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萨迦寺:藏传佛教文化宝库及观光胜地

萨迦寺:藏传佛教文化宝库及观光胜地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萨迦寺在我国历史上及藏传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西藏佛教文化的宝库之一,也是国内外游客观光览胜的圣地。从而形成了以萨迦大寺为主,向四面建立子寺的新局面。萨迦寺也成为代表元朝中央政权统治藏族聚居区的地方统治机构。萨迦寺古井二、建筑规模萨迦寺由南北两寺组成,仲曲河横贯其间,北寺坐落在仲曲河北面的山坡上,由萨迦派创始人款·贡却杰布建于1073年。

萨迦寺:藏传佛教文化宝库及观光胜地

萨迦寺

一、地理位置及名称来由

闻名遐迩的萨迦寺,坐落在日喀则地区之萨迦县重堆本波山下,海拔4316米。萨迦的“萨”,藏语意为“土”,“迦”藏语意为“灰白色”,“萨迦”即为“灰白土”之意。以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的岩石,风化如土状而得名。

萨迦寺

萨迦寺正门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中心寺院,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不丹、尼泊尔等地有分寺共150座,僧侣1万余人。在萨迦地方王朝时,这里曾是西藏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出现过萨迦班钦贡噶坚赞、八思巴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对祖国的统一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萨迦寺在我国历史上及藏传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西藏佛教文化宝库之一,也是国内外游客观光览胜的圣地。寺内所藏的历史、宗教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文物巨丰,被誉为我国的“第二敦煌”。

萨迦王朝兴盛时期,萨迦教法传遍了卫藏、安多、康区以及蒙古、汉族等地区,兴起了广建寺院、广收弟子的热潮。从而形成了以萨迦大寺为主,向四面建立子寺的新局面。萨迦寺也成为代表元朝中央政权统治藏族聚居区的地方统治机构。该寺组织严密,等级分明,制度完善,戒律森严,培养出了享誉藏蒙的一大批高僧大德。后期,虽然萨迦派随着大元帝国覆灭而衰落,但其教法传承还是延续了下来,迄今不仅流传于藏区,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萨迦寺大殿

萨迦寺建筑上的宝瓶

藏历第六饶迥木马年(1354年),帕竹万户长、司徒绛曲坚赞(1302—1364)占领萨迦寺,萨迦王朝宣告灭亡。在新的帕竹地方政权体制下,萨迦派政治上虽然衰落了,而在宗教传承方面并没有中断。萨迦派的一些高僧们开始反省,恢复宗教活动,并加强佛法的修习,努力培养人才,注重修建道场,使萨迦教法得以流传下来。

城墙与僧舍

教法传承上出现了显宗和密宗两个流派,修习内容各有偏重,各有修习道场,各有延续传人,形成了萨迦教法后期弘传佛法的重大特点。在显宗方面,有两个支派,一个是仁达哇·循努罗哲,另一个是雅楚·桑吉贝、绒敦·玛微僧格以及强钦饶贤巴·桑吉佩系统。他们的思想是最具代表性的。萨迦派的显教方面出现了不少重要的高僧大德,成绩斐然,他们先后创建了那烂陀、图旦色多坚、绛钦曲德寺、哲域结蔡寺、达那图旦南杰寺、曲科伦布寺和夏日寺等,扩建了昂仁寺,开辟了新的修法道场,在原来倡导的阿赖耶识基础上,另辟蹊径,加强对其他尤其是中观应成派思想的学习和传播,使萨迦派在失去政治权势后,宗教活动趋向繁荣,学术思想日益活跃。萨迦派在密教方面也活跃着一批人,推衍着道果法,以艾旺曲德寺、多杰丹寺和图旦格佩寺为主要活动场所,形成了俄尔、贡噶和擦尔钦三大支派。

萨迦寺古井

二、建筑规模

萨迦寺由南北两寺组成,仲曲河横贯其间,北寺坐落在仲曲河北面的山坡上,由萨迦派创始人款·贡却杰布建于1073年。经历代萨迦高僧的苦心经营,得以不断扩建,沿仲曲河北岸层层修建,鳞次栉比,十分壮观,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寺院主要建筑有古绒宫殿、东院、胜乐宫、都却宫、仁钦岗宫殿等。

