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天然气产业下游现状及问题:价格不合理,联动机制不足

中国天然气产业下游现状及问题:价格不合理,联动机制不足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国家发改委《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交通领域气化工程。目前,天然气发电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我国天然气下游价格不合理,限制了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天然气价格与下游用户价格未能形成联动机制,限制了天然气的利用。

中国天然气产业下游现状及问题:价格不合理,联动机制不足

(一) 发展现状

天然气产业下游主要是指燃气分销业,负责将天然气销售给终端消费者,按照使用去向的不同,可以分为: 城市燃气、交通用气、工业用气、发电用气以及其他用气等。

1. 城市燃气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燃气的需求也因此不断增强。目前城市燃气的主要来源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未来非常规天然气也将成为城市燃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前,我国用气人数超过5.5亿人,用气家庭数量超过1.6亿户,具有较大的消费用户基础。2016年年底,我国城市燃气供应总量超过1 200亿立方米,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从用气结构来看,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占比较大,且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人工煤气由于污染较大,发展受到限制,占比较小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未来城市燃气的发展方向: 一是增加居民用气,中国城镇化水平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会进一步提升,为城市燃气提供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同时依托拓展居民用户所需的城市管网建设,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用户以及商业用户,扩大市场规模;二是推进天然气对煤的替代,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能源利用较多的地区,加快天然气替代煤炭燃烧,采用天然气替代煤炭进行集中采暖或分散式采暖,降低燃煤污染。

2. 交通用气

近年来,由于我国私家车保有量持续上升,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大。有研究表明: 造成中国城市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而燃气汽车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效益。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交通用气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7年国家能源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扩大交通领域天然气利用,推广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以及液化天然气船舶等。同年,国家发改委《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交通领域气化工程。2018年交通运输部《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要降低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推动LNG在船舶领域中的应用。2017年,中国LNG汽车保有量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40%;全国LNG加气站总数达2 528座,同比增长2.76%;LNG运输槽车保有量达9 206辆,新增槽车约1 250辆,同比增长15.71%。总体上看,交通用气属于政府鼓励应用推广的领域,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规模有所扩大。

3. 工业用气

工业用气分为两部分: 一是工业燃料用气;二是化工用气。工业燃料用气主要是针对能源消费需求较大的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陶瓷等行业。天然气由于热值高、清洁性等优点,在工业燃料用气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总体上而言,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稀缺性,天然气的优先利用领域通常是保障民生以及替代散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燃料用气的发展。2017年,工业燃料用气占全部天然气消费比重的30%以上,未来随着天然气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工业燃料用气占比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天然气在化工领域主要是用于生产化学产品,包括甲醇化肥、制氢等。受产能过剩、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其在化工领域的经济性下降,化工企业增长乏力,受到较大冲击,预计“十三五”期间,化工用气增长乏力甚至是有所下降。

4. 发电用气

与燃煤发电相比,天然气发电的环境效益显著,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以及粉尘颗粒,仅排放少量的氮氧化物。此外,天然气发电机组相对灵活,具有优越的调峰能力,因而天然气发电是我国天然气利用优先发展的方向。目前,天然气发电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用电需求较大,天然气发电可灵活调峰,满足地区的电力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环保政策趋紧,天然气发电能够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2017年,发电用气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0%左右,天然气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2017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完善天然气发电价格市场化,解决天然气发电价格矛盾。未来,天然气发电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二) 面临的问题(www.daowen.com)

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迅速,天然气消费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但天然气在我国能源中的消费比重依然较低,仅为7%左右,表明天然气对我国而言依然属于相对稀缺的能源资源。为了推进天然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天然气产业下游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归纳如下:

1. 天然气稀缺性特征明显

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迅速,尽管国内产量远小于天然气消费需求,但是依赖多元化的天然气进口供应,总体上而言,天然气市场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然而,实际上,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要超出目前天然气的供应能力,主要表现为: 国家出台了天然气利用政策,对天然气利用的优先领域、允许领域以及限制领域进行了规定,天然气要优先保障民生、替代散煤,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天然气资源在我国的稀缺性。

2. 价格机制不合理

价格是调节市场供需的标准,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最为稀缺的部门,对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配置。我国天然气下游价格不合理,限制了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天然气下游用户存在交叉补贴,居民用气价格低于大用户用气价格,与国外发达国家天然气用户气价特征相反,可能的原因在于国家出于保障民生的角度,以大用户补贴居民用户,这不利于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价格调整具有滞后性,天然气下游企业向终端消费者销售天然气时,价格受到地方政府管制,天然气价格难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最后,天然气价格与下游用户价格未能形成联动机制,限制了天然气的利用。例如天然气发电领域,缺乏上网电价与气价的联动调整机制,燃气发电本身成本相对较高,且具有调峰价值,但是上网电价受到政府管制,天然气发电成本难以通过电价调整传递给终端消费者,不利于天然气发电企业的发展。

3. 局部性“气荒”现象时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 一是地区调峰能力不足,这与天然气产业中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往往建立在供应管道网络附近而非消费地,导致消费地调峰能力较差;二是国家政策为天然气市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但是天然气的供应能力没有跟上,如北方推进的“煤改气”工程,客观上增加了天然气的市场需求,导致天然气的需求超出市场供应。

4. 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天然气产业下游业务主要由住建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监管。首先,监管职能分散。由于天然气下游用户众多,包括居民、商业、工业以及发电等用户,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各监管机构职责不清,难以对天然气的不同用户开展有效监管。其次,监管政策不透明。监管机构职责领域内的工作信息公开不到位,无法对监管者进行监管。例如,城市燃气经营须具备特殊经营权,获取特许经营权需要公开竞标,但往往搞形式、走过场,实际上经营权在投标之前早已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