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造林高潮:县乡两侧速生丰产林建设9万亩,群众积极参与

造林高潮:县乡两侧速生丰产林建设9万亩,群众积极参与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点沿县乡级主干公路两侧各延伸200米建速生丰产林,造林面积9万亩。其他地段造林绿化不列入退耕还林及其匹配项目。据统计,当年春季全县完成植树300万株,建设速生丰产林2.3万亩,完成育苗6000亩,新发展桑树2000亩,果树品种改良调优2000亩,群众个人投入造林资金1000多万元,投资之巨、规模之大,创历史新高,有7个村提前实现“人均一亩林、百棵树”发展目标。全县造林绿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群众认同,积极性高。

造林高潮:县乡两侧速生丰产林建设9万亩,群众积极参与

在过去几十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中,每年都有两次植树造林行动,出现过多次造林高潮,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2年。年初召开县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把发展林畜两大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列入当年重点抓好的8件大事之一。当时,我县发展林产业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面临发展机遇。国家实施“一退双还”(退耕还林、还草)、林区禁伐限伐、牧区草地限载等措施,促使畜牧业由牧区向农区转移,林业由林区向平原农区转移,为平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和林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有市场和价格优势。国家实施自然林禁伐限伐政策以来,全国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随着木材加工和造纸行业的发展,木材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价格攀升,木材供不应求。三是有区位和资源优势。据统计,全县有13万亩闲散地和10万亩低产田,适宜植树造林。县委政府对发展林畜两大产业的总体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肉奶牛养殖和速生丰产林生产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调整、育产业、建龙头、带基地,奋战三年,把我县建成林业大县和畜牧强县。在林产业上,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到2004年全县树木保有量达到45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2%,实现人均“百棵树、创千元”目标。当年春天,全县新植树木300万株,建成速生丰产林2.3万亩,育苗6300亩,树木保有量达到2900万株。林产业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旺盛的发展活力。

2002年9月24日,全县召开发展林畜两大产业三级干部大会,进一步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动员全县人民合力攻坚,全力打好发展两大产业这一硬仗。会议下发了《关于2002年秋冬季造林实施意见》,提出了以沿县乡主干公路两侧延伸营建速生丰产林和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片林为重点,把植树造林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相结合;与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相结合;与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部署了秋冬季两大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在林产业上,全县新植树木700万株,其中发展速生林12.65万亩;绿化河渠141公里;农田林网和镇村植树41.1万株。全县林木保有量达到36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7.3%。会上确定了四项重点工程:(一)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沿县乡级主干公路两侧各延伸200米建速生丰产林,造林面积9万亩。(二)规模化片林工程。利用闲散地、荒废地、低产田建设片林,面积16500亩。(三)河渠林带工程。河渠林带建设长度141公里,植树53.5万株。(四)林网及镇村绿化工程。农田林网及村庄植树41.1万株。这次会议要求,秋冬季造林与实施黄河故道治沙项目和退耕还林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实施拉动全县林产业规模化发展。黄河故道治沙项目包括三种种植模式:一是林粮间作,发展防护林、每亩植树70-110株以上;二是果粮间作,发展经济林,每亩植果树40株以上;三是发展用材林,每亩植树110株以上。

我县争取到首批退耕还林面积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万亩,匹配造林面积6万亩,从秋冬季开始实施。我县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的重点,是沿县乡主干公路两侧营造速生林,各乡镇按项目标准抓落实。按照国发[2002]10号文件的规定,退耕还林项目禁止林粮间作,可采取的模式:一是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林经间作、林果间作、灌草间作等间作模式,每亩植树70-110株以上;二是纯林种植模式,每亩植树110株以上,连片面积在40亩以上。按项目要求退耕面积须为注册耕地,匹配面积为宜林荒地,可利用村旁闲散地、坟地和低产农田进行匹配造林。按国家规定每退耕还林1亩,匹配2亩,国家对退耕还林实施补助,每亩每年补助一定量的粮食。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此外国家还向退耕户提供种苗和造林费补助,对匹配退耕造林面积,也给予一定的种苗和造林费补助。为确保我县退耕还林项目如期完成,鼓励沿公路造林,对沿县乡主干公路两侧新植树木,经验收达到项目标准的,植树面积的三分之一按退耕还林标准兑现补助政策,三分之二按匹配标准兑现补助政策。其他地段造林绿化不列入退耕还林及其匹配项目。同时,培育木材市场,推进一体化经营。重点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大力培育木材加工市场。要求各乡镇和县直有关职能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发展个体木材加工企业,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县建立木材加工生产基地,扩大和稳定木材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全县林产业发展,提高造林的整体效益。二是组建用材林发展协会。协会对植树户搞好树木管理技术培训,组织植树户定期对树木进行抚育管理。同时,向社会公开提供木材供求价格信息,与植树户签订木材销售协议,帮助农民销售木材。