初建时,北寺只有古绒森吉噶波颇章和森康娘巴宫殿,森吉噶波宫殿的门叫做古绒查廓,故名古绒寺。古绒宫殿高三层,每层面积约450平方米(30柱),第一层作为书库;第二层勒玛拉康,主供用合金制成的度母像;第三层为款·贡却杰布的卧室,内设护法殿。

森康娘巴,意为“旧宫殿”,亦称“拉章夏尔”,即东院,位于古绒宫殿东侧。高两层,坐西向东,下小上大,下层面积约50平方米,上层面积约100平方米。下层的修行洞非常著名,曾有许多著名高僧大德在此洞修行过。

萨迦寺大殿塑像

胜乐宫殿,古绒宫殿西侧为萨迦派第二代祖师索南孜摩所建,分上下两层,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曾为索南孜摩的寝官。

邬孜娘玛佛殿,坐落在森康娘巴宫殿西侧,为第三代祖师扎巴坚赞所建,由上下两层构成,底层由前廊、经堂、佛殿三部分组成,经堂面积约400平方米(16柱),内供萨迦历代法王、高僧雕像和三世怙主像,侧供萨迦五祖和索南坚赞灵塔,尤为珍贵的是用金粉书写的一套《甘珠尔》和传说是吞弥桑布扎亲手书写的十二部《般若经》。经堂里面的壁画主要有集密、胜乐、金刚持、文殊菩萨、赤松德赞、寂护、莲花生等本尊、上师画像。

细脱措钦大殿,又称细脱格贝玛,由扎巴坚赞所建,大经堂面积约2500平方米(100柱),曾作为全寺僧人集会之地。经堂内的护法殿中供着吉祥天女和其他怙主神像。经堂前为辩经场。

细脱宫殿,由第一任萨迦本钦·释迦桑布主持修建。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高达四层,每层面积约150平方米,从上到下分别是忿怒护法殿、克却依怙殿、克却喇嘛拉康和乃琼拉康,主供骷髅依怙和萨迦派历代住持像以及其他佛、本尊、罗汉、高僧像,曾作为萨迦地方政府所在地。八思巴曾对细脱拉康进行扩建,依山而建,高达九层,有103级石台阶围绕细脱拉章。都堆依怙殿,高四层,每层约90平方米;库房、囊却、旺康森琼、八市护法殿、森琼色扎、结喀拉康、聂仓勒孔、噶玛护法殿、耶仓康、强追勒空、尼奔夏、朗杰康萨、扎仓曲奔等十四个殿堂,呈U型排列。

萨迦寺最大的经书

都却拉康,也叫都却宫殿,坐落在细脱宫东侧,是释迦桑布按照萨班的意见修建的,贡噶桑布时,全部竣工。整座宫殿坐北向南,高达三层。第一层设仓库;第二层为护法神殿,面积约400平方米(16柱),主供阿旺贡噶仁钦所作桑耶寺的护法神孜玛惹七兄弟的面具和战器;第三层为办公场所,是历任都却拉章住持的卧室。

萨迦寺藏文简介

仁钦岗拉章,位于都却拉章的东边,是第二任本钦贡噶桑布主持修建的,曾作为仁钦岗系统的府邸,索南坚赞以后改之为尼姑庙,“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87年恢复宗教活动,1989年国家拨款修建。原拉章由大殿、护法殿和吉康组成,大殿坐西向东,面积约300平方米,主供铜制文殊和金刚持像,以及强巴多吉、索南坚赞的灵塔。护法殿高两层,每层面积约100平方米,底层主供怙露依怙、吉祥天女等护法神像,上层是卧室。吉康面积约700平方米,内设拉章总务机构。

