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销售目标与漏斗预计签单项目金额风险

销售目标与漏斗预计签单项目金额风险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生产周期是两个月,一般应储备满足两个月以上销售目标的、已正式签订的待发货订单。再次,待发货订单为及时分清发货端与签单端的问题提供了观察点。但是数据显示,ERP中5-8月的待发货订单只有1,606万元,是销售目标的50%,这是很大的风险。

销售目标与漏斗预计签单项目金额风险

本书以大量篇幅介绍了销售漏斗与接获订单之间的方方面面,但销售过程毕竟是以将产品(商品)发售给客户,实现销售额为目标的过程。那么销售目标、发货目标与订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要分别制定发货目标与订单目标?这是实践过程中各方面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发货(Shipment)与订单(Booking)之间的关系。

发货是实现销售的直接体现,因此,发货目标就是销售目标(注意不是考虑产能、货期、账期等因素的发货预测)。

首先,要实现发货目标,一般要有待发货订单(Backlog)——已正式签订的、等待发货的订单——准备发货。一个良性的业务,应该根据产能、货期、生产周期等因素,建立一定数量的待发货订单储备。比如,生产周期是两个月,一般应储备满足两个月以上销售目标的、已正式签订的待发货订单。快销产品一般是签单后即刻发货的业务,不是依靠销售漏斗做项目管理,而是依靠一套做市场预测的方法——PSI(进—销—存,Purchase,Sales & Inventory的缩写),做产品储备。这种情况,不在本书讨论的范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有关介绍PSI的专著。

同时,原来储备的待发货订单实现发货后,就需要有相应数量的新订单补充进来,以保持有足够的待发货订单支撑业务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订单的目标就是发货的目标,也就是销售目标;而要实现订单目标,就需要在销售漏斗中有满足实现销售目标的、可以转化为订单的销售机会项目。

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到,销售工作过程是:

销售机会项目(in Funnel)→订单(Booking)→待发货订单(Backlog)→发货(Shipment)

因此,日常管理都是从销售目标出发,在没有达标追踪问题所在时,首先看到的是发货不达标,但真正的问题会发生在各个不同的环节,涉及不同的部门,解决之道也各异。

待发货订单是每个公司都有的一个数据,一般是应用ERP系统来管理,但很多公司没有真正用好这个数据。一方面有待发货订单,另一方面又要求销售人员每月提供发货预测,这些预测既有已签订单,又有待签订单,还有估计,等等。这样一个数据会造成备料、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最终引发质量不达标、备货不足或产品积压等一系列问题。

待发货订单看似是一个普通的过程数据,但它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节点,将销售最后过程细分为签单与发货两个不同阶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核与判断销售过程中问题的关键点。当销售不达标时,可以从待发货订单入手分析问题(见表4-11)。

首先,待发货订单将签单与发货两项工作有效区分,又有机地关联,改变了讨论问题时目标不明确的弊端(如前所述,从订单到发货都以一个目标来衡量),使研究问题的方向更明确、清晰,避免一下谈发货,一下又跳到订单,发货好时说发货,订单好时说订单,将发货、订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表4-11 从待发货订单入手分析问题

其次,待发货订单在发货与订单间建立了一个缓冲空间。如果建立了有效的、满足生产备货周期的待发货订单,在签单端出现问题,而且问题尚未解决前,充足的待发货订单在短期内(一到两个月),可以为保证完成销售目标留有缓冲余地。

再次,待发货订单为及时分清发货端与签单端的问题提供了观察点。当没有储备足够的待发货订单时,一般要研究销售方面的问题,包括客户、市场、竞争对手、销售人员能力等。而有足够的待发货订单时,关注点在订单质量、产能、物流等方面。当然,可能两方面均有问题,但是方向会比较清晰。

综上所述,关注待发货订单的重要性,使得许多公司从关注发货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待发货订单为节点,分别管理发货与签单两个方向的管理模式。过去当发货出现问题时,被动追踪销售问题;现在是从待发货订单出发,提早发现销售问题。这种转变是将工作从“应急模式”转到“预见模式”。某公司将此转变称为“管理前移”。实际上许多销售问题虽然表现为订单不够,但实质上是销售漏斗中的机会项目(或金额)不够,销售人员推进项目和签单能力不够,等等问题。

下面我们从一个案例看“管理前移”:

某公司有ERP和销售漏斗两个管理系统,如果要做未来三个月以上的销售(发货)预测,如何让两个分别由不同部门主要应用的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发挥作用呢?

