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与不可操作性

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与不可操作性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弹性分析法属于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了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并未研究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其他变量的影响。与此同时,弹性分析法基于商品的进出口弹性,但由于商品的进出口弹性较难测算,导致了实证研究的不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与不可操作性

弹性分析法借鉴了微观经济学中的局部均衡分析法,主要研究出口供给、需求价格弹性及汇率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Bickerdike首次提出的,为汇率与国际收支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运用弹性分析法研究了国际贸易收支和条件,奠定了弹性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后来Robinson、Lerner、Metzler等学者对其进行完善与扩展,进一步丰富了弹性分析法,提出了经典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毕克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及“J”形曲线。

马歇尔-勒纳条件由Marshall(1923)最早提出,Robinson(1937)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拓展,运用局部弹性理论系统地研究了本币贬值对经常收支以及贸易条件的影响。Lerner(1944)则首次对Marshall和Robinson所提出的进出口弹性与本币贬值的贸易条件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实证的维度对此理论进行了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方程式可以表达为:[1]

即有ED,IM+ED,EX>1,其中ED,IM进口商品需求弹性,ED,EX为出口商品需求弹性。

由此可知,一国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取决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当ED,IM+ED,EX>1时,说明货币贬值有利于一国的国际贸易收支;当ED,IM+ED,EX<1时,说明货币贬值不利于一国的国际贸易收支;当ED,IM+ED,EX=1时,说明货币贬值与一国的贸易收支无关。从汇率弹性的视角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收支,因为根据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至发达国家,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出口弹性较大,所以货币贬值时可以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由此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支。

虽然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够对国际贸易收支进行解释,但不容忽视的是,该条件成立的重要前提在于ES,EX,ES,IM→∞,即商品的进口和出口弹性趋于无穷大,显然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不可能的。据此,Metzler(1948)将供给弹性引入理论分析框架中,对既有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了补充与扩展,提出了毕克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其核心观点认为汇率上升对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应当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进口与出口供给价格弹性共同决定。在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方程基础上,得出了如下不等式:[2]

根据这一不等式,毕克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分析了三种情况:

第一,ED,IM,ED,EX→0,即商品的进口与出口价格弹性都趋于无穷小,则有:(www.daowen.com)

那么此时虽然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但货币贬值对一国国际贸易收支情况依旧具有改善的作用。

第二,以出口小国为例,由于出口小国没有权力制定价格,只能是进出口价格的接受者,所以此时EDX,ESM→∞,依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所以货币贬值会改善国际收支。

第三,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此时的分析回归到马歇尔-勒纳条件,两者数理上趋于一致,货币贬值对于国际收支仍然具有改善的作用。

由于本国的生产及消费等都具有价格黏性,所以汇率变动并不能实时影响国际收支,由此产生了“J”形曲线效应。当本国货币贬值时,由于价格黏性的存在,汇率价格的变动无法实时传递到贸易量的改变上,所以在汇率贬值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汇率贬值、进出口量不变,导致了出口贸易收入下降、进口贸易支出增加,反而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收支情况。随着货币贬值传递到进出口贸易量,出口贸易量增加使得出口贸易额上升,国际贸易收支情况得到改善(具体如图3.1所示)。

图3.1 国际贸易收支“J”形曲线

弹性分析法很好地论述了汇率变动与国际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出了汇率贬值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具有改善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是弹性分析法属于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了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并未研究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其他变量的影响。与此同时,弹性分析法基于商品的进出口弹性,但由于商品的进出口弹性较难测算,导致了实证研究的不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