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哲蚌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

哲蚌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哲蚌寺一、建寺历史哲蚌寺,藏文全称为“贝丹哲蚌确唐门杰朗巴杰贝林”,意译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佛像前供有一个法螺,据说是宗喀巴授命绛青曲结建哲蚌寺时赠送给他的法物。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寺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

哲蚌寺

一、建寺历史

哲蚌寺,藏文全称为“贝丹哲蚌确唐门杰朗巴杰贝林”,意译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哲蚌”意为“米堆”、“积米”,全称“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旧译“别蚌寺”、“布赉绷”等。该寺坐落在拉萨市驻地以西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山坳里,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拉萨三大寺之一,系历代达赖喇嘛的主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哲蚌寺全景

拉萨哲蚌寺大殿

哲蚌寺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著名弟子绛青曲结扎西[20](1379—1449)于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在内邬宗宗本南喀桑布(nam-vkhav-bzang-po)的支持下创建。建成后,宗喀巴曾亲往主持开光仪式。17世纪上半叶,第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又进行了扩建。此寺渐形成郭莽、罗色林、德央、夏廓、推桑林、杜瓦、阿巴等7个学院,后合并为郭莽和罗色林两个显乘僧院和德央显密兼修院及阿巴密咒学院等4个学院,此格局一直保持至今。

布达拉宫修复前,第二至第五世达赖都住在寺内甘丹颇章佛宫,都曾担任过该寺的堪布,成为当时格鲁派的统治中心,取代了甘丹寺的地位,后来更成为格鲁派政教合一政权的代称。以后历代达赖俱以哲蚌寺为主持,使该寺位居拉萨三大寺之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格鲁派的甘丹颇章政权[21]

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执政以后,规定各寺常住寺院喇嘛人数的时候,哲蚌寺定额7700人。到解放前夕,实际住寺僧人多达10,000余人,成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僧人最多的寺院集团。在哲蚌寺大兴土木之前,这里只有绎央曲结修法的山洞和小庙,旁有白塔两座。以后大规模的寺院建筑就是以此为中心修建起来的。

二、建筑规模

全寺占地25万平方米,最重要的建筑是措钦大殿、四大学院、甘丹颇章以及50多个康村。有可同时容纳7000多名僧人诵经礼佛的183根明柱的大经堂,占地4500多平方米。大殿及主要经堂内有大量精美的佛像壁画,幡幢庄严,外有金顶、相轮、吉祥八宝巧饰,殿宇层叠,楼阁栉比,佛塔错落,集建筑、雕塑、绘画装饰于一体。宽敞的庭院、巍峨的殿宇、幽深的回廊,参差杂错,布局宏伟,气氛庄严,形成了规模惊人的大型建筑群体。远眺群楼层叠,栉次鳞比,耀金映垩,雄奇壮丽,宛如一座美丽的山城。哲蚌寺的建筑巧妙地利用山坳里一片漫坡地,逐层上建,殿宇联接,群楼耸峙,规模宏大,雄伟壮丽。各个建筑单位又自成体系,结构严密。每个建筑单位大体上可分为院落地平、经堂地平和佛殿地平这样三个地平高程。这样就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步升高的轮廓,使后面的佛殿部分显得巍然高耸。在大殿和主要经堂的外部又采用金顶、相轮、宝幢等加以装饰,使得建筑形体更加丰富多彩。

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石铺广场,面积2000平方米,登上17级宽广的石阶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的经堂,有房221间。其中心升起一层构成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高敞天窗。经堂雕梁画栋,依柱悬幢,帏幔交织,五光十色,加上后面醒目的鎏金铜佛像,盏盏长明油灯,显得十分富丽堂皇。堂内供奉的佛像造型精美生动,特别是正中的文殊菩萨及大白伞盖佛母,高大而精致,佛像的背光、周围的边饰和雕兽造型生动,是罕见的精美艺术佳作。