ERP系统是运营团队主要使用的系统,ERP中的数据是销售团队签下的待发货订单,这些订单是根据客户要求的到货时间,工厂采购、生产等环节的安排,按照发货期(每个月)综合统计的结果;

销售漏斗则是销售团队使用的销售管理工具,它的管理节点是到合同签单,他们的机会项目平均签单周期是四个月。经过一段时间(半年)的动态跟踪,得到两组重要的数据:

1.销售漏斗中当月的数据,可以在当月签单的平均转换率是90%,即如果销售漏斗中当月有100万元的待签单金额,实际转换为订单的大约为90万元。

2.同样是动态跟踪,当月签订的订单平均发货率分布是:

当月签单当月发货有8%;

当月签单下月发货有63%;

当月签单隔月发货有24%;

当月签单在三个月以后发货大约5%……

(请读者记住上述这组数据,在下面的表格中会用到)

表4-12是该公司2019年5月通过ERP和销售漏斗的数据对未来八个月的销售预测。

表4-12可以提供如下信息(表中显示数据为四舍五入后的结果,下面的具体计算是按照实际值进行,结果会与表显示的数据有细微差别):

1.1-4月差125万元,没有达到销售目标;

2.5-8月销售预测为3,299万元,超过销售目标135万元;如果实现销售预测,可以补回1-4月落后的部分。但是数据显示,ERP中5-8月的待发货订单只有1,606万元,是销售目标的50%,这是很大的风险。从这个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待发货订单不足是目前该公司实现销售目标的风险所在。(www.daowen.com)

3.从短期看,5-8月的销售预测,是建立在5-8月销售漏斗中金额数据可以达到平均转换率为90%,以及签单后及时发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保证签单率和及时发货率是短期内实现销售目标的关键,销售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分析关键机会项目,推动提升签单率上。

4.从中期看,9-12月的状况不容乐观,除了前面提到的ERP中的待发货订单保有量问题,关键是销售漏斗中的机会项目金额太低。虽然机会项目的平均签单周期是四个月,现在是5月份,到9-12月还有一些时间,数据提醒我们要与前面工作有机衔接,尽早采取措施提升销售漏斗中的机会项目。

5.12月的签单数对当年的销售业绩贡献不大;同理9-11月签的订单应尽量提高当年的发货率,才能有助于实现当年的业绩。

6.从长远看,应通过总体业务布局,开拓新的市场,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销售人员提升发掘新机会项目的能力,从而增加在销售漏斗中有效销售机会项目的数量或金额,逐步改变这种“等米下锅”的被动状态。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由于结合了ERP与动态应用销售漏斗数据,使我们的销售预测既有逻辑性,又有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尽早地发现业务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策略调整或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被动局面。这就是“管理前移”的意义所在。

表4-13是某公司建立的“销售目标—发货—待发货订单(ERP系统数据)—订单—销售漏斗”相关数据管理报表。他们将分散在财务、运营(ERP)、销售预测、销售漏斗等不同数据系统的数据整合到一张数据分析表格中,将在分散系统中无法看清的问题,有机地、具有逻辑性地关联在一起,对后续销售工作做出了预测;为管理层制订2016年第四季度计划,指导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表4-13提供了2016年1-9月的如下信息:

1.发货没有达到目标,见表中①②。1-9月目标为9.6036亿元,实际完成8.8622亿元,差额为7414万元;

2.2016年1-9月签订的订单和2015年结转的订单,共计有订单11.5108亿元(见表中③);而由于合同规定发货期、采购、生产等因素,进入到2016年1-9月待发货订单有9.4293亿元(见表中④),达到销售目标9.6036亿元的98%。

