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洲联盟:欧共体升级,经济聚合程度提高

欧洲联盟:欧共体升级,经济聚合程度提高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条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盟正式取代了欧共体。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更换的问题,而是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发生了重大进展,成员国经济的聚合程度进一步提高。欧元于2002年正式取代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国家货币。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至27国。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年欧盟人均GDP为34 151美元,

欧洲联盟:欧共体升级,经济聚合程度提高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简称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典范作用的区域经济集团。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1.欧共体的成立

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EC)。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二战”后,欧洲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均遭到削弱,因此西欧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统一,期望以联合的力量来反对美国的控制、反对来自军事大国的威胁。这一共识无疑是欧洲共同体产生的一种内在动力。

1950年5月,法国外长R·舒曼提出联合经营法国、德国煤炭钢铁工业的“舒曼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政府于1951年4月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1952年7月,该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7年3月,上述6国在罗马签署《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两个条约合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1967年7月,这两个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2.关税同盟的建立

欧共体建立后,为实现经济一体化目标,在各个领域协调成员国的行动,实行了一系列共同政策。这些共同政策构成了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欧共体是以关税同盟为起点,建立起一个共同市场,并向经济与货币联盟发展。

按《罗马条约》的规定,共同体成员国应当在12年的过渡期里建成关税同盟,但在1968年7月1日,削减内部关税的进程就全部完成,各国对外关税税率也实现了统一,关税同盟正式建成,比《罗马条约》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半。1962年,欧共体成员国开始逐步实施共同农业政策,以促进成员国农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共同市场到经济联盟

为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级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欧共体在1969年12月提出了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计划。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货币体系建立。进入80年代,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重又提上议事日程。1985年3月,欧共体执委会主席德洛尔提出建立单一欧洲市场的宏伟蓝图。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在欧共体边境内部逐步实现人员、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欧共体各成员国在1987年就提出了建立“欧洲联盟”的目标,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因签署地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因此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该条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盟正式取代了欧共体。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更换的问题,而是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发生了重大进展,成员国经济的聚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4.经济货币联盟的建成

根据《马约》,欧盟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89年6月,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根据欧委会主席德洛尔的报告,确定了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一般性基本原则,决定分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前逐步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起初,主要目标是实行成员国之间的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加强成员国在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领域的协调;到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建立以及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建成。欧元于2002年正式取代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国家货币。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的新阶段,欧元的启动是国际金融领域自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政治联盟方面,各成员国朝着巩固基础、消除壁垒、实现进步、改善民生、促进均衡发展的目标前行,并主张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实现这些目标的道路上,欧盟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二)欧盟的扩大

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除表现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外,还包括成员国数目的不断扩大。《罗马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欧共体(欧盟),但必须得到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自欧共体创立以来,欧盟已实现了7次扩大。

第一次扩大。1973年1月1日,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欧共体,使其成员国由6国扩大为9国。3国特别是英国的加入提高了欧共体在世界上,尤其在欧洲的地位。

第二次扩大。1981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共体。希腊与东欧国家毗邻,吸纳希腊,可以加强欧共体对东欧国家的影响。但希腊的加入使得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

第三次扩大。1986年1月1日,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扩展为12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两国的加入加剧了共同体内部的经济不平衡。但两国处于欧非大陆的通道要冲上,接纳这两个国家,可以使欧共体同地中海、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更为接近。

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和奥地利的加入使欧盟扩大为15国。这三个国家都是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经济发达,它们的加入使欧盟的市场容量得以扩展,也有助于欧盟加强与其他欧洲国家的联系。

第五次扩大。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这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容。至此其成员国达25个,人口4.53亿。10个中东欧国家的加入,使欧洲一体化建设跨越了“冷战”时期遗留在欧洲大陆上的历史鸿沟,使欧盟在经济上变得更强,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领域的分量更重。尽管这次扩大也会给欧盟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但它为欧洲建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www.daowen.com)

第六次扩大。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至27国。这两个国家的加入可以说是第五次扩大的余波。

