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隆寺
达隆寺,全称“达隆塘寺”,坐落在拉萨市林周县境内达龙乡的恰拉山麓,是达隆噶举派的祖寺。达隆寺由达隆塘巴·扎西华[42]于1180年(南宋淳熙七年)创建,弘传噶举教法。他的教授虽出自帕竹噶举系而又有独特之处,因之从此寺传出的法门遂称“达隆噶举派”。1276年(南宋景炎元年)又派僧人桑杰温在昌都类乌齐地方建类乌齐寺,为该派在康区的主寺,称为“下塘”,称母寺达隆寺为“上塘”。据《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吉祥达隆塘寺内的佛教的圣迹遗物多至不可胜计。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达隆塘巴大师的茅篷内有曾经开口显过圣的神像。大殿上层有仲敦巴大师像,像上的头发还在生长,如是等等非常神奇之物难以细数。”
达隆寺全景
达隆寺大殿
达隆巴去世后由他侄子古雅哇·仁钦贡波(1191—1236)继任达隆寺的堪布。仁钦贡波11岁时出家为僧,13岁时到达隆寺拜达隆塘巴为师。20岁时达隆塘巴去世,他继任该寺堪布,在寺院先造了一座约1肘高的银塔,继又造了一座大银塔,在塔的日坛(塔颈)中供奉有用黄金17两铸造的帕木竹巴大师像。又建造灵塔两座,在有银伞盖的日坛银斗龛内供奉有达隆塘巴大师像;还建造了达隆塘巴的大银像,因寺内的佛像、经典太多,又修建了一座宽敞雄伟的大殿。同时,他对僧舍也进行了修葺,使僧人由700人发展到2800人。仁钦贡波是个善于经营的人,他不仅把达隆寺治理得很好,而且还以契约的形式使农户为他服劳役。据史料记载,他在短时期里就把他的居民从82人增加到5000人。
达隆寺的第三任堪布是桑结雅军喜饶喇嘛(1203—1272),他与八思巴同时。八思巴从北京返藏路过达隆时,曾和他行碰头礼,这在西藏佛教界是地位相等的人所行的一种见面礼,由此可见喜饶喇嘛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喜饶喇嘛死后,他的两个侄子争夺堪布职位,其中的芒嘎那姑汝(1231—1297)因得到八思巴的支持而获胜,正式担任达隆寺第四任堪布。失败的一个叫桑杰温(1251—1294),于1276年到康区的类乌齐建了类乌齐寺,成了达隆噶举在康区的重要寺院。芒嘎那姑汝十六岁时从堪布塘嘉哇和克智扎巴桑波大师出家为僧,聆听《毗奈耶》、《道炬论》等教法,依上师克智钦布闻习《欢喜金刚》、《时轮》、《达隆塘巴的深法》等许多教法。25岁时到达隆寺由堪布汤嘎巴·沃色郡勒和阿阁黎堪温巴·仁钦扎喜等人给他传授比丘戒,之后他在寺主桑结雅军处求得《那若六法》和《大手印》等教法,闭关专修16年获得三摩地(意为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1243年登上达隆寺第四任堪布法座。在建造威镇三千大千世界[43]的释迦牟尼大像时,元世祖忽必烈赐予大金元宝6锭,多哇达喜支援马298匹。芒嘎那姑汝主持达隆寺25年,于1297年圆寂后,由高僧温波华桑波担任第五任达隆寺堪布。
达隆寺教主(www.daowen.com)
殿内灵塔及塑像
殿内供奉奇石
到明代时,达隆寺的第九任堪布为达隆·扎西贝孜(1359—1424)。第八任堪布热达纳嘎惹初次见到他,即以手杖对他作加持。扎西贝孜6岁时由轨范师贡巴仁迅教他书法和诵读。11岁时依轨范师仁钦华学习三种续部的教授等。17岁时由仁波且南喀华桑波做亲教师、勒敦仁钦峨做轨范师受了比丘戒,命名为“扎西贝孜·尼玛旺布松贝果恰”。18岁时任达隆寺寺主而转广大法轮。上师仁波且南喀华桑波逝世后,他造了1肘高的银质灵塔、大佛像和许多经卷。他曾被明成祖封为国师,接受过银印和诰命。后患心疾,于藏历第七饶迥木龙年(1424年)圆寂。他逝世后,由高僧索南坚赞(1386—1434)担任达隆寺第十任堪布。索南坚赞46岁时用珍宝建造了一座佛塔,其中的佛像也较其他更为美妙。达隆噶举的传承一直延续到了近代,但在格鲁派的强大压力下,它的势力已是很微弱了。
殿内塑像
殿内壁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