比较表中③④数据说明,一方面实际操作过程中,签订的订单与发货之间会有一个时间差(每年都会有订单滚动到下一年度),但总体是动态平衡的;另一方面订单获得后,成为待发货订单,而要实现发货,在时间上会根据合同规定发货期、采购、生产等因素再次安排。

3.到2016年9月底,要实现全年13.827亿元的目标,还有4.9649亿元的差距,见表中⑤⑥。要实现全年目标,弥补1-9月形成的与目标7414万元的差距,关键是三方面:

一是已有的2.6486亿元待发货订单(见表中⑦)是否可如期发货;

二是销售漏斗中是否有足够的项目在未来三个月签单,补足2.3163亿元的可发货订单差距(见表中⑧);

三是新接订单有多少能在10-12月发货。

根据前面的数据,对上述二、三项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4.根据6-9月的订单统计,平均每月的订单量为1.56亿元,是销售漏斗中每个月项目总值的1.3倍,虽然目前10-12月份的销售漏斗中的机会约为3.2亿元左右(见表中⑨),根据6-9月签单率为销售漏斗数据1.3倍的平均值,预计应可以实现超过4亿元的订单。

5.根据前期订单发货统计的百分比(订单在三个月内可发货93%,订单在两个月内可发货61%,当月订单在当月可以发货的为12.4%,见表中⑩),现在以销售漏斗中10-12月预计签单项目全部能够签单的情况下(这里没有考虑签单率为销售漏斗数据1.3倍的平均值的不确定因素),可实现发货1.8014亿元,与完成全年任务会有5149万元差距(见表中⑪⑫)。

根据上述4、5项的数据分析,营销办公室在2016年10月初预测实现全年目标的差距在5000万元左右,并通报给有关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保实现全年销售目标。这些措施包括:

1.各生产单位提供10-12月具备的产能信息给销售团队,销售团队后三个月签订的订单要尽量与产能相匹配,提高今年内可发货订单的比例;

2.营销办公室提供库存产品清单,公布销售库存并可当年发货的政策,鼓励销售人员和客户协商十月份多签一些具有库存的产品,以提高第四季度的发货量;

3.全公司共同努力保证实现不低于13.1亿元销售,不再扩大(1-9月)订单量与发货量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争取实现13.827亿元的销售额。

实践结果,10月份的订单达到1.392亿元,而且基本上是在年内可发货的订单。这样,营销办公室11月初预测实现全年销售目标的差距缩小到2000万元以内。这也是最终实现全年销售目标的实际差距。

……

除做第四季度销售预测之外,表4-13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组重要的信息。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虽然2016年1-9月待发货订单与发货目标基本持平,但实际情况可以分为1-6月和7-9月两个阶段。1-6月待发货订单是少于销售目标的(见表中⑬⑭⑮)。1-6月的销售目标为5.4164亿元,待发货订单4.9268亿元,只达到销售目标的91%;实际实现销售4.7839亿元,差额为6325万元,占1-9月销售差额的85%。

而7-9月的销售目标为4.1872亿元,待发货订单4.5025亿元,超过4.1872亿元销售目标7.5%;实际实现销售4.0783亿元,差额为1089万元,占1-9月销售差额的15%(见表中⑯⑰⑱)。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到,这正是2016年制造业形势变化的缩影。1-5月市场低迷,从6月起经济企稳,生产回升。我们分析上述数据的目的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为了协调好第四季度的销售、生产,抓住经济大形势好转的机会,争取第四季度能有一个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一方面缩小上半年形成的业绩差距;另一方面,为2017年的发展在市场、销售和生产等方面做好储备。

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许多公司都说自己公司有数据,但这些数据是孤立的,是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大家讨论问题时没有统一口径;只有将这些数据运用到一个具有逻辑性的数据分析中,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在处理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表4-13将“目标—销售—待发货订单(ERP系统数据)—订单—销售漏斗”构成一个销售业务管理的有机整体,虽然只是一个数据表,但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不是要管理数据,而是要用数据来帮我们管理业务,对未来业务发展趋势给予预测,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升销售业绩。这个公司的案例告诉我们,销售漏斗数据如何与其他销售数据配合,在做好销售预测和销售管理上是很有启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