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质的含义与作用
商品的品质是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的综合。内在质量指商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机械性能、生物学特征等内在素质,外观形态则指商品的造型、结构、颜色及味道等技术指标或要求。
每一种具体的商品都会表现为一定的规格或品质,有些商品的品质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鉴定;有些商品除肉眼观察外,还要辅以触、嗅或尝等方式,才能比较全面地鉴定其品质;而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大多数商品,则须通过仪器检验来鉴定其内在品质。商品品质的鉴定结果表现为各种规格指标,对商品的市场价格和销路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商品的使用效能取决于商品的品质状况。任何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都必须达到某些特定的技术指标或要求,才能保证商品使用效能的实现。因此,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品质条款的确定就成为交易双方交易磋商的基本内容之一,商品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交易能否达成。此外,商品的品质还是决定商品销售价格的关键因素,随着各国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名牌产品尽管价格高于一般商品,但仍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可见,改进和提高商品的品质,不但能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销售,还能提高销售价格,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国际贸易对商品品质的特殊要求
国际贸易中买卖的商品,其品质除应具有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特性,即有用性和必要的坚固耐用性外,还要注意国际贸易对商品品质的一些特殊要求。(www.daowen.com)
第一,商品要适应各国销售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各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相差较大。在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消费者往往更追求商品款式的新与异,而不过分要求商品的耐用性;而消费水平较低国家的消费者则更重视商品的耐用程度,对商品的外观形态、包装不十分讲究。
第二,商品要适应各国销售市场的季节和其他自然条件。这一方面是由于在不同的季节和其他自然条件下,各国市场对某些商品的品质规格往往会有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要考虑某些商品的品质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客观事实。商品的品质只有充分照顾到这些方面的要求,才有可能扩大销售、提高售价。
第三,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宗教信仰与文化特点,这是在国际交往中必须尊重的。国际货物买卖,要求商品要适应各国销售市场的民族风俗、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和爱好特点,特别是要注意一些国家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有关规定,保证销往这些国家的商品在包装、造型和商标图案等方面都不能与进口国的有关规定相抵触。
第四,国际贸易商品要适应进口国政府有关法令和条例的规定。例如,发达国家对进口蔬菜、水果、茶叶等商品的农药残留量、陶瓷的含铅量、花生及花生制品的黄曲霉素含量、电器的安全指标等都有规定,凡是达不到规定或要求的商品,一律不准进口,有的甚至还要就地销毁,并由货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各项费用。因此,要使商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充分了解各国对进出口商品品质的管理规定,避免因此而遭受损失。
以上内容主要是从出口的角度说明国际货物买卖对商品品质的要求,而在进口业务中也要对商品的品质有所注意,一方面要避免进口商品品质过低损害我国利益,不利于我国生产与科研的进行;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品质过高,不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