欧盟的第五次和第六次东扩,使得欧盟内部经济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欧盟东扩后人口增加27%,但国内生产总值只增加了6%。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年欧盟人均GDP为34 151美元,最高的卢森堡是欧盟平均水平的327.1%,最低的保加利亚只有平均水平的22.7%。巨大的经济差距及新成员国对欧盟财政补贴和支持的渴望,无疑将增加欧盟的财政负担,同时欧盟公民也普遍担心欧盟继续扩大将带来安全、移民、失业和有组织犯罪等一系列问题。

第七次扩大。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加入欧盟,成为欧盟的第28个成员国。

英国“脱欧”。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2017年3月29日,“脱欧”程序正式启动。2020年1月,英国国会投票通过“脱欧”协议;1月30日,欧盟正式批准了英国“脱欧”。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盟。至此,欧盟成员国减少为27个。

专栏5-4

英国“脱欧”

2016年6月23日,我们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英国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即1 570万人支持“退欧”,而赞成“留欧”的投票者共有1 458万人,占48.1%。根据公投结果,英国决定退出欧盟。

英国“脱欧”并不是瞬时发生的偶然事件,而是有长久的历史积淀。事实上,英国的欧盟之路历经坎坷:

1960年,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盟前身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遭法国总统戴高乐否决。

1973年,英国重启加入欧共体谈判,终成为成员国。加入欧共体后,1974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导致英国并未取得预期中的经济成就,1975年,英国进行了首次“脱欧”公投,结果三分之二的投票人选择留在欧共体。虽然英国留在了欧共体内,但却开启了英国“脱欧”公投的先例。

1993年,欧盟取代欧共体,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英国拒绝加入申根区,且撒切尔夫人施行民族主义政策,英国已逐渐被边缘化。另一方面,英国在1992年退出“欧洲汇率体制”,并在1999年欧元区成立后从未加入欧元区。法德大力倡议的欧洲一体化逐渐偏离了英国的理念。

近几年,全球经济疲软,欧盟经济的不景气对英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减少,受南欧国家潜在危机拖累,英国财务难以实现自由。财政投入也给英国带来了压力,移民的涌入也对英国产生了压力。多因素的叠加,使英国脱离欧洲一体化束缚的意愿愈加强烈,2016年6月英国公投后确立“脱欧”。

英国“脱欧”公投后,欧盟与英国的关系面临重塑。英国让渡给欧盟的国内政策制定权将重新回到英国手中,但英国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比如虽然恢复了对外关税制定权,但会导致成本增加,影响效率;无法享受欧洲统一市场的规模经济效益,影响贸易和投资发展;对外影响力下降,自由贸易谈判受阻,地缘政治格局也将改变。

资料来源:东艳.英国脱欧是否标志区域一体化的退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16.

(三)欧元区的扩大

欧元区是指欧盟成员中使用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8年,欧盟11个成员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意大利、芬兰、爱尔兰制订了欧元趋同标准,并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出现而成立了欧元区。此后,又有若干个欧盟成员国陆续加入欧元区:2001年1月1日,希腊加入;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于2008年1月1日加入;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分别于2011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先后加入欧元区。到2016年,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人口超过3.3亿。在欧盟的15个老成员国中,只有英国、瑞典、丹麦未加入欧元区。

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集团,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而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方和最大的商品与服务出口方,再加上其相对宽松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欧盟是世界最大的贸易经济体,进出口均居世界首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欧盟作为整体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和贡献率也在逐步加强并远超美日和中国。

专栏5-5

申根国家

1985年6月14日,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5国在卢森堡小镇申根签署了相互开放边境的协定,因签字地点在申根,故称为申根协定(Schengen Accord)。申根协定是涉及欧盟内部统一大市场四大自由流通中“人员自由流通”的一项特殊协定。它最初是由部分欧洲国家自发达成的,后来被纳入欧盟管辖范畴。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协定签字国之间不再对公民进行边境检查;外国人一旦获准进入“申根领土”内,即可在协定签字国领土上自由通行。申根协定的成员国亦称申根国家或者申根公约国,成员国的整体又称申根区。截至2011年,共有26个欧洲国家加入了申根协定,其中包括22个欧盟成员国。瑞士、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这4个国家不是欧盟和欧元区的成员国,仅是申根国家。到2019年4月没有新的国家加入申根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