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领导伦理:服务者的高尚道德观念责任

领导伦理:服务者的高尚道德观念责任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领导伦理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领导者的所作所为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是受其伦理所制约的。三是利他主义,即领导者的行为应该是道德楷模,对他人利益表现出最大的关心,即使他人利益与领导者自身的利益相冲突。领导伦理恰恰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赋予了领导者更为重要的责任与更加高尚的道德观念。这实际上指出了领导是在道德维度上展开的,而这恰恰是其他领导理论范式所忽视的。格林里夫认为给予领导者的最好称谓就是服务者。

领导伦理:服务者的高尚道德观念责任

历史教科书中充满着对好帝王与坏帝王、伟大君主和邪恶君主、强大总统和软弱总统的描述,但除了在大量的传记中对这些领导者的品行进行描述之外,还没有系统的关于领导伦理的理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商业伦理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领导伦理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对领导伦理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关注的焦点是领导的理论与实践如何建构一个富有关怀和正义的社会

从西方传统来看,伦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伦理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thos,指的是风俗、行为和品格。伦理意味着个人或社会能够带来愉悦和正当的各种价值和道德。此外,伦理还与人们的美德及其动机有关。伦理理论提供引导人们对“正确或错误”以及“好与坏”进行评判的规则和原理。它提供了理解何谓有道德的、体面的人的基础。对于领导学来说,伦理与领导者做什么和谁是领导者有关。它关心的是领导行为的本质及其美德。领导者的所作所为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是受其伦理所制约的。

对领导伦理可以在以下两个层面上进行审视:一是领导者的行为,二是领导者的人格(如表2-1所示)。

表2-1伦理理论的范围

关注领导者行为的伦理理论包括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领导者行为的结果,一种观点强调驾驭领导者行为的责任与法则。目的论者试图从对结果和付出的对比中回答“什么是正确的”。在对结果的评估上有三种研究取向值得注意:一是道德的利己主义,即一个人应该尽最大努力为自己去创造最大的好处,企业领导人大都属于这一类型,他们通过利润的最大化来展现着合乎道德的利己主义。二是功利主义,即为更多的人创造最大的好处,公共组织的领导者一般会在功利主义的行为中获取更多公民的支持。三是利他主义,即领导者的行为应该是道德楷模,对他人利益表现出最大的关心,即使他人利益与领导者自身的利益相冲突。义务论的观点显然不同于目的论。义务论来源于古希腊语deon,其含义为责任。即行为的道德性不在于其结果,而在于其行为本身是否是好的。告诉事情真相、履行诺言、公平、尊重他人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善行,这一善行与结果无关。义务论关注领导者的行为以及基于其道德律令和道德责任所做出的正确事情。(www.daowen.com)

与目的论和义务论关注领导者行为不同的是,以美德为基础的理论关注领导者的人格。这一理论认为,领导者也是人,其美德存在于他的心灵与人格之中。并且这一理论还相信美德与道德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获得的。人们可以在接受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过程中成为一个道德的人。美德论来源于古希腊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缔造的西方传统。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看法。这一理论试图使人们通过道德训练而成为优秀的人,所以我们不是告诉人们做什么,而是告诉他们是什么,帮助他们成为有美德的人。那么什么是美德呢?美德包括勇气、节制、慷慨、自我控制、诚实、合群、谦逊、公平与正义。对于领导者来说,维勒斯奎茨(Velasquez)认为坚韧性、公共精神、正直、诚实、忠贞、仁慈和人道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个人的成长与学习,诸如此类的美德会内在于人的性格之中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美德在驱使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也在展现着我们的美德。

由于领导是一种依靠领导者的影响力去动员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因此,领导者自身的信念与行为不仅会成为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要素,而且还是组织文化和组织价值的重要支撑力量。领导伦理恰恰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赋予了领导者更为重要的责任与更加高尚的道德观念。其次,领导活动的间接性决定了领导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尊重他人,把员工当人看,对他们的利益、需要及其关心的事物保持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将领导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

海费茨(Ronald A.Heifetz)认为领导伦理的核心在于领导者如何帮助追随者应对冲突以及从中影响变革。因为员工的价值、组织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是交织在一起的,领导者应该运用自身的权威帮助追随者在应对价值冲突的过程中,形成变革工作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能力。领导者为员工提供包含信任、培养和相通性的持久性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在一种支持性的氛围中,员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有一种安全感。特别是领导者要运用权威使员工具有关注、检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帮助员工应对变化和个人成长是领导者的职责。

作为变革型领导者这一理论的提出者,伯恩斯(Burns)认为领导者应该在关注追随者需要、价值和道德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迈进,这是其主要任务。这实际上指出了领导是在道德维度上展开的,而这恰恰是其他领导理论范式所忽视的。伯恩斯也认为帮助员工在一系列的价值冲突中快速成长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领导者与追随者的联系是提升两者道德水准的关键

格林里夫(Greenleaf)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研究范式——服务型领导(servant leadership)。这一取向含有强烈的利他主义的含义,服务型领导强调的领导者应该对下属关心的内容给予足够多的重视,他们应该关心和保护下属。格林里夫认为给予领导者的最好称谓就是服务者。事实上领导者首先是作为服务者而涌现出来的。服务型领导者关注下属的需要并帮助他们成为更有知识、更自由、更独立的人,领导者通过自身的风度使别人变得更加富有。除此之外,服务型领导者通常对一般员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组织生活中把他们视为是平等的一员。服务型领导者试图改变社会中不平等与非正义的现象,服务型领导者很少运用制度性的权力和控制力量,而是使员工自愿接受他的权威。服务型领导的价值在于任何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他们身处其中能完整地感受尊重、信任和个人的力量。格林里夫特别强调倾听、同情和无条件地接受他人的重要性。在一个组织中,道德关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构建信任和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服务型领导理论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一旦服务型领导者消失,该组织可能会面临着迷失方向的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