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道观
金塔寺 金塔寺即塔庵寺、塔院寺。位于县城东南隅。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置金塔寺营守备一员监管地方。万历年间(1573—1619年),金塔一带曾商贸流通活跃。金塔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堡有,金塔堡、威虏城、哥里哥失、察黑包子、东八里、西八里、白烟墩、毛目城等。其中金塔堡和毛目城已成为山西、内蒙古包头等地客商的交易中心。
据民国《创修金塔县志》记载:“金塔城原名金塔堡,在平川边外建筑,建筑人暨年月无考。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巡抚杨博檄副使王仪修葺此堡。金塔堡明代为肃州卫金塔守备营驻地。”
清圣祖康熙初,改设金塔寺营。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金塔寺营游击孙一贵分守其地,夜辄闻渔鼓梵唱音,乃谋于僧性贵重修金塔寺。刹宇粗就,其徒可法踵成之。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王子庄分州后,今金塔县境按水系和地域划分为金塔坝。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改金塔寺游击营为协镇营。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王子庄州同治所由威虏堡(今古城乡)迁驻金塔寺堡。乾隆五十年(1785年),王子庄州同彭以懋扩充金塔寺堡,改称金塔城。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王子庄州同郝遇龙修葺金塔城垣与北门瓮城门和敌楼。
宣统二年(1910年),王子庄设劝学所。同年,州同冠炳寅安排赵积寿、刘怀基督修东门敌楼,同时修葺南、北二门敌楼。竣工后,悬挂三块匾额:南门楼曰‘祁连绩懋’,北门楼曰‘华夷锁钥’,东门楼曰‘建康重镇’。”清代《肃州新志·城郭》记载:“金塔城始于汉朝北部都尉,设在边外夹山以北平川……”城南有汉墓群一处。
民国2年(1913年),王子庄州同改名为金塔县后,金塔寺堡历经维修扩建,一直为县政府驻地。
金塔寺主建筑——大雄宝殿
青山寺 依据自然环境取名。位于金塔县夹山东段,鸳鸯池水库东岸的山顶上,位于县城西南隅,以四周青山环抱、风光秀丽而得名。这里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是金塔南部之天然屏障,“青山叠嶂”系金塔古八景之一。
经文物工作者考证,青山寺始建于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经不断增修,前山建有王母宫,在山谷高低错落的峰顶和起伏不平的山峦之中,建有菩萨殿、全圣宫、圣母宫、三教殿、三皇宫、地藏殿、南天门、玉皇阁、文昌阁,后山西南坡建有九祖庵。
相传最早修建的菩萨殿,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金塔仙姑庙(今金塔镇东星村)乡民俞生德(清茶会教徒)信佛发愿,募化布施,亲自督修建造的,人们习惯称之为“老庙”。进了庙门,院内两边是斋房,中间有前后二殿,前殿为菩萨殿,后殿是罗祖殿,在殿堂上方正中塑罗祖像,两边塑八大金刚像。从老庙往东是全圣宫,山门内前殿两侧塑四大天王像。院内有廊房、大殿,殿内上方正中塑太上老君像、原始天尊像和通天教主像,一字排列,分坐左右,威武雄壮。幽谷西端,奇峰突兀,巍峨险峻,沿着崎岖陡峭的石阶羊肠小道穿过山腰南天门,登上峭壁峰顶,便是风格别致、最为壮观的玉皇阁。还有坐落峰峦的三皇宫,宫内天皇、地皇、人皇彩塑和墙上惟妙惟肖的壁画,形象质朴,栩栩如生。另外,王母宫内的王母娘娘塑像,地藏殿内的地藏、十殿阎君,均奇特传神,塑工精妙。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文昌阁之东又建了药王庙。这些殿宇都依山势而建,风姿古朴,造型各异,气势雄伟。