萨迦寺大殿经墙

围绕以上几座宫殿、佛殿修建的有德却宫、甘丹宫、素康宫、格贝宫、仲琼宫、扎拉宫、都顿塔、灵塔群、南杰佛殿、宇妥殿、宇妥依怙殿、都康佛殿、西塔殿、格西玛、东饶佛殿、桑阿德钦林殿、扎西扎努、扎西扎夏、夏珠佛殿、尼达佛殿、夏丹佛殿、森琼增林温巴、欧噶德钦、西怙主殿、措康和曲赤钦姆殿等28座。

北寺历史上曾作为萨迦派的主寺,号称有大小经堂108座,萨迦历任法王基本上在北寺居住,成为政教中心,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夷为平地。如今人们所说的萨迦寺是指现存的萨迦南寺,被誉为“第二敦煌”。该寺和北寺隔仲曲河相望,整个建筑群呈四方曼荼罗形状,为典型的城堡式建筑。寺院被高大厚实的城墙围绕,城墙四角建有碉堡,四面城门筑有城楼,城墙上有女儿墙,该寺初建后只是作为帝师八思巴的驻锡之所,萨迦派失去地方政权后,逐渐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北寺被毁后,萨迦南寺也就自然成为萨迦派的主寺。

南寺最早的建筑是拉康钦布,亦称大佛殿或天成殿,是南寺的主体建筑。1268年,由第一任本钦·释迦桑布奉八思巴的旨意创建。贡噶桑布继任本钦之后继续修建,在任期内建成了大殿的底面、顶层和内外围墙,并建造了金质屋脊宝瓶、鎏金观世音菩萨像以及大殿回廊壁画;也在北寺修建了仁钦岗拉章、拉康拉章等。迄第九任本钦阿迦仑扎西时,建成了大殿的柽柳女墙,并按照达尼钦布桑布的意愿,在天窗八柱、大殿顶层等处彩绘了不同形式的坛城639座,还修建了外围墙和北寺围墙等。

拉康钦莫由门廊、大经堂、欧东仁增拉康、普巴拉康、次外拉康、格尼拉康、拉康拉章、喇嘛拉康和雪扎拉康等建筑组成。门廊向东,南北两侧墙壁绘有不动金刚和马头金刚等像。大经堂坐西朝东,呈四方形,大门外凸,四墙不开窗户,长66.4米,宽23.3米,面积1547.12平方米。内有40根粗大的圆柱,分四排,每排十根。其中前排中间四根大柱,被称为“四大名柱”,分别叫“忽必烈柱”[7]、“猛虎载柱”[8]、“野牛牵柱”[9]、“墨血柱”[10],尤以忽必烈柱为最,通高6.6米,直径1.23米。每根都有一段传奇故事。萨迦寺所用的木材都来自定结县,全是柏木。修建时,从内地请来了许多工匠,融汇了汉、藏、蒙建筑风格。

千佛浮雕(www.daowen.com)

拉康钦莫内供大型佛像12尊,佛塔两座,主供的释迦牟尼佛像是八思巴为纪念伯父萨班贡噶坚赞而亲自指导修建的。其右侧依次是文殊胜辩、悬红度母像、释迦牟尼祥焰像、释迦牟尼像、阿旺图多灵塔、喇钦贡噶坚赞的本尊释迦牟尼、右旋白螺、释迦牟尼像和丹增旺毛用金粉手书的《甘珠尔》一套,八思巴用金、银、珠宝粉汁手书的108部《甘珠尔》。

主供释迦牟尼佛像的左侧依次是文殊菩萨像、弥勒怙主像、释迦牟尼佛像、文殊法轮像、释迦牟尼像、释迦阿热玛。中间有萨钦贡嘎·宁布、索南孜摩、扎巴坚赞的宝座,其前是萨迦寺堪布座,略小于三师宝座。

