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联合调研组以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为切入点,选取1所985工程全国重点高校(武汉大学)、1所211工程全国重点高校(武汉理工大学)、1所省属在汉本科高校(湖北经济学院)、1所省属地市本科高校(黄冈师范学院)和1所高职高专院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途径,重点了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情况,全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在5所高校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收回规范填写问卷260份。其中,男生126人,女生134人;本科生210人,专科生50人;文科及艺术体育专业学生128人,理工科专业学生132人;中共党员4人,共青团员250人,群众6人。梳理分析问卷并结合走访座谈了解的情况,联合调研组认为,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是理论性和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既受欢迎又不受欢迎、既容易讲授又难以讲好、既受重视又被忽视的课程。
(一)既受欢迎又不受欢迎的课程。参与填写问卷的260名学生中,208人认为开设思政课有必要,占比高达80%;178人认为思政课对自己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或有一定帮助,占比68.46%;165人对思政课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占比63.46%。与此同时,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有过思政课逃课的经历,逃课原因是“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或认为思政课“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没有帮助或者帮助不大”。联合调研组分别与5所院校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学生代表反映:无论是为了提升个人修养,还是为了取得学分,或者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招录等,不少同学对思政课抱有兴趣,特别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兴趣浓厚,但对“满堂灌”式、“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授课不感兴趣,如果有其他“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时,往往选择逃课。
(二)既容易讲授又难以讲好的课程。思政课“容易讲授”,指的是目前高校所采用的思政课教材均是统一内容、统一编写,教材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理论观点明确、教学要点明晰。任课教师如果充分备课,完整、准确地进行课堂讲授问题不大。思政课“难以讲好”,指的是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抱有较高期望,特别是对如何运用所学理论解答社会现实问题有强烈期望,但部分授课教师由于未能吃透教材内容或对相关事件把握不准,加之教学方法单一,以致授课效果“点赞率” 不高。武汉理工大学一位知名教授每次授课均会对一周要事进行梳理、点评,他的课场场爆满,听课学生兴致勃勃;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思政课堂“时事5分钟”教学探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到课率”。在对学生选择的“不满意课程” 的授课效果调查中,参与填写问卷的260名学生中,150人认为“教材内容陈旧,课程缺乏吸引力”;155人认为“教学方式单一,语言缺乏感染力”;41人认为“教师水平欠缺,课堂缺乏凝聚力”。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内容、讲授质量、教师素质均有较高期待。在与授课教师代表的座谈沟通中,“抬头率”是教师代表提到最多的词汇。在个人互联终端普及的大学课堂上,台上教师一人“独奏”,台下学生“低头”默然,这种情形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并不鲜见。(www.daowen.com)
(三)既受重视又被忽视的课程。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近年来,省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就加强改进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鸿忠书记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充满情怀,身体力行地为大学师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谈心。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多数高校设立了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部”,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课程建设、设备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教育部充分肯定湖北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取得的经验。但是,一些高校离省委提出的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第一任务”“第一教育”“第一学科”“第一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课程的思政课,在一些高校依然存在“被重视”的现象,尤其是民办院校“孤岛”现象仍未解决。一是时间安排受限。高校党委虽然重视,成立了专门小组抓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个别院系受“专业至上”观念影响,存在排斥、限制思政课发展的情况,往往优先安排专业课,将思政课安排在晚上或其他非重要时段。二是教学条件受限。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环节,但一些高校却以怕出事、怕麻烦为由,不愿为其提供经费和相关设备、条件,导致一些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望“课”兴叹。三是师资力量受限。一些高校在思政课教师人员安排和调整上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例如,有的思政课教师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其理论功底不厚,授课内容浅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有的思政课教师由学生辅导员或学校行政人员兼职,这部分人员往往行政事务繁忙,备课时间不充分,教学效果亦不尽理想。四是经费投入受限。多数高校比较重视思政课教学保障投入,但是部分院校思政课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个别院校思政课教学部门没有专项经费,教学难以开展。五是课程设置受限。多数院校重视思政课设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少数院校压缩挤占思政课课时,有的课时甚至压缩了三分之一,导致课堂教学赶时间、抢进度,忽视了教学效果。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开设不规范,有的学校没有按照每周一课时落实学分、学时,有的学校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覆盖到全体学生,只是在一年级上课。有的学校存在自编《形势与政策》课教材的现象,不按照要求讲授内容,盲目性、随意性大等问题比较突出。高等院校对思政课的忽视和排挤现象,一方面,造成学校内部难以形成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使学生感受不到思政课的地位和价值,进而影响了学习该类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工作中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两个方面的因素,必然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态度和教学效果,进而会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