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2年10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经济总量增长3倍多,由世界第6位上升为第2位,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文教、科技、事业发展加快,国力大大增强,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我国经济发展尽管还存在种种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但的确成就巨大,有目共睹,人民满意。
史无前例的中国10年巨变,不能不归功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特别是科学发展理论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10年来理论建设的最重大的创新,这一理论创新写入了党章,成为我国今后长期建设的指导方针。现在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一些体会。
第一,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这一新的发展富民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立足点。在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如何做到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生产与生活、建设与民生、国家富强与人民生活富裕的关系,实现二者高度协调这一根本问题以前未获解决。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总结了历史经验,站在时代高度,把富民理念引入现代化,不仅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而且作为工业化全部进程的本身的要求。这一发展新理念体现在小康概念的提出,和现代化三步走的总体设计:小平同志提出第一个20年,GDP翻两番,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小平同志说,“小康生活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明确了将人民生活提高作为发展的目标。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充实了下列内涵:(1)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个意义重大的理论创新;(2)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强调实现共同富裕;(4)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十八大提出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要求GDP及人民收入各翻一番,经济增长与人民收入增长同步。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国富与民富并进,“发展为人民”“发展惠民”“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体现在整个十八大的报告中,成为指导中国发展的鲜明目标。这将指引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走一条民富国强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就职演说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对科学发展观要旨的最浅显明白的阐明。
第二,按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硬道理不动摇,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10年来,我们抓住战略发展期机遇,排除各种干扰,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搞建设不动摇,10年高速增长,实现了中国崛起。中华大地,千城并起,轿车奔驰。高铁建设量大于世界高铁长度总和,10年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超过西方工业国100年,实现了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阐述和预见。10年来经济高增长与人民收入高增长,实现城市人均收入2万元人民币,农村人均收入7000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力把生产搞上去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要求。
第三,坚持改革先导,以改革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针。要做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要坚持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推进全面的改革,彻底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十六大以来,奋力推进了各个领域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带来了黄金10年生产力的“喷泉一样涌出”。十八大报告中“改革”这个词提了近90次,表明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内容。
第四,正确处理发展中又好又快的关系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要求。十六大以来强调既要最大限度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实现高增长,又要切实关注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数量、质量的统一。中央最先提“又快又好”,后来提“又好又快”,均是不同条件下数量、质量相统一的发展要求。十八大依据在当前国际国内条件,要求着力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升级,实行创新驱动,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竞争力,并要求人们改变“唯GDP论”的流行观念,切实在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质量提升基础上,实现稳定的较快增长。特别是当前要做好“稳”中求进,不追求双位数的发展。
第五,民生优先,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突出内容和亮点。80年代以来大改革大建设起步时期,出现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产品生产与供给滞后,表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10年来提出民生理念,着力提高人民收入,大力发展公共产品生产与供给,着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当前95%的农民和城镇人口有了医保和社保,近年来大力解决住有所居,城市公租房,保障房年建设200多万套,“十二五”规划中的保障房规划是世界各国中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中国已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正在向保障和福利充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
第六,更加关注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理念。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身的要求,解决发展中收入差距拉大、实现共同富裕,分好蛋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城市人均收入2万元,农村人均收入7000元,农民消费为城市1/5。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转型中收入差距拉大是难以避免的,科学发展要求实行、搞好有效调控的市场经济,加强政府的分配职能,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采取抑高、促中、拔低的政策措施,并且着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抑制收入差距扩大化和发展社会公正。十八大报告以近3000字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表明了党中央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
第七,大力解决好地区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是科学发展的另一重要内容。10年来,推进了西部大开发,制定了西部、中部以及各个次区域的发展规划。中央对各地发展进行了政策、资金、人力的支援——包括四川等地的灾区重建,援藏援疆的工程。尽管东部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大大超过西部,但2009年以来西部一些地区引入投资,以及GDP增速出现超过东部的情况,四川2011年、2012年GDP增长12%以上,发展中东西部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抑制。(www.daowen.com)
第八,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要求。十八大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的五大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和突出地位,提出建设“美好家园”“美丽中国”的全新而豪迈的命题。
生态文明建设已写入党章。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新论述,着眼于使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并进,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是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新发展。
第九,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和科学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中取得不小成绩,但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地加强文化产业为的软实力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整体建设。
第十,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的素质提升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涵。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的根本条件,也是保证今后一代代人实现社会主义发展长远目标和坚持共产党先进理想的根本条件。搞好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全民素质提高的大教育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归结起来,科学发展理论,立足于以人为本,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的、不同的领域之间互相协调、互相匹配、互相促进,实现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能更好满足人民多样需求,最能提升人民“幸福安康”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新路,这条道路,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党中央提出了并清楚阐述了科学发展理论,提出了今后贯彻落实这一理论的方针大计,我们应深入开展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做到真正在各自工作中,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我对十八大以后中国满怀期待,中国的事一定会越办越好,对此我怀有充分的信心。
【注释】
[1]原载《经济学家》2012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