供在主供释迦牟尼右侧中央的水晶宝匣内放着萨迦寺的镇寺之宝释迦牟尼用过的法器,相传是印度的达摩波罗王为感谢汉地国王第哇热之派兵帮助打败外道军队而送的。

拉康绛,即北佛殿,坐落于欧东仁增拉康之内北侧,面阔27.9米,进深11米,占地面积306.9平方米,用两排12根大柱支撑。内供尊胜塔、菩提塔、莲聚塔、天降塔等六座灵塔,其中五座为菩提塔,一座为多门塔,五座大塔高约8.14米,一座小塔高约3.71米,皆为药泥制作。它们是萨迦派非款氏家族僧人的灵塔,自左至右依次是夏尔巴时轮师、曲杰阿旺南杰、夏尔巴·仁钦坚赞、夏尔巴·琼丹、夏尔巴·曲本玛、象雄·曲巴扎西。六十多幅喜金刚、集密、胜乐等密教本尊坛城壁画都是用各种宝石粉末染色制成的,别具一格。还有一幅是萨班贡噶坚赞和阔端王在凉州会晤的历史题材壁画,是北佛殿最珍贵的壁画,它对研究元代历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萨迦寺壁画

普巴拉康,即金刚橛佛殿,坐落在拉康钦莫天井南侧,面积约390平方米,内有10根粗大的柱子,普巴坛城上主供宁玛派尊奉的色普、阳达、赤烈三大普巴。南侧供台上供着由八思巴亲自设计并邀请尼泊尔工匠制作的合金质文殊菩萨像,高达3.75米。左侧供着铜质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通高4.6米,铸造于萨班贡噶坚赞在凉州时期。右侧供奉鎏金铜质无量寿佛像,高1.4米。西、南两壁的木制佛龛内供奉着4137尊各种佛像,其中有释迦佛、无量寿佛、观音、文殊、度母、金刚手、财神、胜乐金刚、密集金刚、怖畏金刚、怙露依怙、般衮谢、萨迦法王等,均系合金、铜质鎏金,高度0.04米~0.45米不等。

次久拉康,位于拉康钦莫前厅二层北侧,面积约177平方米,坐北向南,里面所供的灵塔、佛像都是从北寺的卓玛颇章移来的。供放在北、东两侧的灵塔、像分别是班玛旺堆都旺修的尊胜灵塔、晋美索南仁增贝拉毛的本尊空行母像,内装班钦温波骨灰、莲花生像,内装达钦索南旺布之女骨灰的空行母像,格佩洛布的菩提灵塔,赤列仁钦的菩提灵塔和贡噶仁钦的尊胜灵塔,均为铜质和银质鎏金,用各种珠宝镶嵌。壁画多取材于法王、护法神、莲花生传记和宁玛派高僧传记等。

格尼拉康,在次久拉康南侧(对面),建筑面积约为140平方米,坐南朝北,是供放灵塔的佛殿。南侧自右到左排列着图旦克珠嘉措骨灰的贡噶娘布灵塔,图廓旺堆的菩提灵塔,贡噶索南的菩提灵塔,内供贡噶仁钦骨灰的度母像、阿旺贡噶坚赞骨灰和衣冠的金刚佛像、结桑曲格尼玛骨灰的金刚勇识佛母像、班丹却朗骨灰的文殊菩萨像、丹贝尼玛骨灰的尊胜佛母像和两尊无量寿佛像等,背光均配有各种花鸟、瑞相等。彩绘壁画是长寿佛、财神、弥勒佛、赤松德赞、寂护、莲花生和八思巴等。

拉康孜护法殿,是一座护法神殿,位于拉康钦莫二层西北角,坐北朝南。北壁供台上主供药泥质地的怙露依怙,配供遍作王和吉祥天女。

喇嘛拉康,即上师殿,位于拉康钦莫二楼西北角,坐西向东,由经堂、佛殿、修行室三部分组成。

拉康拉章,又称八思巴宫殿,为第二任萨迦本钦·贡噶桑波所建,位于拉康钦莫南侧,坐西向东,高两层,下层为库房,上层有经堂、佛殿,主供高约两米的银质毗卢遮那佛像,侧供三十七尊金质普明大日如来佛像和十六罗汉药泥像,为尼泊尔工匠的杰作。“文革”期间,拉康拉章遭到破坏,1989年由群众集资重修。

另外,雪扎拉康和坛城殿的规模也比较大,其中坛城殿的坛城壁画为萨迦寺最早的壁画,为第九任本钦阿迦仑扎西任期内所建,当时修造的坛城有639座,现在保留的只有63座。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组织机构

