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沟通获得广泛共识
1. 成立工作小组上下联动。福建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分管省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海丝”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落实年度工作要点,建立项目储备库及政策会商等工作机制,明确部门推进责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2. 完善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加强政府间交流协调以及与相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完善与有关国家在投资保护、金融、税收、海关、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合作机制。福建已经与印尼中爪哇、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和捷克奥洛穆茨州分别签订共建《“海丝”(“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近年来,福建省主要领导多次出访东南亚国家,缅甸、老挝、新加坡、柬埔寨和越南等东盟国家领导人也先后组团到访福建。2013年以来,福建与38个国家建立国际友好城市98对,基本完成在东盟国家的省级友好城市布局,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在福建设立总领事馆。与此同时,加强与广东、浙江等周边省区市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协作网络。深化闽台经贸合作,吸引台资企业借道福建拓展东盟出口市场,促进福建、东盟、台湾三地间的物资和资金流动,形成一体化的统一市场,实现互利双赢。
(二)基础设施联通扎实推进
1. 陆上通道建设
合福高铁全线贯通,福建与华中、华北、东北地区交通更快捷。衢宁铁路加快建设,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福建段开建,福厦铁路客运专线先行段已开工,全省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300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200千米,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联运通道逐步完善,中欧班列(厦蓉欧)、中亚班列(厦门—阿拉木图)、中欧班列(厦门—莫斯科)、中欧班列(厦门—汉堡)相继开通,“台平欧”“台厦蓉欧”海铁联运列车运行良好,串联起海陆“丝绸之路”。(表3-5)
表3-5 福建中欧、中亚班列开行情况
(续上表)
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厦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3列,年集装箱运量7094标箱,总货值18.68亿元。其中厦门—欧洲(罗兹、波兹南、汉堡)出口44 列、3048标箱;厦门—莫斯科出口19列、1198标箱,进口13列,948标箱;厦门—阿拉木图出口26列、进口1列,折合1900标箱。[29]班列通过海铁联运把东南沿海、中西部及港澳台相连,将东盟十国、中亚地区及欧洲相连,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新通道。伴随着这条物流大通道的打通,越来越多的货源汇聚厦门,班列搭载的货物不仅来自福建本地,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份的货物也借道直输欧洲和中亚。货物从机电、轻工、建筑材料、服装鞋帽等,延伸到机械设备及配件、婴儿用品、瓷砖卫浴等。
此外,在福建省骨干物流运输通道的布局中,“十三五”期间将建设5条陆路国际运输大通道,分别为对接中老(挝)泰(国)、中越(南)通道的“福建—昆明—东盟”通道,对接孟(加拉)中印(度)缅(甸)通道的“福建—昆明—印度”通道,对接新亚欧大陆桥的“福建—乌鲁木齐—欧洲”通道,对接中伊(朗)土(耳其)、中巴(基斯坦)通道的“福建—喀什—中亚、西亚”通道,对接中蒙(古国)俄(罗斯)通道的“福建—北京—蒙古”通道。
2. 海上通道建设
福建海岸线比较长,曲折度1 : 7.01,居国内首位;岸线资源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非常好,能够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达到210.9千米,居国内首位。“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加快建设,让福建沿海港口实际吞吐能力达近7亿吨,世界最大的各类主流船舶均可停靠。随着海上通道不断拓展,现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68个,集装箱外贸航线达到138条。[30]目前在福建建设经营外资码头的主要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印尼等国家的企业,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共45个泊位。
福建港口与“海丝”沿线国家港口航运交流密切。2015年底,福建共开通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地中海等有关国家和地区航线36条。2015年,厦门港、福州港均与马来西亚最大港口巴生港[31]签署友好港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航运物流业发展。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增6条东南亚航线,由福建始发的“海丝”航线达到18条。2016年,新开辟福州江阴港至印度、巴基斯坦港口航线和厦门—越南、厦门—菲律宾2条邮轮航线。宁德华海船业投资建设印尼“海上高速路”,承接印尼船舶订单并合资经营客运航线。此外,福建还发力建设经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洋、欧洲,经印尼至南太平洋,经东海、日本海至美洲等方向的海上互联互通国际运输大通道,加密东南亚、中东等近洋海运航线,延伸拓展欧美远洋海运航线,拓展非洲和拉美地区海运航线。
3. 空中通道建设
自2015年以来,厦门—文莱直航包机,厦门—阿姆斯特丹、福州—悉尼、厦门—悉尼等航线相继开通,架起了一条条福建连接世界的空中“丝路”。随着空中通道不断加密,目前,福建空中国际航线53条,通达东南亚、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港澳台航线17条,打造了福州、厦门两大门户枢纽机场和晋江、武夷山、冠豸山、沙县4个区域干线机场。此外,厦门新机场、福州长乐机场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在加紧推进。
(三) 贸易畅通成效显著
1. 吸引外资
在全球投资放缓和国内吸引外资下滑的大背景下,2017年,福建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41家,实际使用外资57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32]特别是利用台资规模位居大陆各省(区、市)第二位,仅次于江苏。2017年福建新批台资项目1051个(含第三地转投),合同台资36.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实际到资18.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0%以上。商务部核准福建在台直接投资项目11个(增资7个),核准对台投资额313.4万美元。此外,充分发挥福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先行优势,开展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实行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挂牌以来至2018年6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内、外资企业70347家,注册资本15962.39亿元人民币,分别是挂牌前的4.56倍、7.18倍。新增外资企业3415家,合同外资248.1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同期的50.4%、48.4%。新增台资企业2068家,合同台资58.9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同期的55.1%、59.8%。[33]