青山寺
1996年,金塔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青山寺。金塔民间和社会团体纷纷解囊相助,支持青山寺的旅游开发。
九莲寺 九莲寺(今中东镇官营沟村四社和三湾沟村七社交界处),清雍正八年(1730年)创建。雍正十二年(1734年),僧普印募成,以寺为地名。寺早毁,但附近人们还习惯地称为九莲寺。据金塔民间传说:在这儿很早以前有一百多户人家,有一年秋天,村里忽然发生一种疾病,人人口腔糜烂,难以饮食。当时乏医缺药,诊疗困难,其病日益蔓延,死亡者颇多,全村恐惧,人人自危。正当大难临头之际,忽然来了个陌生姑娘,访明了病状后,她从很远的地方采来草药,熬成药油,捏了九个莲花灯,令患者用中指在九个灯内蘸油涂到患处,每个灯里蘸一次,当涂到第九个灯油时,病即结疤好了。等治好村里人后,姑娘也走了。村里人为报答姑娘救命之恩,清雍正八年(1730年),募捐修了一座庙。庙建成时,庙里长出九株葵花,人们习惯地称为九连墩,此庙故称九莲寺,并由王子庄州同(州官的副职)周道广为九莲寺立碑作记。
石佛寺 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石佛寺在金塔县天仓莲花山东南,面向黑河崖壁。有石佛一尊,似大士像。座下有石洞,俯而入,约半里,渐宽敞,可昂首行七八里,冥暗莫知底止。乡人胆怯,未竟穷探。倚壁盖庙,号曰石佛寺。规模虽小,境亦甚奇。惜生于荒僻,遂致埋没。有匾序乾隆三十六年重修。其创建不知始于何人何时。
土地庙 位于金塔县北部,沙枣园子向西50里处。
据史料记载,金塔县沙枣园子西部有一座土地庙,庙宇规模不大,供奉土神一尊,一条车马道由此通过。过去,来往行人一般要在此庙借宿。后来,随着金塔、玉门两地佛事活动的日趋频繁而形成一种习俗,玉门过佛事,要请金塔佛事首领,金塔过佛事,要请玉门佛事首领,西去东来,双方都派人前往土地庙迎送。由此,土地庙便成了金塔、玉门两县(市)交界线上的重要标记和友谊的见证。古往今来,两县(市)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因农产品交易和亲朋好友来往活动等因素,金塔人向玉门方向行走者,途经西坝乡的红柳滩、青土槽子、盆底坑、沙枣园子、土地庙到玉门市的花海乡,年长日久,形成了一条车马道,并有人在道旁修建了车马店,供过往行人歇脚、食宿,这条道路便成了金塔、玉门之间的重要通道。
据金塔民间老者讲述,自从金塔、玉门交界处有了土地庙,凡西去离土出境的都要祈求土神降祥保平安,返故回乡时都要谢土神报恩。天长日久,土地庙这个小站自然成了金塔、玉门两地民众出入境的吉祥祈祷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社会动荡不安,在王子庄去玉门的道路上,常有土匪出没,劫盗事故时有发生,甚至还发生过人命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金塔、玉门两地官方认定,哪方发生案件,就由哪方当局负责查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庙又成为金塔与玉门处理案件的地域分界标志。
城隍庙 明太祖洪武中始建。明世宗嘉靖间刘勋重修。旧庙在王子东坝之哥里哥失,后乃移于金塔,复被水冲。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4年),州同滇南刘椿于城南门内买民地创修。前后三层,门前戏台一座,有碑志。(www.daowen.com)
