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期寺
曾期寺,坐落在山南地区桑日县曾期乡所在地,藏语中的“曾期”是“水塘之外”之意,因寺院建在村中一个水塘外而得名,所以寺院所在村庄也引用了寺名而称曾期村,以前很多文献上误译为“真纠”。
10世纪,西藏佛教历史进入后宏期,当时继宁玛派之后噶当派僧人噶米·云丹雍仲修建了曾期寺,该寺在建筑风格上吸收了一些早期寺院的形式,所以具有明显的早期寺院建筑特点。例如其主殿大门与吐蕃时期所建的桑耶寺主殿大门极为相似,建有门阙,佛殿有甬道等。1393年前后,宗喀巴大师云游卫藏时,在曾期寺讲经,在当时沃卡宗本南喀桑布的资助下,对曾期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并在维修开光典礼上大传律法。宗喀巴改革宗教,创建了格鲁派后,曾期寺也就改奉了格鲁派。这以后,曾期寺就没有经过大的维修。(www.daowen.com)
现存的曾期寺主殿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经堂有内外两重大门,外门建有门廊、门阙、门闩为钹形,直径21厘米,两门之间距离为1.6米,内门门闩亦为钹形,直径18厘米,两门之间画有壁画,因脱落严重内容不详。两门闩楣均绘有莲花。曾期寺在经堂进深门间,宽五间共12根木柱,在第三、四排柱子之间是天井,柱头绘有莲花纹、文殊佛、观音等像,柱栌一般绘的是莲花纹,有的也刻有佛像,因所刻佛均为透雕,目前已毁。经堂的横梁上绘有龙凤戏图,所绘图案色彩艳丽,栩栩如生,这些图案从某种角度上比一般佛教绘画手法繁锁,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在经堂的四壁上,绘的是护法神,佛本生故事及一些佛教大师的画像。这些壁画大部分者是十一、十二世纪所绘。经堂尽头是曾期佛殿,与佛殿在门并排的两边是佛殿甬道的进出口,原来在甬道两边的墙壁上绘有壁画,但因甬道拆除后,风吹日晒,壁画已面目全非了。原寺佛殿高两层,二层与佛殿相应的殿堂也有甬道,但这一层现已拆除,底层佛殿进深4间,宽3间共6柱,没有佛台、佛龛,与一般寺院佛殿不同的是,佛龛立在殿中偏后的位置上,而不是紧靠后墙。佛龛内主供三世佛站立塑像,与高大的殿堂相比,三尊主供佛因显得过小而很不相称。佛殿内无壁画,这也是依照早期寺院的一个特点。
曾期寺大经堂内,佛殿内的每根木柱下都有很大的柱基石,基石高30厘米至50厘米不等,直径在60厘米左右,基石上刻有浅雕仰莲纹。主殿东面约20米处是原寺佛宫,其建筑与主殿平等均为坐北向南。佛宫高两层,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有门廊,进入大殿需上一个高1.2米的石阶,石阶以下是佛宫半地下式的库房,因该建筑倒塌已无法得知内部情况。曾期寺僧舍已全部被拆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