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色切寺:龙坪村南侧的藏传佛教寺庙

色切寺:龙坪村南侧的藏传佛教寺庙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色切寺色切寺,坐落在山南地区隆子县新巴乡龙坪村南侧。由坎·觉切仁钦活佛主持寺务,由此传承六辈活佛,直至1959年民主改革。

色切寺:龙坪村南侧的藏传佛教寺庙

色切寺

色切寺,坐落在山南地区隆子县新巴乡龙坪村南侧。寺院建在一高台地上,南临陡坎,海拔3850米。该寺为宁玛派活佛多杰坚赞重建的寺院。

一、历史沿革

色切寺历史悠久,其始建年代约当佛教“前弘期”后期,到“后弘期”时由强珍·多杰坚赞活佛重建,信奉宁玛派;至第九世达赖隆多嘉措(1805—1815)时期,该寺改宗格鲁派。由坎·觉切仁钦活佛主持寺务,由此传承六辈活佛(即坎·觉切仁钦、崔真旺杰、珠巴旺布、强巴·赤列朗杰、亚美·赤列朗杰、罗桑坚赞·丹边旺久),直至1959年民主改革。兴盛时有僧侣160人,民主改革前仍有僧侣98人,是隆子地区格鲁派六大著名寺院之一,由查乌寺统辖,现有僧侣10余人。

二、建筑规模(www.daowen.com)

色切寺面积为30000平方米(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原建筑多为废墟,仅存经堂大殿。原建筑群由药师佛殿、曲康厦、卓玛拉康、朗日拉康、祖布拉康、聂章、灵塔及扎厦等组成。现存经堂大殿位于建筑群西南隅,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墙体用石块叠砌,坚实方正,檐部饰有边玛草,檐角以十字形斗挑出。大殿高两层,底层由门廊、经堂、佛殿、护法神殿等建筑组成。门廊面积21平方米(阔7米,深3米),有柱4根,三面墙上绘有壁画,内容为四大天王、六道轮回图等。经堂位于门廊之西,东面辟门,面积384平方米(面阔9间8柱24米,进深6间5柱16米),立柱方形,平面呈网格状分布,柱距2米×2.8米,中心4柱直通上层构成天井,上有亮棚可通风采光。

三、绘画艺术

经堂四壁遍绘壁画,其中东壁南段绘有金刚持,其右侧有三排图案:中排为小化佛坐像,结跏趺坐于莲台,结各种印相;上、下两排则分别绘有吐蕃王朝各王系及佛教各教派的重要道次传承人物肖像。南壁东起绘有无量寿佛化佛小像100尊,其西又依次绘有第一世达赖根敦珠巴(1391—1474)、第二世达赖根敦嘉措(1475—1542)、宗喀巴师徒三尊、骑马护法神常醒、救八难度母等,两端主尊绘有释迦牟尼,其左右侧分别绘有小千佛坐像。西壁壁画有早、晚期之分:早期壁画为宁玛派时期的作品,位于西壁北段,面积约8平方米,内容为莲花生大师及其化身像共8尊(即“莲花生八号”:释迦狮子、莲花生、日光、狮子吼、忿怒金刚、莲花金刚、莲花王、爱慧);晚期壁画为格鲁派时期的作品,从南至北依次绘有释迦牟尼佛、十六罗汉、药师八如来、释迦牟尼传记及“六严二圣”等内容。北壁两段绘有小千佛,中端绘有莲花生大师像,东段和北段绘有小千佛,历代吐蕃王系及后弘期各主要教派的道次传承。此外,在亮棚三面壁上绘有一世、二世达赖肖像,无量光佛,宗喀巴弟子三尊,救八难度母及该寺创寺活佛及其转世系统等。壁画色彩艳丽浓重,运笔流畅匀称,具有明代西藏壁画的风格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