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各方面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自贸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十三五”时期,我省要坚持将解放思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道程序,继续办市场大学,培育改革发展文化,营造强大改革气场,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大突破。首先,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解放思想。学习自贸区经验,首要的是学习自贸区精神,学习自贸区精神首要的是解放思想。上海自贸区扩区动员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和引擎,要在全市进行一次思想大解放,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都要彻底改变。其次,解放思想必须紧跟时势的变化。“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关键时期的重大改革,不解放思想,就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实际。同时,思想跟不上变化了的实际,就不可能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实践。对于扩大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生事物,不要生搬硬套现有条条框框,只要没有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政府首先应该是放开,与此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管控风险上,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主动改进管理。要变堵为疏,注重加强政府服务,更好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多研究分析我们的制度规定和管理方式是否适应新形势和新趋势,鼓励敢于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一种自我革新的精神,针对不适应的问题,舍得打破坛坛罐罐,坚决拆除篱笆围栏。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决改变不合时宜的思想思维和管理理念。再次,解放思想必须始终树立大局意识。要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从全局出发谋划工作,坚决克服本位主义,防止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防止因为狭隘的局部利益干扰影响全局工作。我们的工作,一切的一切也是要有利于真正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快推进湖北改革创新。视野要更宽,着眼于参与全球经济的合作与竞争,对标衔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紧紧瞄准世界上最优的营商环境,先行先试,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举措、新经验。工作要更坚定,坚持目标方向不动摇,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想事要深、谋事要远、干事要实。看准的东西,不改变、不动摇、不犹豫,大胆探索、坚定推进、勇敢前行,不拘泥于眼前、不受制于现实、不畏惧挑战。
(二)筑牢我省建立高水平开放、高标准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坚实基础。10月5日,美国等12国经贸部长在美国亚特兰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历时5年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TPP)谈判结束。近年来,美国谋划与发达经济体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高标准投资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竞争中性等边境后新规则体系,这将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多边制度框架,并会导致国际规则环境转向排他性的区域化、保护主义的本地化和政治军事的集团化,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因此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面对全球经济正在进入的新一轮调整周期,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并赢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为建立新时期我省高水平开放、高标准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下牢固的基础。一是要建立与新一轮高标准改革相一致的新制度格局。新时期要在引资、引智、引技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引制,即引进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规范,并与我省具体省情、发展阶段和价值体系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和先行先试,逐步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现代治理结构。二是要建立与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相一致的新开放格局。新时期不但要出口与进口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工业与服务业、农业发展并举,更要处理好“三个方面开放”“两个大局”“对内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把开放的优先顺序和战略重点调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三是要建立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相一致的新发展格局。新时期要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转向提升增长质量和保障民生;从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转向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统筹协调发展是硬道理;从鼓励出口和招商引资转向扩大内需和经济国际化战略。更重要的是,要统筹协调好短期稳定增长、中期结构调整和长期体制变革之间的关系。我省的发展必须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三)找准“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一是保持开放倒逼改革的态势。配合湖北自贸试验区的申报和建设,努力建成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制度环境,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制度体系,具有较高能级的跨境配置资源能力。二是形成具有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制度体系。全面提升要素市场的功能,加快建设金融等领域的核心功能。推进具有综合市场能力的制度建设,努力形成人流、物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大市场体系,发挥区域经济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三是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制度框架。构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协调和资源集聚机制,加快构建国际创新要素集聚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创新资源,构建科技“大数据交易中心”平台,建设“全球信息港”。提高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能力,完善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化能力的体制机制,完善自主创新和市场转化的机制,构造科技创新的教育基础和文化环境。四是形成有利于混合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国资国企流动整合机制,形成重组国企和发展混合经济的途径。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形成发展混合经济基本制度的基础。深化市场投资准入制度改革,消除市场在地区和体制上的分隔,放开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的民资控股限制,创造和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加快集体经济改造,加大对现有的集体经济改造力度,使之成为混合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深化有利于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建设的制度改革。