仙姑庙 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仙姑庙在金塔县下坝。雍正十三年修。据《甘州志》记载:仙姑,汉时人,姓氏莫考。修道合黎山,见黑河多阻,誓愿修桥济众,以完功行。矢曰:“桥成,吾道即成。”屡修屡冲,以身投河,至下流,尸随片板浮出。题曰:“平天仙姑”。里人异之,竟赴修造桥,桥遂成。葬其骨于桥侧。在今抚彝北三十里,土人呼曰板桥。后霍骠骑率师伐匈奴追过桥北,遇伏退,甫过桥,虏追已至,桥忽倾,虏不得渡,全师还。后虏忿其助汉,焚其庙。虏众皆病,死者枕藉。意仙姑显神。复其庙,拜祷益谨。后又屡著灵应。西夏敕封“贤觉圣光菩萨”。故肃、甘各处多奉祠祀之。
这则神话传说《甘州府志》亦有记载,但两者出入很大,语句亦不同。转抄如下,请读者自行比照:仙姑,未详姓氏,张掖河北人。修道合黎山,见黑河横溢,誓愿建桥一座,以济居民。言曰:“桥成,即我道成日也。”未几,身投水中,起坐片木,至今庙处泊焉。经数日,鸢鸟不侵,香闻数里,土人埋之,得铁片“平天仙姑”字,共为立庙。霍嫖姚西征,追于虏,抵黑水,遇浮桥径渡,追至者俱陷,见仙姑空中。后夷人焚庙,穹庐瘟疫,畜牧多灾,乃为重修以忏。迄今祈祷灵验,户皆尸祝。西夏主尊称“贤觉圣光菩萨”。乾祐七年,李仁孝敕云:“哀愍。此河年年暴涨,漂荡人畜,故以大慈悲兴建此桥。”即指仙姑灵迹也。
三元道观 金塔县三元道观(古地名榆树井子)旅游开发区位于羊井子湾乡榆树井村。因村子里有棵大榆树,故名。这棵老榆树,可谓历经沧桑,它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和美妙动听的故事。今天的榆树井遗址,“绿树村边合,佳木秀繁荫,野芳发幽香,水草嫩且稠,小憩籍草坐,小鸟啼啁啁。”随着三元道观的建成,这里已成为一处大型的旅游和宗教圣地。
1994年,金塔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羊井子湾乡榆树井三元道观。1998年始,民营企业家宋安学投资兴建主殿堂3座及附属设施。一期工程开发投资1250万元,建成山门、灵官殿、三官殿、钟鼓楼、三清殿、慈航殿等主体工程及餐饮、住宿配套设施。
三元道观
2002年9月9日,金塔县三元道观开光,开始接待游客。二期工程计划投资800万元,设计完成玉皇殿、玉皇行宫等主体工程和全部附属工程。景区以道教文化建设为主体,其建筑高廊宽敞,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巍峨壮观。2002年底,金塔县三元道观被甘肃省酒泉市旅游局确定为“AA”级旅游接待单位。
2007年,金塔县羊井子湾乡投资510万元用于榆树观旅游景点工程开发。2008年,金塔县羊井子湾乡筹措资金272万元,用于榆树观旅游景点三期工程开发。
三元道观设计宏大,建造工艺精湛,规模位居全国道观之三。门前的三个台阶,寓意祝游客步步高升。山门两侧云柱上的楹联,是宋安学先生编撰,著名书法家祁禄先生书刻的,上联:道贯三元紫气分行迹留西地泽众生,下联:德布乾坤天人合一恩洒九洲渡群迷。它的含义是:观内供奉的道祖天尊瑞祥之气普照西北大地,润养万物,保佑人民,天尊的恩德布满天地人间,四海九州,教化众人行善积德。
进入三元道观,左右两边分别站立的是把门守道、除恶辟邪的青龙神和白虎神。
三元道观从东门入内,第一座大殿是灵官殿。殿内供奉的灵官仪表威严。据史记载灵官姓王名善,是宋徵宗时人,永乐皇帝建天将庙奉祀后改天将庙为火德宫,封他为玉枢火府天将,执掌三界之火,纠察赏罚九天善恶。他脚踩风火轮,因此民间也称他为火车灵官,他面生三目,上观九天神灵,中察人间善恶,下视十王冥府,左手紧握降魔杵,右手高举打神锏,他铁面无私、执法公正、赏罚分明。殿前两边云柱上“纠察三界人神铁面无私临破膳,赏罚九天善恶赤心辅政对生寒”的楹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他的职责内涵。
三元道观鼓楼
