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股市投资中的价值投资理论

股市投资中的价值投资理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价值投资理论,即市场不是完全理性的,是有情绪的,投资应该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就是六个基本原则:竞争优势原则、内在价值原则、“市场先生”原则、安全边际原则、集中投资原则和长期持有原则。在价值严重低于价格的基础上做出投资行为,并长期持守所投资的股票。这种精神显然是当下中国股市投资者所不具备的。

1.价值投资:着重关注企业的基本面,而非市场情绪

正确的投资理念,对于在金融投资市场上取得良好投资回报非常重要。西方成熟证券市场上流行的主流投资理论有两种,一是市场有效理论,即市场会自动调节股价,使股价围绕均值波动,到低点的时候会由低走高,到高点的时候会由高走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因此,进入股市应该紧密关注数字的变化,并随之改变自己的投资组合和策略。二是价值投资理论,即市场不是完全理性的,是有情绪的,投资应该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巴菲特是典型的价值投资理论的践行者,而且,投资业绩享誉全球。

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就是六个基本原则:竞争优势原则、内在价值原则、“市场先生”原则、安全边际原则、集中投资原则和长期持有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只要公司的内在价值能够有令人满意的增长速度,那么,公司被认知成功的速度就并不那么重要;价值评估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要投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买入股票价格的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集中投资于5~10家具有长期持续竞争优势且其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企业股票。[5]

《巴菲特传》(Buffett: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一书的作者罗杰·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说:“巴菲特一生从未改变自己的投资模式,不论是20世纪60年代股市一派欣欣向荣的时候,还是杠杆投资盛行的80年代,抑或是金融衍生工具泛滥的90年代。巴菲特所寻找的一直是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所称的‘内在价值’不会削减的投资真谛”。

巴菲特重视对市场的研究,但并不被市场所左右,他更重视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他总是以公平合理的价格买入目标企业的股份。他的资本总是投资在精心挑选并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公司里。而且,巴菲特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也非常看重被投企业管理人的素质和能力。他说:“我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董事长,也是我的老伙计查理·芒格,一直致力于通过全部持股或部分持股,来拥有一批竞争优势出众,且由杰出经理人领导的企业。”

从投资心理学来说,巴菲特的“投资而不投机”是出了名的。他购买一只股票,绝不在意来年就能赚多少钱,而是看重它是否有投资价值,更看重其未来5~10年能赚多少钱。他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想法。”巴菲特还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开门,恢复交易。”

从投资对象方面来说,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前景看好的企业。与普通投资者只注重概念、板块、市盈率的投资方式不同,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且行业前景较好的企业,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对于那些他不熟悉以及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他也毫不动心。

巴菲特以翔实的历史数据证明了在1899—1998年的100年间,美国股市整体走势与GNP走势完全相背离。他还用实证研究证明,美国股市长期平均年复合回报率约7%,但短期投资回报率会受利率、投资者预期收益率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断波动。投资者不能完全看市场趋势,要看企业的基本面。这一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观点。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寻找并利用企业内在价值与其股票价格之间的差异。这一理论的前提是,充分客观、正确地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而非完全被市场所左右。

2.稳健投资:长期持守,理智客观

长期持守是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之一。只要他认为一家企业具有很强的价值增值能力,就会进行长期投资,即使这些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在短期内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也不会影响其长期持守的态度。对此,巴菲特认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持有那些具有稳定且高水平收益率的资产,才是长期投资者应该做的。这是因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投资对象,既能保持长期稳定、出色的经营业绩,使内在价值可以更容易地被识别与评估;而且,不断增长的价值,在长期内一定会被资本市场所认可。[6]

我十分认同巴菲特的理论:精心选择优质企业并做出投资之后,就长期持有。2009年,我刚刚回国不久,就在中国平安股价为每股30元人民币(当时从每股80元人民币跌至30元人民币)的时候购入,并且,一直持有到今天。其结果至少至今是值得骄傲的!

