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外华商与海丝核心区互动的推进策略

海外华商与海丝核心区互动的推进策略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深入和不断拓展,海外华商的优势与作用日益凸显。鼓励海外华商将自身事业发展和 “海丝”核心区建设有效结合起来,让海外华商成为推动侨务公共外交、人文交流的重要参与者。(三)推动海外华商与“海丝”核心区对接一是产业对接:助推“双向”转型。加强与海外华商的技术对接,大举引进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和适用技术是“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海外华商与海丝核心区互动的推进策略

随着“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深入和不断拓展,海外华商的优势与作用日益凸显。要将他们的资金优势、智力优势、人脉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为“海丝”核心区建设优势,促进海外华商广泛参与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是成立有侨务部门参加的“海丝”核心区工作协调小组,研究海外华商参与“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途径和模式,重视海外华商的获得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以侨为“桥”的策略方针。各地市在“海丝”核心区建设规划中,更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海外华商生存、投资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鼓励海外华商将自身事业发展和 “海丝”核心区建设有效结合起来,让海外华商成为推动侨务公共外交、人文交流的重要参与者。二是建设“海丝”沿线的华商资源和产业数据库,以及信息发布的平台,为海外华商参与其中提供信息的服务和对接的载体。三是省内企业可以与海外有需求的侨商或者工商社团合作,请他们提供相关的招商项目、招商信息,特别是在工商、工程承包、农业矿产及高科技领域,吸引省内有兴趣的企业参加,促成合作。利用海外重点侨商的经济实力、技术优势和网络资源,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能源矿产、海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重点,鼓励福建有实力的企业与其合作,实现强强联手。四是对海外华商投资大型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由地方政府“一把手”负责,建立项目“一条龙”服务团队,为项目接洽、审核批准、开工建设、运营管理等提供全过程服务。五是继续做大做强 “侨梦苑”,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减轻企业创业成本。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可以与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开展远程合作,输送成果转化项目,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积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工商、科技社团优势,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设立海外“侨梦苑”招商引智工作站,引导更多的海外华商创新创业。

(二)适度维持对海外华商的优惠政策

一是财税支持政策。建议从海外华商企业的利税贡献和产业需求等方面综合考察进行财政补贴。补贴在一定起点上分额度按比例给予,既可给予企业本身,也可以给予引进企业的中介机构。二是金融支持策略。支持海外华商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成立合资银行,为海外华商企业贴近提供服务。在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适合海外华商投资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三是人才支持策略。对海外华商500强企业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领军人才给予住房和生活补助,引进国外高管和技术领军人才,支持其申报国家“千人计划”“外国专家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计划”,给予办理一定期限的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专家证。四是市场支持策略。协助海外华商投资企业建立“海外华商产品营销中心”,扩大海外华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在大陆的销售

(三)推动海外华商与“海丝”核心区对接

一是产业对接:助推“双向”转型。在传统制造业方面,与海外华商合作共建跨境产业园,在“海丝”沿线国家中梯度转移,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引进优秀海外华商企业和人才,合作研发,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搭乘“海丝”核心区快车,与海外华商共建商业网络,发展现代商贸。二是资本对接:搭桥“走出去”。“走出去”是促进福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顺着“海丝”沿线国家走出去则是与福建产业特征和类型相适应的路线选择,海外华商是“走出去”的重要牵线人和重要合作方,可以帮助福建企业把握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三是技术对接:打造华人“创造”。加强与海外华商的技术对接,大举引进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和适用技术是“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福建产业和海外华商经济都面临着提升科技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在研发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福建在基础研究、成果运用上具有优势,华商在设计开发、研发灵活性上具有优势。因此,要推动双方的科研机制对接,共建科技平台和孵化器。

(四)拓展涉侨合作广度和深度

一是以“内外架桥行动”“重点侨商行动”等为抓手,举办“闽乡情 · 故乡行”“内外架桥——海外侨商福建行”等系列活动,定期分片按区邀请海外社团和商会负责人开展商务考察活动,架设重点侨商与省市领导交流沟通的桥梁,增进海外华商对故乡的情感认同,提高经济融入度。二是借助海外知名华商的人脉和经贸网络,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侨力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挖掘,以重点联系的60个重点侨社和120名重点侨商为突破口,围绕福建六大领域产业,加大对华商500强企业和重点侨商的招商力度,争取引进一批投资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优质侨资龙头项目。组织实施“重点侨商家族行动工程”,对遴选出的10个重点侨商家族,重点联系,深耕细作,推动侨商家族企业把发展的目光转向福建。建立便捷高效的PPP项目发布对接渠道,着力推动福建PPP项目与海外华商、跨国资本对接。三是用足用好福州新区设立等重大政策利好,引导侨资参与东盟华侨华人水产品聚集区、新侨国际贸易集中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休闲旅游区、侨商总部聚集区、华侨华人绿色宜居区、海外华文教育集中区、琅岐国际海岛度假综合园、海峡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努力打造海外华商和高端科技人才共享福建发展新机遇的优质投资创业载体。四是联合福州市政府、新华都学院和民间创投机构,推动设立“海外侨商创业园”,打造集创业辅导、项目孵化、风投对接、金融支撑等功能于一体的引资引智合作平台,增强对海外资本、人才和高新技术的吸引力。

