有:①参谋性调研。就是概括领导意图,通过调查研究,在决策前提出一些意见。②探讨性调研。就是对带有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探讨性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拿出操作性意见。③超前性调研。就是对一些潜在的、即将或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查分析,做出预测,提出建议。④经验性调研。就是围绕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总结在实施过程中的新做法、新路子,提出解决决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为领导总揽全局推动工作提供经验。⑤问题性调研。就是根据社会各阶层对某项工作的反映,积极捕捉可以解决问题的信息,及时向领导提出比较系统地参考意见。我们还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围绕领导关注的大事和领导要抓的重点,以及领导闻所未闻、想知不知、知之不全的问题,有计划地搞好调查研究。对有价值的题目,我们就组织协调有关方面联合去搞。只要有利于县委正在推行的重要工作的完善,有利于县委下一步重点要抓的工作,我们就组织乡镇和部门共同搞一些调研活动。县一级调研人员理论功底较浅,搞一些高、精、尖的东西,确实受到水平、素质的制约,力不从心。那时我们在对上服务上,重点搞一些第一线的、接地气的、“小而专”的东西,主要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讲清实践中的问题,形成鲜活的调研成果。县级虽然功底浅,但我们注重抓住一个问题,挖得深一点,搞的专一点,力求研究深透,这样对领导才有参考价值。那时我们搞的调研,大都是几易其稿,反复跑基层才完成的。调研活动只有对领导决策发生了影响,对实际工作产生了作用,才算实现了调研成果的价值。那年我们搞的关于北留智乡发展畜牧产业生产的调查、15个村服务体系的调查等,都贯穿了这一思路,得到县委领导的肯定。1989年12月27日,衡水地区召开调研工作座谈会,我在会上发了言,刊登在衡水地委研究室1990年1月的《调查研究》第一期上。在1989年衡水地区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中,我县县委办公室王建东同志主笔的《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的鲜明对照》,获得衡水全区惟一一个调研成果一等奖。(www.daowen.com)

那一时期,县委的全局工作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县委牵头抓的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一类是由县委提出目标和总体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改革稳定方面的工作;一类是日常事务性工作,由各部门具体操作落实。县委办公室要确保这套工作机制的运行,做到分工及职责明确。那时县委办公室肩负的具体工作很多,有综合文字、信息调研、文秘收发、行政后勤、督查、信访、机要、保密、党史、档案等等。其中综合文字是难度较大、参与县委决策最多的一项工作,负责起草县委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还有上级机关要求上报的综合性文件、材料、汇报,县委召开的综合性工作会议讲话,县委、县委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这都是综合文字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也是一种服务县委的特别形式。在起草过程中,为了体现决策服务,我们一是深入、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吃透上头的精神和下面的情况。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敢于是建立在平时对相关问题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三是注重完善领导意见,从思想上完善,重点是深化提升;从系统上完善,重点是把握内在的联系;从可操作性上完善,主要是提出的思想内容、工作目标、方法措施,是明确的、具体的,可以拿来落实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利用综合性信息为县委决策服务,就是对收集到的具有不同角度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或者将反映某个点上的问题进行面上情况的扩充,以揭示出有规律性、倾向性、全局性的问题。主要方法:一是定期综合。就是将一个阶段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定期分析研究,提出这一阶段的中心问题以及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二是专题综合。就是将反映某一类问题较多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分析,整理成有观点、有事实、有条理的材料。三是追踪综合。对遇到的一些情况很新、问题提的较好,但缺乏翔实的资料和面上情况的信息,我们就照此线索去追踪了解,把情况弄清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概括、加工提炼,力求搞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东西。我们还注意在总结经验和研究问题之间掌握一个度,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县里有好的做法就总结经验,发现有问题就研究问题,但总结经验不是为了报功,而是为了丰富领导的决策思想,为了完善决策。我们对一般性的经验不总结,只有某一经验关系到全局、涉及到方向、路子问题时才去总结。我们研究问题不是为了揭露问题,主要是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特别是关注研究那些影响全局的问题。在综合文字中,下功夫最大的是起草领导讲话,我直接参与了县委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党代会工作报告的起草,以及县委书记较为重要的讲话起草工作。1991年,县委办公室开始把督查当作强化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县委督查室,建立健全了登记、立项、查办、报告、审核、归档等项工作制度,逐步使督查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1988年8月,县委办公室欢送耿建忠、沈永明时留影
 左起前排:唐玉林、李鸿雁、张鸿祥、耿建忠、沈永明、邓文华、 作者、押印文
    后排:张宝顺、祝成国、王兰桥、王建东、刘延飞、赵建忠、 张庆昌、孟宪峰

1985年2月10日,我还被《杂文报》社正式批准接纳为《杂文报》第一批特约记者。那一时期,我为地方报纸和《杂文报》写过一些杂谈类文章和新闻稿件,刊登了不少。从1983年到我离开县委办公室时的1996年,县委办公室编制数为34人,实有人数在32-36人之间,办公室领导职数1正3副,后来副科级职数有了增加。回忆那一时期搞文字工作的同事,主要有:李鸿雁、耿建忠、沈永明、王洪普、赵建忠、候杰、张宝顺、张庆昌、曹印岭、王建东、孟庆安、苏文明、曹路顺、吴章顺、王毅、陈冰、郑祥勇(已调入德州市工作)等人。1995年,在我任县委办公室主任期间,公开选拔招录了冯其瑞、葛砚勤、单双胜、戈学东、霍毅。那十年中,有三、四年的时间,我还负责县委常委会议、县六套班子会议记录。1989年,县委召开了62次县委常委会、党政班子联席会和六套班子会议,30次大中型工作会议。1990年,县委召开了66次班子会,31次大中型工作会议。

1986年9月,县委邀请全国各地在景县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45人,召开了为期5天的《中共景县党史史略》征求意见座谈会,我作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一直为这次会议搞服务,并全程参加了这次座谈会。这之前的1984年9月,县委曾邀请县内外老干部召开过一次党史座谈会,经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补充、修改,形成约7万字的《中共景县党史史略》。此后十余年,又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资料征集、座谈走访等活动。2002年,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史研究室主任苏文明、原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胡廷森等对《中共景县党史史略》进一步修改补充,于2005年形成约13万字的《中共景县党史史略》修订稿。2010年7月,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的党史编纂委员会,编委会下设编辑部,我任主编,王际胜、高文亮任常务副主编,曹路顺、霍毅、王书明、陈冰、李洪升、左秀岭、刘沛良任副主编,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海通、杨雪松任编辑。编辑部对原稿进行系统整理,打破原有框架,重新拟定纲目,增添近年来征集到的新内容,增补了人物简介、老干部回忆录、照片等,对历史事实进一步核实,对文字进一步润色加工,使主题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人物更加丰满突出。2011年,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时候,出版了28万字的《中国共产党景县历史》第一卷(1931-1949),我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景县历史》一书的出版发行会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