长期以来,东盟一直是福建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区之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是主要投资来源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是东盟在福建投资最大的产业,房地产、物流仓储等服务业投资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福建累计吸收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3927项,合同外资金额126.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3.91亿美元。[34]2016年东盟五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投资福建合同数为68个,合同金额达到3亿多美元。(表3-6)
表3-6 东盟投资福建合同数和合同金额(单位:个,万美元)
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17》。
注:当期外商投资企业减资或外商股份转让金额超过当期新批合同外资或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金额,差额部分用负数表示。
2. 海外投资
加大对“海丝”沿线国家的投资,积极推动省属国企、大型民企赴海外投资,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据统计,2014—2016年,全省累计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40.7亿美元。[35]其中,2016年福建对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老挝等“海丝”沿线国家投资备案项目96个(2015年48个),同比增长1倍,投资额22.3亿美元(2014年2.10亿美元,2015年13.8亿美元),同比增长61.6%,[36]主要涉及采矿业、远洋渔业、现代农业、房地产等领域。在肯尼亚,福建建工集团承建的东非大动脉——肯尼亚A2公路项目,被非洲发展银行称赞为“这是中国公司创造的奇迹”。中国武夷、紫金矿业、旗滨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启动了中肯(肯尼亚)东非经贸合作区、旗滨集团马来西亚工业园、福隆盛中柬工业园、紫金矿业刚果(金)铜矿等一批境外投资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此外,福建企业投资的中国武夷中肯(尼亚)东非经贸合作区、中毛(里塔尼亚)海洋经济合作园、中利(比里亚)国际渔业综合基地等境外园区列入“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2017年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备案项目30个,金额22.9亿美元,39个项目纳入“一带一路”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37]截至2017年底,福建在商务部门备案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境外分支机构253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66.4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项目256个,协议投资额61.5亿美元。[38]
2018年上半年,福建新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33个,投资额1.2亿美元,投资行业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39]并购投资占比大幅提高。共发生跨境并购30起,分布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行业以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投资额合计为15.4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76.8%,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有4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分别是:泉州市博智文化用品有限公司7.1亿美元并购西班牙企业;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9亿美元并购荷兰企业;泰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7亿美元并购美国企业;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1.3亿美元并购香港企业。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涉及国民经济13个行业门类,分别是:投资批发和零售业项目40个,投资额1.3亿美元;投资制造业项目33个,投资额4.3亿美元;投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项目18个,投资额0.3亿美元。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此外,福建投资港澳的热度不减。2018年1—8月,福建投资香港备案项目达41个,其中新批30项,增资11项,同比增长86.4%。截至2018年8月,福建经备案(核准)在香港设立的境外企业与分支机构共110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合计100.9亿美元。[40]
目前,东盟是福建第二大外资投资目的地。据福建省商务厅统计,2001年至2016 年9 月,福建省经核准的在东盟投资的企业累计258家,投资总额45.377 亿美元,我方投资额35.781亿美元,占福建对外投资总额的16%,占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50%。其中,从投资企业数来看,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从投资规模看,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是主要投资对象国,如表3-7所示。(www.daowen.com)
表3-7 2001年至2016 年9 月福建核准在东南亚设立的境外企业(机构) 数与投资金额情况
资料来源:全毅、郑美青:《福建与东南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3. 双向贸易
成功举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福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亚洲合作论坛工商大会”等活动,实现了双向贸易的有效拓展。加快转变贸易方式,鼓励省内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仓储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展销中心、营运中心和跨境电商配送中心,拓展建材、轻纺、机电产品与资源性产品的互换贸易。全省建材、纺织、机械等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17年福建与“海丝”沿线各国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贸易额3098.5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1865.6亿元,增长2.3%;进口1223.9亿元,增长39.9%。“9 · 8投洽会”“福建品牌海丝行”等平台作用有效发挥,闽企闽货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2018年前三季度福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30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其中,印尼、菲律宾和沙特为福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进出口伙伴。2018年前三季度,福建对印尼进出口387.9亿元,同比增长42.8%;对菲律宾进出口357.3亿元,同比下降2.3%;对沙特进出口331.2亿元,同比增长26%。同期,对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别进出口251亿元、231亿元和20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5%、12.7%和36.2%。[41]