为摸清林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经验,探索路子,促进这一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根据县委领导的意见,2002年4月,县委办公室组织人员利用10天时间,对全县林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员先后走访了安陵、青兰、杜桥、王瞳等5乡镇及小青草河、张庄、杨章村、黑苏庄、二股庄等十几个村庄的近百名群众和种植大户,走访了县林业局、第三造纸厂等部门和企业,采取听取介绍、实地查看、座谈了解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总的印象是:干部、群众热情高,造林发展势头猛,林产业的发展能带动农业农村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在深层次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据统计,当年春季全县完成植树300万株,建设速生丰产林2.3万亩,完成育苗6000亩,新发展桑树2000亩,果树品种改良调优2000亩,群众个人投入造林资金1000多万元,投资之巨、规模之大,创历史新高,有7个村提前实现“人均一亩林、百棵树”发展目标。全县造林绿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群众认同,积极性高。为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把重点放到林产业上来,各乡镇及林业主管部门通过会议、参观、发公开信、明白纸、电视宣传等形式,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春季植树远远超过预定目标,种树呈现出大幅增长势头。二是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四种形式:(1)大田造林。利用低产农田规模发展速生丰产林。如安陵镇的苏老家、黑苏庄、二股庄、第十等村的农民,利用个人承包的低产农田建速生林面积都在300亩以上。 (2)荒废地开发造林。农民承包沙荒地、窑厂地、村旁、宅基闲散地造林。如留智庙镇的大洋、叶园两村农民承包村周围沙荒地建片林500亩;广川镇陈屯一村民承包村边废弃地、坑塘低洼地发展造林120亩。同时,全县开发了70个窑厂废弃地、坑塘低洼地建成片林。(3)河渠弃土地造林。那年春天全县农民承包河渠两侧弃土建片林1600亩,绿化河渠80公里,共涉及大小河渠26条。(4)个体育苗。规模化造林带动起苗木产业的规模发展,那年春天全县有近百户农民个体大户育苗面积超30亩,农民个体育苗面积达3600亩,一季完成全年育苗任务。三是涌现出一批种植和育苗大户。据统计,那年全县植树超3万株以上的大户有20多户,超万株的大户达到50户。造林大户的出现拉动了育苗业的发展,全县农民个人育苗达到100多个,其中百亩以上的大户12个,50亩至100亩的大户有46个。

总结我县林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www.daowen.com)

