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航天镇万年渠的传说及乡村名称来源

航天镇万年渠的传说及乡村名称来源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航天镇镇村逸史万年渠的传说明朝洪武年间,宋国公冯胜率军西征,平定了河西,在现在的金塔县境内设置威虏、威远二卫。天仓之粮必须从地道运行,才无妨碍。西坝乡乡村取名西坝乡西坝乡,依据水系得名。寓意为村民共同协作、和好相处之意。共和村委会驻老祖宫;第一、二村民小组驻马家沙窝;第三村民小组驻陆家庄;第四村民小组驻宋家庄;第五村民小组驻王家树窝。至2011年底,共和村名仍沿用。

航天镇万年渠的传说及乡村名称来源

航天镇镇村逸史

万年渠的传说明朝洪武年间,宋国公冯胜率军西征,平定了河西,在现在的金塔县境内设置威虏、威远二卫。在这一时期内,威远卫军民已超过千户,他们一面御边,一面屯田。这里虽然傍临弱水,但却没有水渠能把河水引入田里,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弱水白白流去,庄稼因无水浇灌而死去,每年辛勤劳动却收获无几,远远不能满足屯垦军民所需的粮食。

据说,当时在屯军中有一名普通士兵姓万名年,文武兼备,聪慧过人,看到这种情况他提出了开挖水渠,引水浇灌良田的想法,这个建议得到了全体军民的响应,于是便上报威远卫长官。威远长官给予准许并命万年率领军民修渠引水。万年领命后,亲自察看地形,设计路线。开工以后,他身先士卒,并体恤军民,因此深得民心。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一条长四十余里的水渠修成了,大家给水渠取名叫“军魂渠”。

渠修成后,滔滔的河水被引入了农田,从此庄稼再也不怕被旱死了,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万年因修渠有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渐渐地名声超过了长官,这使得威远卫长官非常恼火,越来越嫉妒百姓们对万年的爱戴,暗想:“万年这小子,智谋过人,今日不除,他日恐为后患。”于是,威远卫长官偷偷给朝廷写了一道奏折,诬陷说:“治下有一军卒姓万名年,臣令其率军民开渠引水浇田。渠成后,其私自起名‘昏君渠’。此名一出,众皆和之,侮吾皇万岁,实为图谋不轨,犯上作乱,罪在不赦,请万岁定夺。”奏章送达朝廷,皇帝阅后龙颜大怒,提起朱笔,批了一个大的“斩”字。御旨一传到威远卫,长官容不得万年有半句辩解,便将万年押到渠边斩首。屯垦军民见此情境,悲愤至极,纷纷为万年打抱不平,但也无可奈何。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含冤而死的开渠英雄,便把“军魂渠”改名为“万年渠”。随着历史的变迁,“万年渠”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双城乡政府就坐落在当年的“万年渠”上。

天仓的传说天仓,即粮仓。相传古黑水两岸,土地肥沃,盛产稻麦,西王母及众神的口粮都由这儿提供。所以,西王母在此修建了一座大粮仓,专门用来贮藏粮食,天仓便由此而得名。

天仓、石佛寺、沙门子的传说天仓乡在金塔县城东北102公里处的黑河西岸,在距天仓大庙(五分庙)背后偏北的西山山坳有一石佛寺(现寺庙已无存),附近有二杰、沙门子等村,这里流传着有关天仓、石佛寺和沙门子的不少神话传说

很早以前,北海里出现了作怪的蛟龙,二郎杨戬奉玉帝旨意率部下界把蛟精征服了,只是还有许许多多筹集来的粮食没有吃完,就把粮贮藏在天仓里,派神荼郁垒巡查,并把哮天犬拴在天仓门口防盗贼。