东盟是福建的主要贸易伙伴,两地贸易持续表现活跃,成为福建外贸一大增长亮点。福建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46.55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305.64亿美元,增长了近6倍。其中,福建对东盟的出口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24.28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91.99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0%(表3-8)。2013年开始,东盟第一次超越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福建第二大贸易伙伴。2016年,在福建对外贸易微幅下滑、对美贸易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福建对东盟贸易依然增长7%。2017年,东盟首次超越美国和欧盟,成为福建第一大贸易伙伴。
表3-8 2005—2017年福建与东盟双边贸易
(续上表)
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局:《2005—2017年福建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 海洋合作
在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福建突出海洋经济特色,积极挖掘海洋产业合作潜力,海洋合作有效拓展。一是远洋渔业加快发展。作为中国第四个海洋经济试点省份的福建,远洋渔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产值高、装备强的特点,实现全国多个“第一”,船队规模增量、远洋渔业企业自有渔船平均拥有量、平均单船产值等均居全国第一。目前,福建远洋渔业企业达到29家,外派远洋渔船540艘,建立9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境外渔业养殖面积超12万亩,数量与规模居全国前列。 [42]其中,宏东公司在毛里塔尼亚建设了覆盖码头、冷库、加工厂、鱼粉厂、造船厂的综合渔业基地,产品远销非洲、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地,成为我国在境外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二是福建多个境外合作项目被纳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如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等。三是2015年3月,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挂牌运营。作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截至2017年3月,该交易所已发展境内外会员297家,交易商2287个;从2016年至2017年3月底,线上累计交易额5317亿元,现货交易额约8.1亿元。[43]
(四)资金融通加快形成
1. 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
2016年,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431.38亿元,占同期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总量的9.26%,有效降低了省内企业与“海丝”沿线国家投资贸易的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鼓励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支持更多“走出去”企业集团享受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2. 优化跨境融资服务
截至2016年末,福建省银行业“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余额3094亿元,同比增长19%。推动设立战略合作基金和产业基金。目前相关金融机构已与福建省政府合作设立1000亿元的“21世纪海上丝路”产业基金,与福州市政府合作设立100亿元战略合作基金。截至2016年末,建设银行已审批通过“新海丝”系列基金11支,基金总规模435亿元;已投放4支“新海丝”基金,投资规模合计73.3亿元。[44]
3. 深化外汇管理改革
在经常项目方面,简化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管理。在资本项目方面,取消了大部分直接投资项下的行政审批,全面推广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以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全面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积极促成银行和企业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实现跨境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4. 金融服务创新加强
福建已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海外投资项目提供融资、保险等全方位支持。同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从更高层面上吸引更多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投资福建。积极推动设立“海丝”核心区建设基金、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基础设施建设及国际产业合作基金等专项基金,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助力“海丝”核心区建设。扩大中长期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积极发挥风险分担和融资促进作用,搭建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保障平台,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五)民心相通稳步推进
1. 文化交流
福建依托自身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加强人文交流,大力推进“海丝”文化建设。一是成功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亚洲艺术节”“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等大型活动,在“海丝”沿线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经国务院批准永久落户泉州。二是助推文化“走出去”。福建着力打造的两张“海丝”文化主题名片——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和“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频繁应邀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演展,引起当地民众强烈共鸣,为双方文化融合注入了新活力。大力推进“闽茶海丝行”,在英国伦敦等地设立了闽茶文化推广中心,传播闽茶文化。三是增进共同信仰。2017年7月,“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暨中马、中新妈祖文化活动周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举办,受到当地华人的隆重欢迎。
2. 教育交流
教育交流交往持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警察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福建工业学校以及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有成效的主要项目近80项。[45]这些项目都是各地、各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建设发展中急需培养人才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和输出,顺应了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形势需要,增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文化教育交流,对于促进世界各地华人对祖籍国的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已逐渐打造为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交流合作知名品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成投入使用,中文、中医等12个专业就读学生超过1300人,成为我国公立大学在海外开办的第一所分校。2016年4月,华侨大学与泰国东盟普吉泰华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