大殿后部为“堆松拉康”(三世佛殿),三进三间,高达两层楼。前门顶部开有前向高敞天窗,较好地改善了室内采光。三世佛各与其随身二弟子组成一组,置身塔形佛龛中。正中为释迦佛及二弟子,佛龛为三座镀金铜塔。左右两侧为过去佛和未来佛像,佛龛皆为三座银色佛塔。这种佛龛装饰是其他地方极少见到的。佛殿两侧塑以高达丈余的八大随佛弟子形象,神容娴雅,婀娜多姿,妩媚动人。佛殿门内两侧则分塑金刚力士和马头明王。

堆松拉康是哲蚌寺最早的拉康之一,系绛青曲结时期所建,其内现有的建筑和塑像带有浓厚的早期色彩。拉康背后和侧面筑有一周回廊,回廊北段保留着珍贵的早期壁画,回廊出口还存有同治年御笔匾额一方(长3米,宽1.2米,厚4厘米),中心有楷书“输诚向化”4字。堆松拉康的左侧是“弥旺拉康”。其内塑一尊高大的12岁身量的强巴佛坐像,身在下层而头部达于二楼。该佛像由颇罗弥旺出资塑造,故其称为“弥旺强巴”,佛像比例匀称,刻画细腻,形象亲切感人。堆松拉康的右侧是“伦崩拉康”。其内前边有两座较小的白塔为“伦布佛塔”,后部并列三座银塔,中心为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灵塔,高6.16米,北侧为第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灵塔,高5.57米,加上1米高的木制束腰须弥座,通高达6.57米,南边为摄政王灵塔,通高4.6米。灵塔制作精致豪华,皆以银皮包裹,又嵌以珠宝奇珍,仅第三、第四世达赖灵塔就耗去白银14800两。

大殿二楼只有一个“甘珠尔拉康”,余为库房。拉康内所藏《甘珠尔》经典很多,原有3部珍贵藏本:一部为明朝后期云南土司木增所送的理塘版《大藏经》;另一部为清康熙时木刻经文;还有一部是1675年(清康熙四年)第巴·洛桑图登为达赖喇嘛祝寿而用金汁抄录的全部《甘珠尔》经文。

大殿三楼有一小殿叫“强巴通卓拉康”。内供巨型的强巴通真铜像,据说这是强巴佛长到8岁时的身量像,系乃东王应宗喀巴吩咐而造的。塑像颇带几分稚气,为佛造像中的佼佼者。佛像前供有一个法螺,据说是宗喀巴授命绛青曲结建哲蚌寺时赠送给他的法物。佛殿顶部的金顶特殊,建为方形尖顶式。佛殿门上悬挂“穆隆元善”汉文匾额一方,匾上刻有椭圆形篆字图章一枚,文为“大清道光丙午年孟秋之印”,后面亦刻图章两枚:一为“铁穆氏”3字,一为“琦善之印”4字。这块匾额是时任驻藏大臣的琦善在他任满调离西藏的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7月刻制奉献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扶植利用政策。大殿四楼为释迦佛殿,主供释迦牟尼说法像,据说是以500两白银制成的。两旁置银塔13座。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寺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佛殿顶部建有一金顶,为歇山式;金顶下有华丽的斗棋,系借鉴内地建筑营造法式

甘丹颇章:位于哲蚌寺前部左侧,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单元。四周围墙高耸森严,房屋顶部装饰豪华富丽,呈现一种古城堡的建筑风格。甘丹颇章从平面上可分为三个部分。步入前门是一小院,左侧是两层数间办公用房,右侧有一棵虬曲的古树。沿小院拾级而上即登临颇章大院。大院左右和前部是上下两层的明廊建筑和住房,后部为颇章大楼。大楼地平高出大院2米多,高三层:一层经堂佛殿较多;二层是达赖处理政教事务的主要地方,左侧经室中心靠后安放第五世达赖宝座;三层为达赖生活起居之所,有达赖的经室、卧室、讲经说法堂、客厅,并设有卓玛殿、护法神殿等。后宫“贡嘎热”庭院内设经堂,该寺的文物都在此陈列,原系地方政府在此办公之地。甘丹颇章是达赖喇嘛的寝宫,由第二世达赖于1530年兴建。在重建布达拉宫以前,第五世达赖一直住在甘丹颇章宫里,并在那一时期执掌了西藏的政教大权,甘丹颇章也就成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同义语,学术界因之称其为“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遂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的中心。

