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组织是以劳动力为中心的劳动过程的组织。其主要目的在于用最小的活劳动消耗实现预定的生产过程。除经济因素外,劳动组织还包括:改善劳动条件、确定最优作息制度、工作满意感、发扬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和才能等因素。社会主义劳动组织不仅要保证有高的生产率,而且要为工作者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劳动组织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二是解决人与生产资料的最佳结合。
1.员工的配备
(1)要使每个员工的配备都建立在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协作基础上,以便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专长和积极性。电力生产的连续性和技术的复杂性,特别是电力产品是众多员工共同劳动创造的,在配备员工的时候,应当根据生产技术条件,进行科学的劳动分工,把不同技术内容和要求的工作划分开来,才能为不同的工作配备不同的员工,如运行工、检修工、锅炉运行工、汽机检修工等。
(2)要使每个员工都有足够的工作量,使工作日满负荷,保证员工充分地利用工作时间。为此,要考虑使员工多担负几种不同的工作,培养员工成为“一工多艺”、“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多面手。
(3)要使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就是说在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和期限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以利于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消除无人负责的现象。
(4)要注意搞好劳动协作。分工和协作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在确定劳动分工时,充分考虑到互相协作的要求,才能够防止由于分工不当造成的脱节,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班组的设置
根据不同的要求,班组通常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由于设备的看管与操作的特点,要求每个劳动者在分工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动作,完成大型、复杂发电设备的看管任务,如运行班组。(www.daowen.com)
(2)由于工作的规模和工艺过程的不可分割性,生产任务的完成不能分配给某个劳动者去独立进行,而必须由若干员工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检修班组。
(3)员工的工作,彼此有密切联系,上下工序之间要保证顺序地、平行地、有节奏地共同作业,如流水线上的作业组。
(4)工作任务可以直接分配给个人,但是为了便于组织与管理,灵活调动人力,交流和积累专业技术经验,应将同工种的或不同工种的工人组织在一起,如铆焊班、车工班等。
(5)把一个独立地区工作的员工组织在一起,以便统一管理,相互支援,如一些综合性的班组。
组建班组人数要适当。人数过多,不利于班长统一指挥,不利于人力的充分利用;人数过少,力量分散,达不到协作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班组的人数以10~20人为宜。
无论是运行班组、检修班组或其他班组,其配备人员的素质,要保持大体平衡,避免差距过大。组建后的班组应尽可能地保持员工相对稳定,以利于加强班组管理和员工之间的配合。
3.工作时间组织
现代社会,空间在缩短,时间在增值,人们的生活节奏、劳动节奏都在明显地加快。有人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时间的挑战。优秀班组长的显著特点就在于珍惜时间。时效观点是现代化管理的最重要观点。
工作时间的组织和管理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规定工作时间长度和必要的中间休息时间;根据工作需要,规定上下班时间和轮班时间表;在全年生产任务不均衡的情况下,规定延长或缩短工时的办法;在工作时间有空余的条件下,制订充分利用工时的措施,如组织在班学习培训、安排机动工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