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比他实际支付的价格要多。例如,糯米发糕的市场价格为2元,消费者在购买第一个发糕时,根据这个发糕的边际效用,他认为值得付6元去购买这个发糕,即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为6元。于是,当这个消费者以市场价格2元购买这个发糕时,就创造出了额外的4元的剩余。随着发糕边际效用的递减,当他购买第二个发糕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为5元;当他购买第三个发糕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为4元;当他购买第四个发糕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为3元。这样,他愿意支付18元(6+5+4+3)来购买4个发糕,而他实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总金额=4×2=8(元),两者的差额=18-8=10(元)。这个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也就是说,消费者本来愿意支付18元买4个发糕,结果只支付了8元,他觉得很值得、很划算、很满意,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方面,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价格是逐步下降的。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的市场支付价格之间产生的这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因此,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简单地说,消费者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3-5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具体地看,在图3-5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P=f(Q)给出,它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假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0,消费者的购买量为Q0。那么,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在产量0到Q0区间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Q0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OABQ0;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等于市场价格P0乘以购买量Q0,即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P0BQ0。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消费者剩余。(www.daowen.com)
图3-5 消费者剩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