第一,谋划早,定位准,找到了一条符合景县实际,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我县发展林业的决策,主要是看到当时面临的两次机遇作出的,一是1998年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初,县委政府提出了“奋战三年,绿化景县大地”的目标,并顺利完成了预期任务,农民看到了造林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内生动力,打下了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二是2001年以来,针对入世后农民增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县委政府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县农业和林产业资源现状、总结前几年造林绿化成绩成效的基础上,瞄准国家林业发展政策,对我县林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及时把传统的以生态效益为主的造林绿化转移到兼顾经济效益,通过发展片林让农民增收上来,并将林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主产业之一,明确提出“奋战三年,实现人均百棵树,增千元” 的奋斗目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景县2002-2004年林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和《景县2002年林产业发展安排意见》。各乡镇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出本乡镇林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奖励政策等,做好了春季植树造林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县林产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思路新,机制活,用市场机制调节林产业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县在促进林产业发展上,大胆探索和引进市场化机制,并制定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发展林产业的积极性。一是针对发展林产业遇到的用地问题,实行了“三放活一不变”的新机制。县里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对河渠、道路、坑塘、荒废弃地,实行零价或竞价拍卖土地使用权,对旱地实行大户承包与改善耕地条件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延长承包期、明确使用权、发放林权证、允许继承和转让等林业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利用村庄周围闲散地进行造林,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广大农民安心长期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实行了“三放活一不变”的机制。“三放活”,即放活河渠弃土地,放活四旁闲散地,放活沙荒、窑厂废弃地,使土地经营权以大户承包、拍卖、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优化重组,形成良性流转。“一不变”,即不改变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基本单位,以稳定农村土地政策,维护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利用低产农田造林。二是按照明晰树权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办法,不断探索形成了四种类型的林木管护机制。大户承包型:即对县级公路、乡级主干公路两旁的树木,由所在乡镇划分路段,确定价格,由经营大户竞价承包。全县有8条县级主干公路和16条乡镇主干公路,全部完成由大户承包新植或原种树木的机制转换。树随地走型:即对方田林网内的树木,按照“谁种地,谁包树”的原则,通过征求农户的意见,让土地承包户优先承包。全县20多万亩方田林网内树木全部通过这种形式承包到户。三位一体型:即对乡级、村级公路两旁由乡村投资种植的树木,把树木的经营权有偿转让给农户,签订三级承包合同,合同一定20年不变,树木收益乡、村、户三方按一定比例分成,由农户得大头。竞价拍卖型:对河渠废弃地绿化,把土地使用权竞价拍卖给农户,规定承包户必须按照乡村绿化规划投资种植,承包合同期限为20-30年。以上四种承包类型全部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用合同这一法律手段来规范约束县、乡、村、户的行为。三是积极探索适应农村实际、产生最佳效益的林业种植模式。全县主要采取了苗林一体化,速生丰产林平栽、大小行种植、林粮林草间作、景观树木高密度栽培四种模式。四是引导个体工商业户投资林业生产。积极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投入资金发展林业经营,全县有20多个个体户发展种植育苗20多万株,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北留智乡一名个体户承包3条路共计20多公里的造林任务,投资26万元,植树3.6万株。

第三,环境好,服务优,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主要搞了五个服务:一是示范服务。重点培育发展种植育苗大户,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全县发展种植万棵以上大户50户,人均百棵树以上大村7个,对周围乡村广大群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二是资金服务。为解决农民发展林产业资金周转问题,县农村信用联社优先给造林大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为农民不失农时植树造林提供了资金保障。那一年,全县发放林业生产小额贷款500多万元。三是技术服务。为确保造林和育苗高质量、高效益,县林业部门实行局级干部分片包乡责任制,成立技术小分队,常年驻村帮助广大农民出主意、搞规划、讲技术,制定生产和经营管理计划,把好造林和育苗质量关,帮助农民引进新优品种,解决广大农民在林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市场服务。扶持壮大龙头型企业,开拓木材加工市场。县政府采取引导、帮助、扶持等有力措施,加快了第三造纸厂技改步伐,以尽快实现变麦秸造纸为木浆造纸;扩大了四方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新上了四家木材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林纸、林板一体化框架。同时,因势利导,开拓苗木市场。县林业局建立了种苗站和信息服务平台,并组织经纪人队伍,一方面同全国各地林业科技机构的苗木发展基地保持长期联系;一方面向广大农民介绍优良品种,发布种苗信息,提供信息咨询,积极组织苗源,并通过县电视台及时公布苗木价格,保障苗木和种条的供应。五是执法服务。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林业和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对乱砍滥伐林木、偷盗破坏林木、破坏林业生产设施的案件重拳打击。

到2003年,全县实有林地146385亩,树木保有量达到4000万株,林木覆盖率增加到20.3%,林业产值达到2499万元。这一年,景县人民政府被省政府授予“河北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标兵”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