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忠书记、国生省长批示后,生练副省长于6月10日批示:“请国土资源厅、省科技厅研究,提出意见。”省国土资源厅、省文化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及保康县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积极推进荆山玉产业的开发,取得了初步进展。一是保康县成立了荆山玉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将荆山玉产业项目列入保康县“十三五”规划;聘请湖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编制荆山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规划,目前已完成《保康县凤凰山卞和公园规划设计》。二是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矿局给保康县安排了200万元资金,用于关凤山周边地区金玉详细勘探。三是省文化厅将湖北荆山玉奇石珠宝开发公司列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是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荆山玉质量标准列入省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起草标准草案,评审通过后,选择适当时机和地点进行隆重发布。五是湖北荆山玉奇石珠宝开发公司已将“荆山卞和”申报注册为国家商标,“和氏璧”字样已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六是章茨伍先生率领的雕刻团队开发的荆山玉作品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已开发摆件、把件、挂件、首饰等系列产品1000余件,并多次参加由中宣部和国家行业部门组织开展的评奖活动。2013年12月,中华玉文化博物馆认为保康荆山玉文化研发中心开发的“雄霸天下”作品“极具收藏价值”,收藏入馆。2015年4月,“荆山瑰宝”和“生意兴隆” 两件作品,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开展的中国玉石雕刻作品“玉华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作品奖”。同时,荆山玉开发也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缺乏能协调各方的高层平台。省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批示内容全面而具体,但缺乏一个省级层面的推进平台来落实。荆山玉及景山旅游整体开发涉及方方面面:一是涉及省直多个职能部门。整体开发需要省宣传、发改、国土、交通、旅游、文化、科技、质监等部门支持,需要有关行业管理机构配合,需要省国有投资平台投资。二是涉及三个市、区及部分县。荆山玉产于景山,而景山位于保康县、神农架、宜昌交界,三地都陆陆续续发现一些玉种,但各自为政,迫切需要整合。而这些都不是保康一县能为之事。如果省里有一个权威机构,由一名省委常委或一名副省长挂帅推进,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推进规划。一是荆山玉开发与其历史文化挖掘结合不够。荆山玉定位为文化珠宝,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标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价值。目前,在对荆山玉产业的开发上,更多地倾向于其产品价值,而对其历史文化价值、品牌价值挖掘不够。只有深刻挖掘荆山玉的历史文化内涵,将荆山玉在中国宝石业的历史地位和有关历史故事挖掘出来,将“和氏璧”的历史价值、历史故事、历史传承和卞和献玉精神、卞和文化挖掘出来,荆山玉才会名气更大、价值更高。二是荆山玉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结合不够。旅游与珠宝是一对互动助长的孪生兄弟:游客多,珠宝销售就多;反过来,珠宝漂亮、名气大,游客就会慕名而来,人气旺盛。只有将荆山玉开发纳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中来,修建景山地区连接神农架、武当山的快速通道,加快当地旅游设施建设和新景点打造,荆山玉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价值。(www.daowen.com)
(三)缺乏荆山玉品牌塑造和深度宣传。荆山玉虽然是中国古代名玉,但毕竟有2000多年断代历史,现在人们对这一玉石的认知度比较低。产业发展刚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在资源储备、开发保护、市场培育等方面的经验还相当欠缺。目前,荆山玉宣传推介更多地停留在地方层面、民间层面,无论是宣传深度还是宣传强度都不够,宣传效果不理想,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之势,缺乏品牌效应。
(四)缺乏荆山玉和旅游一体开发的资金。玉石开采、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高投入产业,需要大量资金。保康作为山区贫困县,财力十分有限。目前,荆山玉开发主要依靠湖北荆山玉奇石珠宝开发有限公司投入,公司法人章茨伍先生累计投入了6000余万元,后续投入明显不足,资金存在困难。个别地方领导为此产生抛弃章茨伍、另起炉灶的想法。荆山玉的研究、开发、宣传、推广和景山旅游开发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靠地方政府支持和小型民营企业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