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怒砸冰箱,培育海尔的质量意识

怒砸冰箱,培育海尔的质量意识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8.5张瑞敏提出“名牌战略”不过,要做名牌冰箱,产品的质量必须要有保障。送走用户后,张瑞敏干脆把仓库里的400 多台冰箱拉出来全面检查,结果发现竟有76 台冰箱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铁锤砸烂的只是缺陷冰箱,却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也最终把海尔“砸”成了注重质量的代名词。图8.8张瑞敏抡起铁锤砸向不合格的冰箱

怒砸冰箱,培育海尔的质量意识

尽管工厂的生产秩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之前留下的财务窟窿实在是太大了。临近年关的时候,工厂还是发不齐工资,张瑞敏只好到农村大队去借钱,才使得工人们过了一个安稳年。转过年来,张瑞敏对冰箱厂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他发现当时的冰箱市场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怎么会亏损呢?原来,是工厂的冰箱质量太差了,这不仅限制了冰箱的产量,还产生了高额的生产和维护成本,从而导致工厂严重亏损。另一方面,张瑞敏还发现,因为市场供不应求,几乎所有的冰箱企业都在拼命扩大产能,当时万宝冰箱的年产量甚至已经超过100 万台,但没有人关注质量问题。不过张瑞敏想得比较远,他认为当时的供不应求主要源自爆炸性的刚性需求,一旦市场饱和,就会进入到比质量的阶段。于是,在大家都在“拼产量”的时候,张瑞敏却提出要“拼质量”,并制定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海尔也由此开始了“名牌战略”。

图8.5 张瑞敏提出“名牌战略”

不过,要做名牌冰箱,产品的质量必须要有保障。其实在张瑞敏上任之初,工厂就已经从德国引进了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冰箱生产线。不过,在青岛生产的“德国冰箱”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质量水平。由于市场供不应求,所有产品无论好坏都有出路,当时产品质量不好的冰箱可以做二等品,还不好的就做三等品,最后不行的还可以做内部处理,这种“潜规则”使得大家对产品质量都无所谓,甚至有时会故意生产一些次等品来发福利。不过,这种情况在张瑞敏上任后发生了改变。

图8.6 冰箱厂的“潜规则”

(www.daowen.com)

图8.7 张瑞敏对仓库里的冰箱进行全面检查

1985 年年初,一位比较挑剔的用户带着刚买的冰箱到厂里要求换货,原因是冰箱上有一道划痕,虽然只是小毛病,但用户不能容忍花费多年积蓄买的新冰箱有瑕疵。在仓库中,工人们带着用户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台算是完美的冰箱,这让张瑞敏感到十分惊讶。送走用户后,张瑞敏干脆把仓库里的400 多台冰箱拉出来全面检查,结果发现竟有76 台冰箱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在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们提出按照惯例低价卖给职工当福利。一阵沉默后,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 台这样的冰箱!”于是,张瑞敏把全体员工召集到现场,当众宣布:“谁生产的谁来,统统给我砸!”说完,就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之后则由大家轮流砸。

在砸的过程中,很多老工人当场就泪流满面。要知道,当时厂里连工资都开不出来,而且那时候,一块钱能买十斤白菜或者一斤猪肉。一台冰箱是一个工人三年的工资,如此“糟蹋”,大家实在心疼。但是,面对众人的反对和不解,面对账面上147万元的负债,张瑞敏依然还是挥出了铁锤。

通过这次事件,张瑞敏在厂里定下了一条清晰的质量红线,那就是所有的缺陷产品都不能出厂。铁锤砸烂的只是缺陷冰箱,却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也最终把海尔“砸”成了注重质量的代名词。

图8.8 张瑞敏抡起铁锤砸向不合格的冰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