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在当地办事 找熟人:熟人关系在乡村里的重要作用

在当地办事 找熟人:熟人关系在乡村里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地,办事“找熟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习,村民需要求人办事时熟人关系便会发挥作用。据艾宝玉老人叙述:“办事不论大小都要找熟人啊。打个比方,我想去米庄上拜访个排场人,我又不认识路,正好我在米庄上又有一个认识哩,我就可以让他给我带个路。小事、大事都得找熟人,过去,你没几个熟人会中哩?”此外,日常性借款(粮)在熟人之间经常发生。

在当地办事 找熟人:熟人关系在乡村里的重要作用

以往,熟人并不是指“说得来的”村民,而是指打过几次交道,但并不一定非常熟悉的村民。

(一) 熟人的标准

在当地,熟人一般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交往不是非常多的人,因此近亲、四邻、地邻以及其他关系较好的村民并不能被称为熟人。同时,熟人并没有地域上的限制,凡是有交集的村民都有资格成为熟人。具体而言,熟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其一,出了五服的远亲或者是见过一至两面的姻亲。其二,办事时,经别人介绍而认识的朋友。其三,外出“赶脚”时遇到的同行者。其四,酒席上一起喝过酒的村民。其五,同村日常往来不多的村民。可以说,熟人多是办事时能用得上的朋友,无论事情的大小,都可以称对方为自己的熟人。在当地,办事“找熟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习,村民需要求人办事时熟人关系便会发挥作用。据艾宝玉老人叙述:“办事不论大小都要找熟人啊。打个比方,我想去米庄上拜访个排场人,我又不认识路,正好我在米庄上又有一个认识哩,我就可以让他给我带个路。小事、大事都得找熟人,过去,你没几个熟人会中哩?”

(二) 熟人关系

熟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如近亲、四邻、好友等密切,但是其仍是地缘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熟人与交往(www.daowen.com)

日常生活中,熟人一般不会刻意交往,如果往来较多就不能再称彼此为熟人。因此,熟人之间多是在办事时或者是在酒席上才会见面。在年节时,熟人之间也不会互相拜访,当然如果是同村村民则可以例外。在家中发生红白喜事时,村民也不会邀请自己的熟人前来。不过,如果某一村民的熟人是担任有官职的排场人,那么情况也可以例外。为了巴结这类熟人,不少村民每年都会去拜访他们两三次。有些村民长期在外任职,回村时周边村民也会借机前去拜会,每次拜会还要带上糖果、鸡、肉等较贵重的礼品

2. 熟人与互助

以往,熟人之间的互助虽不像四邻、好友、近亲那么频繁,关键时刻有熟人和没熟人却会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例如,该村附近曾有村民的家人被抓了丁,于是其便找到了村内靳姓地主,请其出面为自己的家人提供免丁机会。民国时期,村民求熟人办事必须登门拜访,除非事情紧急,否则必须带上一些礼品。当然,根据所办事情的不同,所送礼品的贵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只是让熟人帮忙找个人拿上一包糖便可。如果求人所办之事较为困难,村民不仅在办事前要拿贵重的礼品去请求熟人,事情办成之后村民也要再备一份厚礼表示感谢。此外,事情办成后的一年内,村民也要在八月十五和过年时再去拜见熟人。此后,如果双方关系有所增进则可以年年去拜访,反之也可以等再有事时再去拜见。

3. 熟人与借贷

以往,熟人之间的借贷行为也经常发生,但借款者并不能在利率上得到优惠。村民需要钱(粮)时,自己的熟人能及时借款就已经是给借款者帮了大忙,借款者也不会再在利率上与自己的熟人讨价还价。此外,日常性借款(粮)在熟人之间经常发生。但是除非村民无法找到合适的借款对象,否则不会向自己的熟人开口。这主要是因为,向自己的熟人借款(粮)所要付出的人情成本会更高,归还时村民也要适当多给一些钱、粮或者其他物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