萨迦寺的组织机构原归属萨迦政府组织机构,实行法王领导制,法王下辖萨迦寺、拉章和卓巴。

萨迦北寺为密宗学院,南寺设戒律学院,戒律学院拥有众多庄园,下设廓恰林、达结林、雪波林、嘉茹林、上下香贝林、噶拉林、拉喀林、贡积林、扎西孜林、喀卓布林、布达拉林、叶茹林、尼达格佩林、喀邬林和欧噶夏尔林等十六林。

拉章下有森林堪布、苏本堪布和贝恰,他们下面有大麻金、僧格、御恰巴,最下面设有办事员和轿夫。卓巴由1人担任,僧俗皆可,下辖译仓和聂仓。译仓下设大仲译1人,二仲译1人,三仲译1人,四仲译数人。大卓尼(相当于秘书长)1人,二卓尼1人,三卓尼1人,四卓尼1人,他们下面有学干保,相当于村长。聂仓(管理处)下设俗聂本和聂仓巴2人,扎聂1人,薪本1人,康本1人,正本1人,密本1人。俗聂本下设卡、、本、保、聂仓巴等六大机构设办事员十余人。

四、学经制度

最初萨迦派所学经典内容广泛,密教方面重点学习《喜金刚续第二品》,兼修《桑布扎续》和《金刚》等经续;显教方面以弥勒所著《现观庄严论》为重点;因明方面主修《量决定论》和萨班的《量理宝藏》,但尚未形成一种制度。萨班贡噶坚赞担任萨迦寺法座期间,倾向于对因明学的学习和传授,在学习程序上规定先要掌握所有佛学知识,其次熟练讲辩,最后进行修炼,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自此,热衷于这门学科的学僧越来越多,《释量论》《阿毗达摩集论》《阿毗达摩俱舍论》成了主修课程。从此萨迦派的学术风气开始转变,日趋活跃。1287年,萨迦东院弟子帝师嘉央仁钦坚赞奉命住持细脱拉章(即主持萨迦寺,因为以细脱拉章作为法王府),在任十八年中,首次制定了学经制度和条例,规定每日吹法螺五次,每次五响,每天诵经五次,每次都有规定的念诵经典,其中以萨班的《明藏论》为主。

萨迦寺坛城壁画

14世纪晚期,第二任细脱拉章住持大元国师贡噶仁钦在原嘉央仁钦坚赞规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规定早间法会诵《喜金刚续第二品》,午会诵《阿毗达磨俱舍论》《佛法密意》,晚会诵《释量论》。

15世纪初,大乘法王贡噶扎西坚赞为萨迦大殿制定了修习仪轨,并做出精心安排,使得萨迦派教法日渐昌隆。他本人也是一位严格按照修习程序修法之人,上午修念《甚深道上瑜伽》,次其修念《长寿经》,进行简单修炼直至午时,接下来礼供,祈祷发菩提心。午夜念诵有关朵玛仪轨方面的经典等。每天念诵七遍至二十遍《心经驱魔经》等。傍晚修证喜金刚,亥时修证松堆。自仁钦坚赞和贡噶仁钦的戒规制订后,凡是萨迦派的大小寺院基本上都按规修学。

15世纪以后,随着俄尔、贡噶、擦尔三大支派的相继出现,对所学经典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新的规定。在显教方面,在原三部大论上增加十部,共十三部论,把龙树和月称等人的论著也作为重点学习教材。萨迦寺并不注重学位的考取,有些高僧所得的头衔是学僧对他们的尊号,是对其学问的一种肯定和承认,并非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其他方法获得或授予的。