构建政府运作的法治基础,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造条件。加快税收预算制度改革,加快预算和税收体制的改革,形成有效推进政府和其他领域改革的基础,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试编中期政府资产负债表,推进建设地方债务发行制度,消除土地财政的制度土壤。深化政府运作方式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完善审批下放的承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运行和管理。探索市场第三方对企业和社会组织合法合规运行的信用保险模式,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行动态监管、综合监管、自律监管和分类监管体系。完善科学的发展指标体系。六是夯实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高的制度基础。加快社会组织的培育,以直接登记、自律承诺等方式,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机制。推进社会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政府—产业”的关系,在政府指导下,提高社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优化社会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抓紧梳理不同类型的社会服务,对保障性、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采取有差别的供应和融资模式。创新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融资和税收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融资办法。建立社区管理共同基金,形成多元化的社区管理服务资金来源。七是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公正发展的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收入和保障等公平分配机制,调节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改革城市和农村土地开发收益分配方式。推进养老体制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并轨,实现医保制度的城乡接轨和并轨。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创新“大众创业”和“草根创业”的体制机制,发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就业模式。完善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机制。建立公共医疗资源和服务有效配置模式。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建设模式,加强市级财政对新城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规划体制改革,推进郊区“多规合一”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经济改革,处理好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资源融合、机会均等、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加快促进社会公正的司法制度改革,推进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八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模式。建立与城市发展和其他建设规划同步衔接的生态环境规划机制,探索生态保护地区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加快碳排放和排污权总量核定,落实排污权许可证制度,推进排污权交易。实现重点污染源排放和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共享。建设水陆空立体化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生态补偿机制,扩大财政转移支付的覆盖面。(www.daowen.com)
(四)坚持改革的科学方法论。一是把握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领域。坚持系统性、配套性与专项性改革相结合,高度重视改革的整体设计、协同推进,加快经济、社会、政府、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系统性改革,注重全局性改革部署,促进各项改革互相配套、相互支撑,发挥整体制度创新的领先效应。同时,聚焦长期以来导致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核心问题和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改革中的重点突破点,形成改革攻坚的先发效应,纲举目张,为解决其他问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铺平道路。二是形成改革法治化思维和方式,以法治推进改革,以改革促进法治,构建依法治省的基础。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前提下谋划改革,推进改革,依法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努力使每项改革措施都符合法治精神。对权力要有法定的意识,形成权力边界意识,依法界定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的范围,在经济、政府和社会领域,更多地运用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依法提高改革过程的透明度,畅通人民监督的途径,在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规划布局、社会公共服务等改革领域形成可预期的改革结果,以树立社会对改革的信心,凝聚改革的动力。三是发挥自贸区和武汉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引领作用,依托重大开放战略,对标国际惯例,形成开放倒逼改革机制。要进一步发挥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资源优势,依托国家“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开放战略及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焦的机遇。要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形成开放倒逼改革、涉外制度改革倒逼总体改革的机制,扩大深化改革领域,充实改革内涵,推进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和公平统一高效的经济社会制度建设。四是加强改革的底线意识和风险意识,不逾越风险底线,不犯颠覆性错误,掌握战略主动权。“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社会群体的利益调整加剧、生态环境经常性恶化等,都可能激化各种矛盾,带来较大的经济社会危机。在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有风险意识,要对经济社会改革风险及其承受能力有所预判,加强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减少消极因素和对抗因素,对社会群体的现实利益进行合理安排。对危机和可能诱发的次生危机和连锁反应作出预案,防止矛盾激化。要构筑抵御各种风险的底线,牢牢把握改革的战略主动权。五是加强战略定力,保持现有重大改革的延续性,并与正在研究的未来改革发展规划相衔接。“十三五”改革要坚持“十二五”及前几轮发展中提出的长期重大战略,保持战略自信、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根据新态势和新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同时,要立足长远,注重经济、政府、社会等领域改革的长期效益,对湖北未来战略提出前瞻性的改革构想,为推进这些改革预留空间,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改革事项进行战略储备,使湖北在全国改革开放中保持前瞻性和引领性地位。
(五)扎实做好各项申报工作,争取设立湖北自贸区。实现国家战略与湖北需要的融合,加快湖北自贸区的申报。一是紧密跟踪TPP、TTIP等协议所体现的国际制度变化趋势,借鉴国内外重要自贸区经验,突出功能定位,凸显武汉、襄阳、宜昌片区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完善我省自贸区申报方案。二是狠抓我省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第一批、第二批先行先试创新事项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为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奠定基础。三是全面深化和拓展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政府管理四大制度创新,在“负面清单”修订升级、拓展贸易便利化、完善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力争在某些方面打响湖北品牌,做出湖北贡献。
(调研组成员:郑 军 林承举 余爱民 桂进波 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