再说西方佛祖,慧眼发现东土沙洲鸣沙山佛光普照,便派佛徒悟性沙弥到鸣沙山一带,度量形势,开凿佛洞,以扬佛法。悟性到鸣沙山一看,果然一片佛地风光,沙成陡壁,并不移动,沙石凝结,坚固成岭。要凿洞佛,因势象形。悟性就化成了一个云游僧人,四方召集人力,要在这沙丘石壁间凿成一千个石洞,塑像画神。四方招来的匠人、民伕等愿出力的工匠不下千人,这吃饭就成了问题。悟性自己无法解决,就去求救于佛祖。佛祖又去与道教祖师商议,欲借道祖存放在天仓的米粮百担。道祖李老君毫不吝啬,满口答应,并说:“三教原来是一家,各教互助,理所应当。”只是那天仓之粮,不敢经风吹日晒,若经风雨之侵,籽质被蚀,人不能食。天仓之粮必须从地道运行,才无妨碍。佛祖要悟性去想办法运粮。

悟性回到鸣沙山,详查地形,决定打石洞运粮,便召集所有石匠,让大家毛遂自荐担任打洞任务,没人应声。最后众人推荐一位技术最高的石匠,这石匠迟疑为难,不敢接受打石洞的任务。悟性对石匠说:“石工师傅,你放心去打石洞吧,我会助你一臂之力的。”石匠这才慨然应诺,去开山打洞。

石匠到指定地点,执凿拿锤用力一凿,山石竟软如泥土,一下就凿开一尺多深。原来是悟性暗吹了仙气,石匠非常高兴,浑身是劲,一锤比一锤用力,再也收拾不住,一口气把石洞从鸣沙山凿到了天仓。山洞通了,天仓里的米粮平安地从石洞运到鸣沙山,解决了工匠的饥饿问题,保证了千佛洞的按期开凿。

再说这位凿了山洞的石匠,在打通山洞时,用力过猛,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去,碰死在了前面的石壁上。此时悟性才后悔,由于自己太大意,没有把法力收住,碰死了石匠。虽属悟性大意所致,但也因石匠闻打山洞迟疑不决,犯了慢佛之罪,洞凿成了,人碰死了,也属报应。石匠一死,众人皆悲,因他功高德重,又不知姓名,就把他称为石佛。为了纪念他专修了寺院,把石佛像塑在正位,寺院就叫石佛寺,山洞就叫石佛洞。

在石匠被冲出洞时,还有许多沙子从洞内涌出,堆在了洞口两边,成了沙丘。只有石匠面前的沙,冲到不远处,成了门户样子,人可行走,故称此为沙门子。

后来,那看守天仓的哮天犬,常舔仓库中的油灯,二郎怒了,把这只天上的大神犬贬到了凡间,变成了小哈巴狗,在石佛洞一带,受凡间的各种饥寒冻饿之苦。狗最爱钻洞,一旦钻进了石佛洞,想回头出来也不能了。它在石洞中走了八十一天,受尽了饥困冻饿之苦,以满“九九”劫数,及至出来,就是千佛洞的一个山坳了。从此以后,人们在修庙时,都要在庙墙上泥个关煞洞,小孩子要是生了小病症,父母爱说“娃又变狗了,领上去钻个关煞洞”。这也是狗钻石佛洞遗留的习俗。

西坝乡乡村取名

西坝乡 西坝乡,依据水系得名。西坝乡驻李家大庄。(相关联的名称:西坝、户口坝、梧桐坝、三塘坝、西坝人民公社、西坝乡)。(www.daowen.com)

雍正四年(1726年),肃州通叛毛凤仪劈山引水,开垦王子庄、东坝、西坝。雍正七年(1729年),设王子庄分州后,按水系和地域划分金塔坝、户口坝、梧桐坝、三塘坝、威虏坝、东坝、西坝、天夹营等地方,各地设农官1人,专司水利。乡约2~3人,管理民政、赋税和差役等。

西坝乡人民政府

至2011年底,西坝乡辖金马、共和、双雁、晨光、高桥、张家墩、西红、西移8个村。

共和村 依据人文环境取名。寓意为村民共同协作、和好相处之意。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共和村设5个村民小组。共和村委会驻老祖宫;第一、二村民小组驻马家沙窝;第三村民小组驻陆家庄;第四村民小组驻宋家庄;第五村民小组驻王家树窝。至2011年底,共和村名仍沿用。