(五)主动服务“走出去”战略

一是充分发挥海外华商熟悉住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习俗的特点,发挥他们在对外经贸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福建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投资设厂、设立原材料基地、筹建产业合作园区等方面提供帮助,合力规避投资壁垒,开辟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国际合作通道。二是探索设立“海外法律顾问团”,聘请一批海外知名律师,为福建“走出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办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发掘一批兼具理论视野开阔、应用性强的专业智库,就“走出去”战略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民族信仰、资源分布、主导产业等方面内容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充分挖掘“地方性知识”并及时向“走出去”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舆情支持,引导企业尊重当地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性,缩短企业与当地社会的磨合周期。

(六)搭建海外华商“二代”沟通交流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海外华商“二代”信息库,进一步加强与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和社团新力量的联谊工作,帮助他们加快熟悉中国政商环境,协助解决海外华商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二是组织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民宿夏令营、海外华裔青少年微信大赛、“海丝情 · 桑梓梦——海外华裔青少年美丽福建欢乐行”等更符合年轻人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更容易引起年轻人兴趣的活动,增强他们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三是组织实施“海外社团接班人千人培养计划”,办好“海外青年精英研修班”,引导和推动“两新”华侨华人加入海外社团发挥更大作用,不断为海外社团输入新鲜血液。四是充分利用福建政策优势和“两新”华侨华人处于事业上升期和创业冲动期的特点,积极向他们推介福建的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加大引资引智力度,鼓励海外年轻人返乡创业,与“海丝”同成长、共发展。

(七)深化人文融合交融

一是高水平编撰《福建华侨史》,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史实借鉴。在福州、厦门两地筹建“海丝”文化展示馆,并统筹省内涉侨展览馆、院资源,充分挖掘“海丝”文化遗迹内涵,培育打造一批华侨华人“海丝”文博交流基地。二是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华侨大学与泰国东盟普吉泰华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加强对海外华人社群的文化支持,积极为海外华商聚居地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华文学校提供师资等多方面支持。持续实施福建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项目,支持海外青年学生来闽接受教育和开展研学旅行。三是丰富文化交流活动。加大“海丝”题材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推广力度,继续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艺术节、旅游节等系列文化活动,组织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赴海外展演,邀请海外文化社团来福建参观交流,增进海外华商对福建的了解认同,凝聚对建设“海丝”核心区的共识。四是整合海外华文媒体资源,推动成立“福建省海外华文媒体联盟”,进一步加强与对我友好、有话语权且社会影响力大的华文媒体的战略合作,提高福建在《国际日报》《星洲日报》等重点华文报纸的见报率,向海外华商和住在国主流社会积极传递“海丝”相关信息。持续拍摄《天涯海角福建人》《世界记忆名录》等影视作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侨务外宣精品,进一步提升福建文化的海外知名度。

(廖 萌 张 洁)

【注释】

[1]叶子、彭训文:《新时代,海外华商大有可为》,《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4月10日。

[2]Alejandro Portes, “Conclusion:Theoretical convergenci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the study of immigrant transnationalism”,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Vol.37,No.3,2003.

[3]Alejandro Portes, Luis E. Guarnizo and Patricia Landolt,“The study of transnationalism:pitfalls and promise of an emergent research field”,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Vol.22,No.2,1999.

[4]Thomas Faist, The volume and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transnational social spaces,Oolford:Ool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p.40.

[5]Fittock, C. S. and W. R. Edwards, “The Determinants of Australia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Business,1998, Vol.14, No.3, pp.44-51.

[6]Zhang, X. and H. P. Yuk, “Determinants of Hong Kong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China: A Survey, 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 1998,Vol.16, No.4, pp.260-267.

[7]Li, F. and J. Li,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Macmillan Press Ltd, Houndmills,1999.

