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居延丝绸古道: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国际大通道

居延丝绸古道: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国际大通道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居延丝绸古道“居延丝绸古道”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之一。由于“居延丝绸古道”偏离当时经济发达的农耕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其利用程度远不及阳关“丝绸之路”。汉代居延地区商贸流通的驿道——居延丝绸古道元代的居延丝绸古道元朝把居延地区视作保障河西的边防重地。沿居延丝绸古道开辟了通往西方的驿运大道,时称“北大路”。“居延丝绸古道”在南北交通中

居延丝绸古道

“居延丝绸古道”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之一。过往使者、出塞将士、商旅行贾、僧人骚客以及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民众移居,在“居延丝绸古道”上东来西往,使本来富于混融色彩的居延地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居延,为河西走廊中段之北部咽喉,境内有沿黑河通向南北的大道,东有合黎山为天然屏障,北有狼心山和孤红山自成锁钥,具有近屏河西,远控天山黄河之势,是汉中央王朝与匈奴领主激烈争夺之地。

汉代的居延丝绸古道“居延丝绸古道”位于阳关“丝绸之路”以北的沙漠、戈壁、草原地带上。居延绿洲是居延东西古道和居延南北古道的十字路口。“居延丝绸古道”在历史上,特别是战乱、丝绸之路“三绝”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居延丝绸古道”偏离当时经济发达的农耕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其利用程度远不及阳关“丝绸之路”。

关于“居延丝绸古道”的记载,始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第二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由“居延丝绸古道”而开辟河西四郡。这是有关“居延丝绸古道”东段(今鄂尔多斯高原至居延绿洲)的史料记载。《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对此事件的记载更加详尽:“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上曰:‘骠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逐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角乐得(今甘肃张掖西北)’。”此次进军路线大致为:从今甘肃庆阳出发,向西北行过古萧关,抵达富平县(今银川平原,汉属安定郡),沿黄河北行,在朔方郡窳浑县(今内蒙古磴口境内)出鸡鹿塞(今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山口),过钧耆,西北穿越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两座沙漠北缘的戈壁、荒漠,到达居延,沿弱水南进,终达角乐得城。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于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匈奴袭击酒泉郡,杀酒泉都尉。同年,汉武帝起用前伏波将军路博德为强弩都尉,驻守居延,增筑“遮虏障”等防御设施。

《汉书·李陵传》载:“天汉二年,李陵率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汉军在浚稽山与匈奴3万骑兵交战,因寡不敌众,汉军循“龙城古道”向居延塞退却。由此可见,沿“居延丝绸古道”北段出行,接龙城古道,便可直达匈奴单于王庭。

唐代的居延丝绸古道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中原发生“安史之乱”,朝廷无暇西顾,吐蕃贵族乘机侵占河西各州,阳关“丝绸之路”受阻,西域长安的联系被切断。唐朝在西域设置的北庭节度使(今新疆吉木萨尔)和安西节度使(今新疆库车)便假道于北方回鹘路(即居延古道西路,当时居延地区及以东的阿拉善高原,均属回鹘占据范围)到达长安。吐蕃占据河西不久,张议潮在敦煌聚众起义,驱逐吐蕃,在瓜州(今甘肃安西)和沙州(今甘肃敦煌)恢复了唐政权。张议潮遣使,沿居延丝绸古道,过镇朔墩、肩水金关到天德城(今内蒙古包头西北),抵达长安报捷。

宋、辽、西夏时的居延丝绸古道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西域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遣使至开封(今河南开封)通好,宋朝派遣以王延德为首的使团前往答聘。由于当时阳关“丝绸之路”再次受阻,宋朝使团便踏上东西居延古道,出鸡鹿塞,趋居延,奔马山(今甘肃酒泉北),经巴里坤湖(今新疆博格达山脉北麓)至伊州(今新疆哈密),向西抵高昌。辽代末年,首都析津府(今北京)被金兵所困,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沿东西居延古道,抵达中亚寻思干(今撒马尔罕),建立西辽国。西夏立国之初,在“居延古道”要冲位置设立黑山威福军司(今甘肃省金塔县航天镇境内)。(www.daowen.com)

汉代居延地区商贸流通的驿道——居延丝绸古道

元代的居延丝绸古道元朝把居延地区视作保障河西的边防重地。沿居延丝绸古道开辟了通往西方的驿运大道,时称“北大路”。沿途设立驿站,由边防直通京师。与驿站相辅的还有急递铺,用于传递军事信息和政令文书。当时,西北地区(今新疆北部)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朝廷只准许经“北大路”过威远城(今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沿居延古道通行,居延成为当时最为繁华的地区。

元代东西交通大开,西方波斯、大食、印度和伊尔汗国的大批商人来中国内地经商。西方诸国来中国朝贡的使节、僧侣、商团,大都取道于居延丝绸古道。1274年,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前往大都觐见元朝皇帝忽必烈旅途中,路经肃州(含今金塔),沿着居延塞防线,过肩水金关到长安。《马可·波罗行记》一书记载肃州一带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及宗教活动。

明、清时的居延北大路北大路,即草原丝绸之路之一段(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到甘肃肃北马鬃山沿中蒙边界的一段)。草原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线。从中国内蒙古草原的河套附近向西北经古居延海,越过阿尔泰山,沿额尔齐斯河,穿过南西伯利亚草原,再往西到达黑海北岸地区。这也是元代诸部族、汗国及中亚、西亚各国朝觐和通使到大都之路。

明代,居延一带既是国防前哨,又是中西交通的要冲。明初,居延地方归陕西管辖。威远卫,治所威远城,下辖威远、天仓、平朔、毛目四所,其境域东至毛目东山,西至金塔北山和夹墩湾,南至镇夷,北至青山头。当时主要防御对象是鞑靼人。甘肃省金塔县航天镇营盘村的芮公营就是当年游击将军芮钊“专司攻守”的驻军营地。据《金塔文史资料》记载:“当今河西新湖内外及航天城为中心的老树窝一带,就是威远卫。”有资料记载,在羊腰子山(又名缠腰子山)上眺望远方,视野清晰,利于警戒防守。在汉代时立旗七杆,目标明显,便于来降者辨认。山左山右,有黑河通道两侧延绵一二百里的毛目东山和金塔北山隔河相望。威远城就在山的南坡脚下。羊腰子山北面是一片平坦川地,约20公里处是炮台山、龙峰山、虎脊山、青山头西山和东山,并有纵贯东西的北大路(辙迹尚存),此乃元代西北(含今新疆)诸部族往来大都(今北京市)的大道,也是明初进犯者或来降者的必经之路。

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吐鲁番将领牙木兰开始归化内附。吐鲁番族和汉人亲密相处,共同促进了王子庄(今甘肃省金塔县)经济、文化的发展。金塔寺和毛目城成为往来客商的交易中心。

“居延丝绸古道”在南北交通中亦具有重要地位。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与西南民族交往,大多是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南行,沿黑河过甘肃金塔县境至张掖,再经过民乐县,穿过扁都口,进入青海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