高桥村 依据地理环境和建筑特征取名。因张家沟、姜家北沟、俞家东沟从村子中央分叉,在三个沟分叉处,搭建着一座很高的木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要从这座桥上经过,因此,人们便将这个地方称为“高桥”。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高桥村设7个村民小组。高桥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罗家庄;第一村民小组驻台台庙;第二村民小组驻张家沟;第四村民小组驻俞家东沟;第五村民小组驻姜家北沟;第六村民小组驻葛家庄;第七村民小组驻红柳滩。至2011年底,高桥村名仍沿用。

三五分村 依据水系分段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三五分村设4个村民小组。三五分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义学桥;第一村民小组驻下五分庙;第二村民小组驻三六分;第四村民小组驻马家井湾。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并入共和村。

张家墩村 依据文物古遗址“张家墩”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张家墩村设5个村民小组。张家墩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刺湾子;第一村民小组驻牛王宫;第二村民小组驻张家墩;第四、五村民小组驻芦家大庄子。至2011年底,张家墩村名仍沿用。

西头村 依据水系分段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西头村设5个村民小组。西头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大墩沟;第一、二村民小组驻东仰沟;第四村民小组驻阎家庄;第五村民小组驻南九分。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金马村、前进村一组合并为金马村。

金马村 依据人文环境取名。因很早以前,当地人把富有的标准指代为“家中有个金马驹”,这里寓意为期盼富有。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金马村设5个村民小组。金马村委会及第一村民小组驻白芨芨屯庄;第二村民小组驻李家北庄;第三村民小组驻金马圈;第四村民小组驻芨芨槽子;第五村民小组驻树窝子地。西坝乡林场驻大碱岗。至2011年底,金马村名仍沿用。

晨光村 (原名西红)。依据人文环境取名。寓意为早晨太阳照耀着村子,光芒万丈。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晨光村设8个村民小组。晨光村委会驻宋家沟闸;第一村民小组驻六分庙;第二村民小组驻骆驼圈桥;第三村民小组驻三分墩下;第四村民小组驻肖家楼庄;第五、六村民小组驻王家东庄子;第七村民小组驻西红大庙;第八村民小组驻罗圈沟。至2011年底,晨光村名仍沿用。

前进村 (原名生地湾)。依据人文环境取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乘胜前进。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前进村设3个村民小组。前进村委会驻白肚子岗;第一村民小组驻总岔;第二村民小组驻李家沟;第三村民小组驻东沟。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前进村一组与金马村、西头村合并为金马村;前进村二、三组与晨光村合并为晨光村。

西移村 依据人文环境取名。(相关联的地名:西移庙)。寓意为村子向西迁移。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西移村设7个村民小组。西移村委会驻南沟沿;第一村民小组驻马家地;第二村民小组驻贺家大庄;第三、四村民小组驻杨家墩;第五村民小组驻西移庙;第六村民小组驻杨家大庄;第七村民小组驻杨家北庄。至2011年底,西移村名仍沿用。

西红村 (原名红沙滩)。依据人文环境取名。因红沙滩坐落在西坝乡的最西边,寓意为夕阳西下,红沙滩上庄稼长得格外茂盛。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西红村设7个村民小组。西红村委会驻公地湾;第一村民小组驻李家高庄;第二村民小组驻西红屯庄;第三村民小组驻东官地;第四村民小组驻李家老庄;第五村民小组驻仲家地;第六、七村民小组驻西官地。至2011年底,西红村名仍沿用。

二分村 依据水系分段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二分村设5个村民小组。二分村委会及第二村民小组驻龚家庄;第一村民小组驻西沟尾;第三村民小组驻刘家庄;第四、五村民小组驻罗家庄。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白雁墩村合并为双雁村。

白雁墩村 依据文物古遗址取名。相传,在本地修筑烽燧时,有许多只白雁,夜间栖息在此墩上,人们就把这座烽燧称其为“白雁墩”。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白雁墩村设5个村民小组。白雁墩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五石五;第一村民小组驻中贴;第二村民小组驻下帖;第四村民小组驻王家北庄;第五村民小组驻甘家庄。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二分村合并为双雁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