五、重大法会

萨迦派有两个著名的节日,一个是堆德节,一个是普巴节。“堆德”,在藏语中意为“降魔”,原于每年藏历五月十五在都却拉章前的广场举行,主要跳神舞,以镇妖魔。“普巴”,在藏语中意为金刚杵或金刚橛,原为印度的一种兵器,后被密教吸收作为镇魔的法器。修法时在坛城的四角竖立金刚橛,使道场固若金汤,阻挡一切魔障。该法会于每年藏历七月初八至七月十九在普巴拉康举行。法会期间设普巴坛城,主供色普、阳达和赤列三大普巴,僧人聚会坛城前念诵《金刚橛经》以及相关的咒语。“金刚橛舞”由150余人表演,首先表演者围场跳三圈,取名“赛西愧宁巴”,意思是平整场地。接下来按顺序表演多杰吉钦、多吉江追、多吉嘉章班追勤孜勒巴、内经嘎莫夹角增巴、姐吉赛博夏巴增巴、堆孜玛波加卓准巴、索结降格布赤增巴等内容,严格按照《金刚橛》所规定的舞步和方位跳跃,以示镇伏妖魔,迎请白色夜叉、红色大威德、持链母、绿色阎罗王等本尊护法。

萨迦寺古老壁画

冬季大法会是萨迦派寺院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活动,始于1474年,这年阿强·阿旺贡噶仁钦继任萨迦法王,以“耶当杰多”“赤烈普巴”“戳波”三大护法神为主,配以其他神舞举行法会,规定每年的藏历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为跳神法会时间,以后的历任法王升座典礼与冬季大法会跳神节在同一时间举行。活动内容:法会开始后,首先由三个护法神出场,面具直径约1米,穿戴特长服饰,手持法器;第二,由108人表演,分12组出场,每组9人;第三,喇嘛表演咒币舞、大小喜金刚舞,信教群众表演妖魔和神兵舞,都是武士装束;第四,法会期间进行商贸活动。

六、寺内藏书及文物

萨迦教派除了在国内广泛传播外,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据有关资料介绍,以丹津为代表的一批萨迦派僧人先后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传教,成立了不少研究机构。在印度有“萨迦中心”“西藏佛学院”“萨迦学院”。20世纪70年代开始,孔嘉喇嘛在美国主持创建了“萨迦德钦曲林”“西藏佛法中心”;噶玛德勒在英国创立了“萨迦派佛法中心”;德勒仁钦在法国创立了“萨迦派佛法中心”。这些研究机构的设立推动了萨迦派教法在国外的传播和发展。

萨迦寺,被誉为“第二敦煌”,是由于其卷帙浩繁的藏书。《萨迦寺介绍》说:“此拉康中放着道果方面德格版书籍一百零十三函,《宗喀巴全集》一套《萨迦五祖全集》、《嘉央钦孜全集》、《协钦全集》、《俄尔钦全集》等,共计七百函。”在整个拉康钦莫大殿内所藏经书主要有“《甘珠尔》、《丹珠尔》、《帕巴杰东巴》(金环经)、《宗教源流》、《怛特罗部》、《道果》、《量释论》、《萨迦更崩》、《萨迦历任法王传记》、《普巴经》、《释迦传记》等,涉及有关文学、医学、历史、哲学、天文、历算等藏文经卷2000余部,总计藏书约45000多部”。萨迦寺藏书中,大多是宋元以来的抄本或手稿。尤其是被人们称为佛经珍品的贝叶上的梵文佛经,每副叶片绘有四幅佛教彩色插图,原藏有100多部,每部100~200张,现珍藏八部,“尤以《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为最。皆是长方形,最大的长61厘米,宽6厘米,最小者长19.3厘米,宽5.5厘米”,实为稀世珍宝。在所藏经典中,除105部那塘版《甘珠尔》外,其余都是用金、银、珍宝粉研制书写而成。尤其是北墙脚经橱中的《帕巴杰东巴》金环经,长1.8米,宽1.2米,高0.7米,全部由金汁书写而成。经板两端安有铁环,四个壮汉才能提取。其中,所谓“雅觉玛”和“泽觉玛”,意思是需要用牦牛和骡子驮运的经书。

除此之外,萨迦寺还珍藏着丰富文物,其中有历代皇帝赠送的陶器、盔甲、宝刀、法器、法螺、印章、锦绸缎和金铜质各种佛像,仅瓷器约100多件,也有各种宗教题材和山水花卉图案的珍贵唐卡约280轴[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