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领导者修养的关注,是东方管理学的特色。《礼记·大学》篇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领导者也只有在不断强化自身修养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是其在权力和财富面前保持平常心的基础,也是能够与民众相通的前提。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也是领导者能够脱颖而出、处乱不惊的根本。
原理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修身养德,明志致远。这是指一个领导者只有励情冶性,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担负其责任,有所成就。在领导学看来,领导者首先是一种理想主义者,即能够为组织带来一种精神和追求。那些不能担负其重任的人,充其量只能做一个程序化的管理者。
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公元403年,晋国的智宣子想立智谣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智谣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断是长处;但他却很不仁厚。如果以他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事情,谁能和他和睦相处呢?到时智氏宗族一定灭亡。结果被智果言中,智谣贪财好利,当政后四处讨伐,侵占他人领土,最后不仅给自己,也给整个智氏宗族带来杀身之祸。所以,司马光认为,智谣的灭亡,在于才胜于德。因此,他提出应该以德来统帅才。司马光对德与才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于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对于领导者来说,才能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无德的领导者,根本不能唤起下属的追随和敬重,其结果便是领导者的失败。
原理二:公生明,廉生威。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清碑·官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下属敬畏我,不在于我是否严厉而在于我是否廉洁;老百姓信服我,不在于我是否有治国的才能而在于我办事是否公正。公正,则老百姓不敢轻慢;廉洁,则下属不敢欺蒙。办事公正才能使自己变得圣明,廉洁才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1.不贵无欲,而贵无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这是他勤奋工作的目标和动力所在。“无欲”只会导致“无为”,变得消极而无所追求。但是,如果领导者在需求和欲望的驱使下,以满足私利为终极目的,则使领导者难以实现有效的动员。因此,领导者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心血,通过艰苦的修炼,以铸就一种高尚的品质,是其能够引发下属追随的重要原因。在私利面前保持节制甚至无欲,对于领导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2.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清正廉明对于领导者来说是基本的要求。这是他能够作为表率、唤起下属认同其权威的重要基础之一。许多领导者的失败,就源于一个“贪”字。
原理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中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领导者,要多方面学习,认真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坚定地执行。
1.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八中提出的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了领导者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广泛地学习,领导者才能了解各种知识,掌握修身与管理的各种方式与方法。孔子在《论语·阳货》中十分明确地道出了学习对于提高修养的重要性:“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意思是说,爱仁德而不好学的人容易被愚弄;爱耍聪明而不好学的人便放荡而无基础;爱诚实而不好学的人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直率而不好学的人,说话尖刻,刺痛别人;爱勇敢而不好学的人,会捣乱闯祸;爱刚强而不好学的人便胆大妄为。
2.慎思:视之所见,听之所闻,一切要个思字。思,包括理解、分析、推理、联想。一个领导者勤于思考,可以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避免表面化的判断。孔子曾经提出九思。
▲视思明:在看书和观察事物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真正明白了。
▲听思聪:在听讲时,一是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同时,又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色思温:对人,面色要温和,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可亲近感。
▲貌思恭:容貌要端庄、谦恭。领导者在处事和交往上要表现得恭敬、庄重,体现出良好的形象。
▲言思忠:说话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欺骗别人,这是取得信任的关键。(www.daowen.com)
▲事思敬:对待工作要严肃认真,责任感强,有敬业精神,这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疑思问:遇到疑问,要善于向人请教,有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和钻研精神。
▲忿思难:感到愤怒的人和事,要考虑发怒后的结果。这要求领导者遇事要冷静,不能感情用事,要讲究教育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见得思义:在名利面前,不要己字当先,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这要求领导者注重自律,防止私欲膨胀。
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领导者的修养来说,虽然是很重要的,但这九思对于许多人来说,却都是适用的。相对于这“九思”,唐代著名谏臣魏徵提出的“十思”对于领导者更具有价值。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要想到知足而警戒自己。如果一个领导者贪得无厌,就会走向危险的深渊。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在制订和实施计划的时候,就要想到可行性和现实性,不能盲目作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地位高而危险性大时,就应该谦虚和蔼,并加强自身修养。
▲“惧满盈,则四江海下百川”:面临盈满时,就要考虑到减损。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陶醉于安逸享乐时,则要考虑到克制。
▲“忧懈怠,则斯慎始而敬终”:担忧自己松散懈怠时,就时刻想到办事必须慎始慎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忧虑上下闭塞时,就要想到虚心采纳下属的意见。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想到谗言的危险性时,就应思考端正自身,斥退邪恶。
▲“思所加,则思无恩喜以谬赏”:将要施行赏赐时,就要想想是否是因一时高兴而乱赏。合理的奖赏,是激励下属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如果奖赏错位,不但起不到激励的功能,而且会产生误导和下属的分裂与怨恨。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将要处罚时,就要想一想是否因一时恼怒而滥罚。惩罚错位与奖赏错位一样,都会产生与领导者预期相反的结果。因为如果滥罚,会导致人人自危,使下级谨小慎微,离心离德,而且“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惧;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韩非子·用人》)。其意思是说,舍弃了法律制度而非理智的任意发怒,即使在怒气下屠杀刑戮,邪恶的坏人也不会因此而恐惧;甲犯罪,而处罚到乙的头上,那么人们心头的怨恨就会积累。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是依法赏罚而决不凭领导者的喜怒、感情来进行赏罚。因此,只要领导者做到了“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就不会挫伤下级的积极性,达到“勇者尽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的境界。
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多听,但有怀疑的地方暂时加以保留,只对有把握的事情作出判断,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多看,对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只对有把握的事情慎重地去执行,这样就可以减少懊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