扎仓既是格鲁派寺院的学经单位,也是措钦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亦称“经学院”。哲蚌寺建成之初,原分为多门院、明惠州、广乐院、闻思州、夏郭院、调伏州和密咒院7个扎仓。由绛青曲结的七大弟子各主持一个扎仓的僧侣学经。后合并为现存的罗赛林、古玛、德阳和阿巴四大扎仓。其中前三个为显宗扎仓,后一个为密宗扎仓。(www.daowen.com)

罗赛林扎仓是哲蚌寺最大的扎仓,面积约1860平方米,包括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面积1053平方米,有柱102根,面阔13间,进深10间。经堂两边经架(长约60多米)壁立,上面摆满各种经典。经堂内的陈设装饰亦极豪华。经堂后面为强巴佛殿,主供强巴佛塑像。佛殿并列3室,前部相通,中室宽11米,进深6.8米,3进4间;左室宽4.7米,进深6.8米,3进2间;右室宽5.2米,进深6.8米,3进2间。佛殿后部供满了各种名目的佛尊,前面仅留狭窄的通道供香客朝拜。该扎仓的僧侣最多,主要来自四川、云南、昌都等地区,辖有23个康村,最高僧官为堪布。

古玛扎仓仅次于罗赛林扎仓,分为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面积985.5平方米(东西长36.5米,进深27米),有柱102根。经堂后部分为3个拉康,即且巴拉康、敏主拉康、卓玛拉康。僧人主要来自内蒙、青海、那曲地区。辖有16个康村。

德阳扎仓面积最小,约952平方米。其经堂面阔7间,有柱62根,面积375平方米。经堂后部为佛殿,面阔7间,进深2间,面积54.74平方米。前部正中辟有棂格式屏门(宽12.1米)。两侧各有1.7米见方的藏室或库房。其左侧为僧舍和厨房,形状不规则。殿内主供维色强巴佛,意为能破除一切穷困的强巴佛。

阿巴扎仓是哲蚌寺的密宗学院,位于措钦大殿右后侧。其建筑方式较特殊:最前部是一封闭式的庭院,庭院四周是僧房,庭院后部为经堂。经堂面阔9间,进深7间,面积467平方米,有柱48根;堂内四壁遍绘密宗题材的壁画。经堂后为结吉拉康,面阔3间,进深2间,面积56平方米,主供结吉佛塑像,高大狰狞,佛的形状恐怖骇人。据说塑像内藏有热洛杂哇(热译师)只差一个指头的全尸,颇有情趣。结吉佛,即胜魔怖畏金刚像,有9头34臂,为密宗三大本尊之一,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传说系大法王宗喀巴亲手塑造的。结吉佛右侧的宗喀巴像,据说也是宗喀巴大师亲手塑制的,其鼻梁端直挺拔,与其他寺院供奉的宗喀巴塑像有明显不同。该扎仓还供奉着密宗大师惹译师多杰扎巴的遗骨。该扎仓是哲蚌寺最早的建筑之一,自1416年破土动工起大约三年以后方才“建设圆满”的。现在的结吉拉康建筑粗厚古朴,佛殿布局严密局促,基本保留了早期建筑的风格特征,是哲蚌寺最宝贵的建筑。

三、寺院组织

寺院管理制度严密,机构建置完备,藏传佛教制度、文化方面的一些重要特征都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管理机构由措钦、扎仓、康村、米村四级组成。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以后,哲蚌寺僧人定额为7700名,为格鲁派各寺之冠。实际人数多时曾上万人。至今法台已延续23任。该寺在格鲁派中较早推行活佛转世制度,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是正式作为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迎进寺院的第一位活佛。除达赖喇嘛这个特殊的最高的活佛转世系统外,还有很多转世系统,如有资格担任地方政府摄政的济咙活佛、策默林活佛、第穆活佛、德楚活佛等呼图克图都有哲蚌寺僧籍;又如,号称“三大活佛”的温杰色、洛僧巴、列隆等在西藏影响很大的活佛,也是该寺罗色林学院的转世活佛。历史上,汉地及蒙古、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很多名僧曾来到该寺学经。在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系统为官者或派往内地的高级僧职人员,多数也系该寺名僧。解放前该寺拥有141个庄园和540个牧场,经济实力强大。

