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共有5座庙宇,它们又被村民称为“大庙”。除了大庙,该村还存在4座土地庙,也就是村民俗称的“小庙”。
(一) 庙宇构成
大庙主要为奶奶殿、奶奶庙、东王爷庙、火神庙以及祖师庙。每一个庙宇都供奉有一个主要的神明,也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但是,庙宇内除了主神之外往往还供奉有其他神明,甚至是其他教派的神明。它们有的承载着求雨功能,有的则是工匠们日常祭拜的庙宇。例如,祖师庙就只有在集市发达、工匠较为集中的地区才有。与大庙相对,小庙不承载特定的功能,村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祭拜土地庙。在寨墙内,除了分布有一座奶奶殿和土地庙之外,其他庙宇均分布在寨墙之外。楚铺村庙宇的具体分布情况请参见图4-1。此外,无论庙宇的修建者是谁,一旦建成,其他村民都可以享受庙宇的产权。
图4-1 楚铺村庙宇分布示意图(www.daowen.com)
(二) 庙宇建造原因
1949年之前,该村庙宇基本上由富户捐赠而来。但是,由于不少庙宇建于明末清初,所以也无从知晓具体的捐赠者。据村内老人介绍,富户捐庙主要出于以下两种原因:其一,为了获取村落威望。建造庙宇可以说是富户获得村落权威的重要手段。获得威望不仅可以让富户在村中获得排场人的地位,还能起到一些保护作用,普通村民在无粮可食时不敢对其进行抢夺。当然,因为楚铺是当地较大的集市,因此周边村落内的富户也会给楚铺捐庙。其二,赈灾。有时,村落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村落的富户也会联合出资建造庙宇。与大庙类似,土地庙基本上也由富户捐建。当然,也存在多位普通村民凑钱建设的情况。
(三) 庙宇的管理
在清朝时期,村落内多数庙宇尚有僧侣负责看管,在该村的北门外甚至还有一片“和尚坟”。虽然该村的庙宇内没有可耕种的耕地,但是富户往往会给庙宇捐赠一些粮食或者现金,周边信众也会在拜佛时向庙宇捐赠香火钱。在僧侣无饭可吃时,还可以通过化缘的形式获取一些钱粮。不过,在民国时期村内全部庙宇已经不再由僧侣看管。此时,多数庙宇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周边村民在祭拜时,通常会先将庙宇和神像打扫一番再举行祭拜仪式。由于长期无人看管,因此庙宇内除了神像和供桌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值钱财产。村内或者村落附近的村民也不会偷盗庙宇内的东西,因为偷盗会被周边信众视为冒犯神明的表现,这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其他村民的不满。与“大庙”类似,村民祭拜土地庙时也会先将土地庙打扫一下。在庙宇破败或者发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周边富户还会主动捐钱重修庙宇,信众们也会义务出工协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