第二座大殿是三官殿。殿内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尊神像,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三官殿的左右是建筑造型相同,呈对称状钟楼、鼓楼。钟楼内悬挂的大钟高2.5米,口径1.8米,重2吨;鼓楼内大鼓直径2米,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三清圣诞等重大节日,钟鼓齐鸣,响彻云霄,在当时大钟铸造过程中有许多善士纷纷捐款,将自己的姓名留于钟上,以传千古、流芳百世。殿前中央矗立的大鼎是镇观之宝——万年宝鼎,高9米,重4吨,是由永靖铸造厂按照道教法器规格铸造的。宝鼎由三头巨狮托起。相传,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狮私自下凡成妖作乱,后被老君降伏,带回天庭,为惩罚青狮,老君罚它驮鼎,宝鼎上有四层六角塔楼,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楼角上的二十四条小龙,代表着二十四节气,每层有六块牌匾,寓意六六大顺、国泰民安,据说谁能将硬币投入第四层有求必应牌匾下门中,谁就能心想事成,得到好运。
三元道观宝鼎
第三座大殿是三清殿。它是三元道观中投资最大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道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殿气势宏伟,四角有翘起的飞檐,檐下斗拱庞大疏朗,檐前置“三清大殿”横额,笔力遒劲,气度洒脱。大殿高19米,总建筑面积1199平方米,大殿顶端是二龙戏珠,龙属东方,东方也代表了中华民族,龙也代表着真龙天子。三颗宝珠,代表了日、月、星三宝。顶檐下悬挂书有“神光普照”、“护国佑民”的牌匾,喻示着三清神光保护着家园,保佑着人民。大殿中门横梁上的画,是“河图洛书,龟驮八卦”的神话故事。正面墙上的巨画是民间传说的八仙图。殿内供奉的是道教始祖太清、玉清、上清三位天尊,也是天道、地道、人道之宗。大殿顶部九龙盘绕,绚丽多姿,九龙代表着华夏九州。正面的三尊神像,中间是玉清原始天尊,右面是上清灵宝天尊,左边是太清道德天尊。三尊神像塑造工艺高超,形象逼真,好像在向人们讲经说道。道德天尊也称之为太上老君。大殿两边排列着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二尊大罗金仙,他们道行深厚,法力无边,是太上老君的弟子。从西排北边起第一尊是广成子;第二尊是赤精子;第三尊是黄龙真人;第四尊是惧留孙——后入释成佛;第五尊是文殊广法天尊——后入释成文殊菩萨;第六尊是普贤真人——后入释成普贤菩萨。正殿前墙七幅五彩缤纷的壁画,是老子八十一化身图,分别是:“垂经教”、“居崆峒”、“渡关尹”、“会青羊”、“欢犹龙”、“解道德”、“授大炯”,主要讲述的是黄帝问道于崆峒山、孔子问德、老子授经传道的典故。
慈航大殿也称三观音殿,是道教全真派中道、佛、儒相融的典型表现。据佛经记载,观音以大悲心故,倒驾慈航,于十方世界普度众生。殿内供奉一大二小三尊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像,温柔秀丽,头戴天冠,表示能降伏外道魔障。慈航殿的建筑面积比三清大殿略小,但它比三清大殿的地基又高四个台阶,共九个台阶,九是奇数最大的数字,寓意着天长地久,九九归一,也象征着步步高升,前后两殿台阶,又暗合着九五之尊之意,代表了神权至高无上。大殿上方悬挂着书有“风调雨顺”,“恩泽万民”的牌匾,它祈盼着国泰民安,祝福着人寿年丰。殿门上方的七幅巨画,画的是历代忠臣圣贤,仁义君子,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典故,分别是(仁)商汤网开一面;(义)关羽千里送嫂;(礼)廉颇负荆请罪;(智)诸葛亮草船借箭;(信)雪中送炭;(孝)丁兰刻木;(忠)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七个人物。殿内供奉的神像是:慈航普度圆通自在天尊,分列两边的是他的化身,在佛教和道教中只有那些修炼到很高境界的神和佛才有化身,化身观音怀抱玉净瓶,手拿杨柳枝,向人间洒下甘露圣水,滋润万物,恩泽人民。