哲蚌寺展佛

寺内设教学、教仪、教务、杂务四大部。寺内原有7大扎仓(学院)即果莽、罗赛林、德扬、霞郭、推桑林、都瓦、阿巴,尔后又合并为果莽、罗赛林、德扬和阿巴四扎仓。其中罗塞林、德扬、果莽三扎仓,以学习显宗教理为主,阿巴扎仓则研习密法。扎仓下设康村,即习经僧侣的住所。桑罗康村为蒙古僧侣的住所;哈木东康村为青海地区僧侣的住所;罗巴康村为四川、昌都地区僧侣的住所。过去康青或蒙古等地的僧人都要到此寺学经,甚至各地初出世的格鲁派的大小活佛也要人进庙培养深造。除了四大扎仓外,寺内的主要建筑有措钦(藏语,意为大集会)大殿、甘丹颇章及康村等。扎仓是西藏佛教寺院的学经单位,也是措钦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扎仓的管理官员是堪布,直属拉基。

罗赛林扎仓是哲蚌寺最大的扎仓,僧侣人数也是最多的。罗赛林、贡玛、德阳3个扎仓都是以学习显宗为主,而阿巴扎仓则是修习密法的扎仓。它的经堂由48根柱子建成,面积只有481平方米。按照格鲁教派的学经程序先显后密,密高于显的原则,阿巴扎仓虽小,但地位却很高。康村是扎仓属下的学经单位和管理机构,主要是根据僧侣原籍所在的地方为单位分设的。罗赛林扎仓下属23个康村,贡玛扎仓有16个康村。有的康村下面再设米村,这是最基层一级的学经单位和管理机构。哲蚌寺的周围都是砂石构成的荒山野岭,不见草木,然而在寺内却有几处树木繁茂的场院,这便是哲蚌寺的辩经场。每个扎仓都有一两个辩经场。辩经场一般选择在扎仓的附近,种上各类树木。主位修有一级一级的辩经台。辩经的时候依次就坐。原则上全寺的僧侣都可以参加辩论,实际能够登上辩经台的人是不多的。经过扎仓和全寺性的大辩经,优胜者便取得了考取格西学位的资格了。

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哲蚌寺这一宏伟建筑十分重视,每年拨专款进行维修。1962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将哲蚌寺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又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重点保护。寺内成立了贫苦喇嘛民主管理委员会。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一方面组织僧侣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也组织他们从事一些必要的生产劳动,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不断改善和美化寺院的环境。过去寺前那一片数十公顷的不毛之地,现在已种上各种果树约一万余株。每到夏秋,绿树成荫,硕果累累,既改造了环境,也改善了生活,逐步成为朝佛和游览的胜地。

四、寺内文物

哲蚌寺是拉萨市乃至全藏规模最大的寺院,其珍贵藏品的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著名的有历代瓷器,寺内所藏甚多,年代有早至宋代者,而以明清特别是清代为最多,种类多属压口杯、小碗之类。各类唐卡,有数百幅,多为明清时代的作品,措钦大殿挂有四幅一组以文房四宝为内容的唐卡,清雅别致。各种经书,数量种类均极丰富,其中有一套经拆装、推封册页的石朱印《大藏经》,共108幅,装在54个特制木箱中,印刷颇为工整,装帧富丽,夹板精致,甚为珍贵。文殊铜境,通高1.29米,两面錾刻文殊坐像,像极优美生动;镜有华丽檀木圆雕镜座,雕刻精细,造型精美,传为第五世达赖时清顺治皇帝所赐之物。铜造像,有数千尊,种类甚多,最多的是佛、菩萨和各种祖师造像,其中明永乐年间朝廷赍赐的鎏金铜菩萨像非常精致,甚为珍贵。古代兵器铠甲,为数不少,确切年代多不详,措钦大殿的铠甲较完整,对西藏文化史和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殿内帏幔交织,五光十色。龛上佛像满座,座前油灯长明。佛像造型精美生动。大殿后部西配殿为堆松拉康,意即三世佛殿。现世佛释迦牟尼的佛龛做成三座镀金铜塔,过去和未来佛的佛龛各塑成三座白塔,这种佛龛装饰,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大殿二楼的甘丹拉康所藏经典很多,原有三部珍贵藏本:一为明朝后期,云南木天王为了表示他对宗教的虔敬,特找人用金汁抄录全套《甘珠尔》经文,共170余部,送到西藏,一直珍藏在这里,现存一部,其余为某研究机关调走;另一为清康熙时的木刻经文;还有一部是康熙十四年(1675年)第巴罗桑图特为达赖祝寿而写的,将全套《甘珠尔》经文写在一整张长纸上,也可称得上长寿经了。大殿三楼西北角的小殿里面供一巨型强巴铜佛,人称强巴通真,据说这是强巴佛未来临世长到8岁时的形像,深受佛徒们敬仰。强巴通真佛的殿门上悬挂一“穆隆元善”汉文匾额。匾后刻有两枚图章,其一为“铁木氏”三字,另一刻“琦善之印”四字。琦善字静安,官至大学士,1843年调来西藏任驻藏办事大臣。这块匾额是在他任满调离西藏的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刻的,即匾前椭圆形图章所说“道光丙午年的孟秋”之时。主管措钦大殿的官员叫拉基,他在地方政府里官至四品,可以参加地方政府的“要人会议”。