[8]魏后凯、贺灿飞、王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分析——对秦皇岛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9]吴斯丹、毛蕴诗:《基于实证研究的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中大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

[10]阎大颖、孙黎、谢盈莹、王伟:《海外华人网络如何影响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一个经验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第2期。

[11]阎大颖、孙黎、谢盈莹、王伟:《海外华人网络如何影响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一个经验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第2期。

[12]夏芳:《李德金副省长到省侨办调研 肯定福建侨务工作》, http://hk.fjsen.com/2017-02/15/content_191 09978.html,2017年2月15日。

[13]王辉耀、康荣平:《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7)》,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

[14]唐礼智、黄如良:《海外华商网络分析及启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0期。

[15]康荣平:《海外华人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侨务工作研究》2009年第3期。

[16]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中国侨资企业发展年度报告2009》。

[17]新加坡美都出版社的研究采用了实证调查法。研究人员在2007—2010年通过亲自考察采访,电话、电子邮件咨询各地政府、中国大使馆、民间代表性社团等方式获得了华侨华人人数的直接数据。

[18]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人民网等12家网站,联合举办主题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力量同圆共享中国梦”的网络访谈。在访谈中,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首次披露海外华侨华人已达6000多万。随后这一数据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并使用。

[19]蔡建国:《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倡议》,《文汇报》2015年3月12日。(www.daowen.com)

[20]中国新闻社课题组:《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0年。

[21]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永乐在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的演讲,2011年。

[22]宦佳、袁璐:《华商牵线 双赢正当时》,《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4月9日。

[23]蔡建国:《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力量》,《人民政协报》2015年6月11日。

[24]吴立源:《东南亚华商财富分布及其经济实力分析》,《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98页。

[25]纪娟丽:《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数量达2.5万多个》,《人民政协报》2016年5月18日。

[26]郑文智、林春培、陈俊艺:《发挥福建独特优势 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理论学习》2015年第6期。

[27]何亚非:《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梦》,《求是》2015年第1期。

[28]“五通”是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29]徐景明:《厦门中欧班列今年开行超百列 前11月总货值逾18亿》,《厦门日报》2017年12月11日。

[30]薛志伟、石伟:《福建对外贸易和双向投资持续扩大》,《经济日报》2017年9月5日。

[31]巴生港位于马六甲海峡,紧邻吉隆坡,是一个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港口。在我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巴生港占据重要的战略节点。

[32]福建省统计局:《2017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2月22日。

[33]《福建自贸试验区2018年上半年新增企业情况》,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2018年8月1日,http://www.china-fjftz.gov.cn/article/index/aid/9511.html。

[34]陈梦婕、林侃:《沿着海丝再出发 拥抱世界》,《福建日报》2016年10月26日。

[35]《闽企出海 勇闯天涯》,《福建日报》2017年5月14日。

[36]蔡勇志:《发挥福州多区叠加政策优势 深化海丝核心区建设》,人民网,http://www.mwnews.cn/html/86/2017-03-20/09222225031.shtml,2017年3月20日。

[37]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福建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福建日报》2018年2月6日。

[38]陈煜:《福建5年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项目256个》,《经济日报》2018年8月26日。

[39]郑璜:《福建上半年实际对外投资额增长近1.5倍》,《福建日报》2018年7月25日。

[40]《港澳投资热度不减 福建借势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国新闻网,2018年10月8日,http://www.fj.chinanews.com/news/fj_zxyc/2018/2018-10-08/422684.html.

[41]林茂阳:《“一带一路”已成福建经济增长新引擎》,《中国商报》2018年11月14日。

[42]廖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经济视角》2018年第2期。

[43]郁琼源、黄鹏飞:《福建借力海洋合作加快建设海丝核心区》,新华网,http://www.fj.xinhuanet.com/kfj/2017-04/26/c_1120878192.html,2017年4月26日。

[44]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新海丝”核心区的金融支撑》,《中国金融》2017年第9期。

[45]段留芳:《福建教育发挥海丝核心区优势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网,http://edu.china.com.cn/2017-05/20/content_40856277.html,2017年5月20日。

[46]杜汶昊:《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6次报告》,《中国城市报》2018年6月22日。

[47]福蒙蒙:《十年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8万亿美元——亚太梦下的中国机遇》,《华夏时报》2014年11月14日。

[48]博思数据研究中心:《2014—2019年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监测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14年3月。

[49]《福建五年利用侨资323.8亿美元 占外资比例超八成》,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门户网,2018年1月11日,http://www.china-fjftz.gov.cn/article/index/aid/7928.html.

[50]裘援平:《希望“侨梦苑”成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平台》,《福建侨报》2015年7月3日。

[51]兰楚文:《国侨办主任裘援平赴福建侨梦苑调研》,福建侨网,2017年9月15日,http://www.fjqw.gov.cn/xxgk/qwdt/sjdt/201709/t20170915_708234.html.

[52]《省侨办主任冯志农发表2018年新春贺词》,福建侨网,2018年2月11日,http://www.fjqw.gov.cn/xxgk/qwdt/sjdt/201802/t20180211_714677.html.

[53]陈学颖:《福建省侨务办公室主任冯志农:在八项行动中寻找四新突破》,《欧洲时报》2017年2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