脚踩龙脊鱼背,当舟渡海,寓意着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大殿东西两厢的二层阁楼是藏经阁,它是存放经书、观内史料和法器的地方,东西两壁各排挂16幅精美画卷,是由青城山92岁的丹青大师,花费2年时间精心描绘的。主要描述的是慈航天尊教化人们,修行积德,信教爱教,保佑和普度与道有缘之人的因果报应图,画卷人物众多,表情逼真,刻画细腻,内容丰富,因果相连,报应分明。画中有人积德行善,天尊保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做官享受;也有人作恶多端,不思悔过向善,坠入孽海,受尽刑罚,祸及后世,无人搭救。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雨露虽广不润无根之木,道门大开难度无缘之人,昊昊青天不可欺,抬头三尺有人知。教化人们多行善事,广种福田,德及子孙。
三元道观外景
三元道观南侧有棵枝繁叶茂、挺拔苍劲的大榆树。相传,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抗凶住肃,巡营会水,路过此地,突见芦中一泉,泉水清澈甘甜,便领军歇息,饮水解渴,将军顺手将榆枝马鞭插入泉边,捧水净面而去之后,榆鞭发芽便生长出这一棵榆树,在羊井子湾乡开发之前的千百年里,这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这棵榆树傲立苍穹,搏风击雨,历尽沧桑,每当三月榆钱开放,一枝枝绽放的榆钱犹如一串串黄灿灿的金币铜钱,蔚为壮观。当地老百姓称它为霍去病神灵千年老榆树。民间百姓信奉尊拜,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老翁稚童纷至沓来,为神树披红挂彩,祈祷“神树”保佑赐福。据民间传说:男士围绕“神树”左转三圈,能保佑身体安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运气亨通、大吉大利、升官发财!女士围绕“神树”右转三圈,能保佑家庭平安、夫妻和睦、白头偕老、子女无灾无难、学业有成、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名利双收、消灾避难、岁岁平安!面对“神树”拜三拜,能保佑全家老少福、禄、寿三星年年高照。面对神树拜上一拜,福星保佑万事如意、财源滚滚、福如东海!面对神树拜上两拜,禄星保佑青云直上、官运亨通、步步高升!面对神树拜上三拜,寿星保佑无灾无难、增福添寿、全家安康!树身离地一米多高之处有一节,民间称之为发财节。摸摸余钱节,一生银钱多,心想事就成,贵人朋友多。
陈牙机塔陈牙机塔位于金塔县古城乡上东沟村五社北边的沙丘之中,原小岔庙旧址的西南角上,修筑年代无法考证。
陈牙机塔为土坯覆钵式喇嘛塔,据传为一位得道高人陈牙机遗躯所建。陈牙机塔高约10米,土坯砌筑,外抹白灰。5米以上呈珠形塔式,上顶有水坛覆盖,高1.8米,四面各辟一龛,高0.25米,宽0.15米,深0.51米,顶端挂有四个风铃,底部为圆形,直径6米。陈牙机塔上面有一块残缺不全的砖上写道:“仙翁长来,字通真执。皇清遇恩师全城真人之仙迁。陕西省同州府学门徒王连城。”从碑文可见陈牙机是他的道号,他原籍可能是陕西同州人。
三元道观——道法自然
陈牙机塔四周沙丘环绕。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由于大风吹动,沙丘前移,陈牙机塔被沙漠埋压,长达半个多世纪。近些年来,由于沙丘移动,陈牙机塔才慢慢露出头角。它虽处荒漠地带,但每当正月十五、四月初八等民间节日,参观游玩、焚香祷告者络绎不绝。还有一些佛家弟子,做做道场,诵念经文,以祈求平安。
陈牙机塔
据本地老者传说,陈牙机是个得道高人。他白发小辫缠头,无论春夏秋冬赤脚行走,爱和平民百姓聊天,并同放牧的孩童玩耍。据传说,他用手巾编一个小兔子就会变成真的,让小牧童追赶嬉戏。他平时吃着酒泉九眼泉的水,和朋友相聚时,稍坐片刻,陈牙机就能把九眼泉的水和酒泉城内热腾腾的包子拿来让大家品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