措钦(集会)大殿规模最大,由门厅、围廊、天井、经堂、佛殿及配殿等组成。殿前有近2000平方米的片石广场。大殿经堂面积约1850平方米,有183根大柱,可容纳约9000名喇嘛诵经。殿正中供文殊菩萨和大白伞盖佛母像,殿堂中部有天窗,但大部分都挂满彩色唐卡、帷幕,使整个佛殿幽暗,只有一小束光线透过天窗直射佛像,象征着“举世浑黑惟有佛光”的寓意。大殿旁的配殿内安置着二世、三世、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大殿后部西配殿为堆松拉康(即三世佛殿),后殿正中为弥旺拉康。二楼为甘珠拉康,是珍藏《甘珠尔》经典的地方,所有经架藏经无隙。三楼为强巴通真拉康,内供有大型强巴通身铜像,佛殿大门上悬着一块汉文匾额,上书“穆隆元善”,为清代驻藏大臣琦善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所献。四楼为觉拉康,主供释迦牟尼佛像,两旁有银塔十三座。大殿旁还附设有厨房,以供给诵经喇嘛所喝的酥油茶。此外,正殿中供奉有不少的佛像经塔,最主要的是一尊传说内藏有热洛大译师的灵骨的大威德像,十分灵验。热洛大译师,其名中的“热”是家族名。他与宁译师、洛敦喜饶,曾同时参加过阿里哲德王的丙辰法会(1076年),据传是11世纪时人,世寿长达180岁,出生于聂拉木的朗域地方,出家后受比丘戒,法名多吉扎。曾数度赴尼泊尔和印度学法,依止多师深究显密。他从尼泊尔吉吉钦布学习三类大威德金刚法,有特别领悟,遂以此法传授及门,形成单独一派称为热派。后来格鲁教派兴起,修建哲蚌寺时,一些信徒将热大译师的灵骨植移至大威德塑像腹内,使其成为最有威灵的神像。

大威德明王,梵语阎曼德迦,译意为怖畏主或大威德金刚,是密宗的本尊神,又是护法神。作为本尊神则有红、黑、怖畏三尊,属于无上瑜伽的父续类,主要显示方便大乐之旨,作护法神则属于下三部瑜伽类,称为大威德明王。大威德的形象有三面六臂六足,有九面三眼三十四臂十六足。身蓝色,拥抱明妃等,足踏一牛,牛下卧人。传此为文殊菩萨或是弥陀所化现。大威德因传承不同,本尊头手及其眷属数目则不同,派别很多。

哲蚌寺在民主改革前占有豀卡185个、土地51000亩、牧场300个、牛40000头、农奴2000人,每年收取地租粮280万公斤、酥油13.3万公斤。在国内外的属寺共有3305座,其中区内640座、区外省市1647座、国外1018座。1959年民主改革后,彻底废除了寺院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寺院为广大僧俗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僧众900余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