可以说,巴菲特的长期股权投资思想,既是一种稳健获取合理回报的投资策略,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www.daowen.com)

巴菲特在2003年购买中国石油的股票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还不曾涉足;后来,在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如痴如醉的时候,巴菲特早已经赚取了2~3倍的利润;而一直坚称不会卖掉中国石油股票的巴菲特,突然从2007年7月26日开始,多次减持其持有的中国石油H股股票,直至2008年10月中旬全部清仓。《华尔街日报》对巴菲特卖掉中国石油股票之举评论说:“比起节节攀升的股价而言,将桌上看得见的钱装进腰包,总比天天看股价图来得实在。”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长期价值投资,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分析所投资对象与股价的差异。在价值严重低于价格的基础上做出投资行为,并长期持守所投资的股票。在巴菲特看来,“投资必须是理性的”。他对其投资的企业,遵循长期持守的原则,大多持有7~8年,有的甚至持守超过20年。巴菲特曾说:“我当然不会只为一个诱人的价格,就把某个由我喜欢和敬佩的人所经营的好公司卖掉。”这种精神显然是当下中国股市投资者所不具备的。

事实上,伟大的企业都是经得住时间考验,而慢慢熬出来的,只靠挣快钱是无法持久发展的。一些独具慧眼的投资人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投资要重视价值,要“放长线、钓大鱼”。李泽楷曾在1999年投入220万美元,买入腾讯两成股权。但不到两年,他就将这些股权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南非MIH集团。如果今天李泽楷手上仍持有腾讯两成股权,那么,李泽楷就是世界华人首富了。

此外,巴菲特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持有期也各不相同。对于传统的重资产经营型企业,短期持有;他持股超过10年以上的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经营型企业。这些企业也是给巴菲特带来巨额利润的企业,比如,持有时间最长的《华盛顿邮报》,给巴菲特带来了128倍的收益。

3.行业导向投资

巴菲特在明确自己能力范围的同时,还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能力范围。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对一些行业的了解,在于他本身就是一名行业的经营者。在股票投资方面,巴菲特的能力范围主要在保险银行、传媒、消费品这四个方面。[7]巴菲特早年主要是通过类似私募基金的形式募集资金,替别人管理财富,赚取盈利抽成。在发现很难找到明智、稳定、长期的合伙人等缺陷后,他于1969年解散合伙公司,转而主要利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进行杠杆投资。巴菲特在2012年度致股东的信中揭示了他偏爱保险公司的逻辑:“保险公司先收后付,使我们持有大量的浮存金;浮存金在理论上最终要支付给投保人,但从远期看可以用于投资。”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位列“2016年全球十大保险公司”的第六名。截至2015年,其在全球共有11家保险公司及68家非保险公司,员工共36.1万人。巴菲特很早就开始经营银行,银行之所以会成为他经营的目标,是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经营者做他该做的事,银行就能产生20%的净资产收益率。经营合伙投资公司时,巴菲特就开始投资报业。他持有时间最长的《华盛顿邮报》,30年间为其带来了128倍的投资收益率。而对于消费品行业的投资,则是从喜诗糖果公司开始的。当时,喜诗糖果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是25%,巴菲特认为这一高收益率是由好声誉带来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巴菲特此后才能正确评估可口可乐的价格,以至于他于1988年购买了大量可口可乐的股票,而后他对于吉列的投资也同样是这个原因。[8]

巴菲特的行业投资理念,触发了我对互联网金融的一点感想。

近年来,互联网领域的投资风生水起,而对于互联网来说,投资也是关乎其成长与发展或者生死的重要桥梁。如果没有孙正义两笔共计80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马云不会取得今天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徐新当年3000万美元的投资,京东恐怕早已经灰飞烟灭;同样,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李泽楷伸出援助之手,今天我们也就不知道QQ是什么东西了。

然而,互联网领域与传统企业领域的投资有着较大的差别,做法也不一样。我们在第一步选对行业进行投资的基础上,要敢于持守,学会持守。因为互联网企业不像传统企业几年之内就可能盈利,可能做大规模,所以,需要熬过一段时间。

总之,按照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长期持守理念和行业导向投资理念,投资人看一个企业,不是看它在市场上的近期表现,而是要看其内在价值。

巴菲特说:“所选企业股票的售价要低于你所认为的价值,并且,企业要由诚实而有能力的人经营。你若能以低于一家企业目前所值的钱买进它的股份,对它的管理者有信心,同时,你又买进了一批类似该企业的股票,那么,你赚钱的机会就指日可待了。”巴菲特还说:“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10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10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