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林业经营思想:从多功能到永续经营

现代林业经营思想:从多功能到永续经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世界林业经营思想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出现了“林业政策效益论”“船迹理论”“和谐化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等。它是从土地充分、合理利用的更大范围上,使林业与农、牧业实行复合经营的一种林业经营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林业经营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思想逐渐成为主导。

林业经营思想,即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总结林业实践而形成的对林业的基本认识和全面指导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想法。它决定着林业建设的方针、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

世界和我国的林业发展看,林业经营思想在不断地变化调整。

(一)世界林业经营思想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出现了“林业政策效益论”“船迹理论”“和谐化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等。经过激烈争论,德国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推行“森林多功能理论”。这一理论很快被美国、瑞典、奥地利、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所接受,在全球掀起一个“森林多功能理论”的浪潮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林业分工论”向“森林永续经营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法国林学家提出了“木材培育理论”。美国的M.克劳森、R.塞乔博士等人对“林业分工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经营指导思想,认为未来世界森林经营是朝着各种功能不同的专用森林方向发展;工业人工林的崛起将使世界林产品贸易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到20 世纪末或21 世纪初将出现“森林资源向南移,木材向北流”的格局。“林业分工论”越来越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并在林业实践中得到应用。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美国J.F.富兰克林又提出了“新林业”理论。它是以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以实现森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为经营目标,建成不但能永续生产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而且也能持久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生态环境多种效益的林业。这个理论提出后,震撼了美国林业界,引起了美国国会的重视。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欧洲又出现了一种“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或称“人工林天然化经营”理论。理论认为人工林具有多样性低、稳定性差、虽然速生但地力消耗大的弱点,与天然林相比,主要是抗性差。1972 年,一场风灾使联邦德国森林受灾面积达170 万hm2。1990 年春,一场大风使中欧森林风倒木达1 亿多m3。20 世纪80 年代初,酸雨使欧洲大片森林衰退和死亡。由此,中欧林业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的大讨论,并逐步涉及美洲和亚洲。1989 年在南斯拉夫成立了一个持这种理论观点的欧洲林学家联盟。现在有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有关研究和试验,这是对木材培育论的一个挑战。

20 世纪80 年代,在对“石油农业”批判的基础上,出现了“农林业”的复兴。农林业,又称农用林业或混农林业,是“为了一定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目的,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把林业(包括乔、灌木、用材林和经济林)和农业、牧业按照一定的组合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能永久性结合或某一阶段结合)的一种耕作制度或人工生态系统”。它是从土地充分、合理利用的更大范围上,使林业与农、牧业实行复合经营的一种林业经营思想。

当前,许多国家林业经营思想正从传统的以木材为中心的森林永续经营向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转变,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引入林业之后,形成了崭新的“可持续林业”经营思想。它是以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林业的特点和特殊经营规律形成的林业经营指导思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同时也是林业经营的目标和战略,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变化

总体上说,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变化,也体现了世界林业经营思想的变化。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林业发展相对落后,林业经营思想也明显体现了我国国情、林情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属于计划经济,遵循的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森林永续经营的林业经营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林业经营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思想逐渐成为主导。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林业经营思想和理论研究非常活跃,提出或出现了许多各有特点的理论、观点和主张。比较典型的有:经济论、生态论、分工论、协同论、国策论、林业二元结构论、全面经营论、知识密集型林产业理论,以及符合世界潮流的最新发展起来的可持续林业论等。

经济论,即经济林业论,强调的是以经济利用为中心,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就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林业要追求经济效益也必然会追求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森林生态系统必将会产生高的经济效益。

生态论,即生态林业论,强调的是以生态利用为中心,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认为追求生态效益必然会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本思想是以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及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通过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在促进森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

分工论,即林业分工论,强调林业经营要有分工,强调木材培育论,认为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局部上是矛盾的,但整体上是统一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局部上分而治之,整体上合二为一”,具体来说,就是拿出少量的林业用地搞木材培育,集约经营,承担起生产全国所需的大部分木材的任务,从而把其余大部分的森林,从沉重的木材生产压力下解脱出来,保持其稳定性,发挥其生态功能,从整体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协同论,即林业协同论或效益协同论,强调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地域综合效益协调发展,认为分类不是分块,主张大协调小分工,实现区域的综合发展。

林业二元结构论,主张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构成林业的自然基础。应该按森林效益的功能把林业分为公益林业和商业林业,分类管理。(www.daowen.com)

全面经营论,认为首先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强化资源管理体系;其次要扩大森林资源,建立森林生态屏障,发展工业人工林;再次要建立资源再生产和资金自我循环的保障体系。

知识密集型林产业理论,认为林业的基本特点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林业是巧用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系统来进行初级生产,靠社会系统来继续进行高效益综合生产的一种产业,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主张把所有的科学技术都用到林业生产上,靠高度的科学技术组织林业生产,在林业生产体系的所有方面形成知识密集型的林业生产体系,以引导林业。

上述的理论、观点和主张,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甚至争论,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正,取得的共识日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强调以生态经济理论为基础,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坚持三大效益的统一和综合,全面实行分类经营,进行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乃至当前断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伟大创举等方面。特别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首先承诺并制定了《中国21 世纪议程》,又率先出台了其中的《林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集中体现了“可持续林业”经营思想,已被学术界广大学者所接受和赞同。可持续林业,即是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外部不经济的林业,或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可可持续林业不是对森林永续利用经营思想的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

(三)现代林业的指导思想

世界林业已进入现代林业阶段,这一阶段的林业生产力水平高,但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需要改变传统林业的某些观点,确立现代林业的指导思想。

1.以森林生态经济系统为对象,力求林业经济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传统林业以经济系统为对象,以开发森林资源获得木材和林产品产量,增加国民生产值为目标。传统的经济系统考核指标只有产值的增加值而没有产值的负值,认为森林开发过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副作用与国民生产值无关,结果导致生产力滞后达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现代林业则是以生态经济为对象,是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求得经济增长,这样才能使林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发展。

2.以世人的长时间系统为对象,使人们公平享受自然恩赐

我们这代人是从前人手中继承的森林遗产。今天,我们开发森林是为了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而更新森林,则是为了留给下代人享用。由于森林生长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一般超越了人的寿命,即使是短生长期的人工用材林、经济林,当代人可以收获自己培育的木材和林产品,但还要有生态效益好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作为这些人工林的生态环境后盾,方能保证该区域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持人工林生长及产量。由于我们正处在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一般来说,当代人能享有比后代人更多更好的森林资源,这是自然恩赐。但要扩大更新森林,需要滞后几代人才能平等地享受。最明显的,如先发展的工业化国家,享用着廉价的森林资源,加速了该国的经济发展,然而随着资源的减少,人们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林产品价格上涨,后发展的国家就失去了享受廉价资源的机会。这就涉及世代人之间的公平享受自然恩赐的问题。中国人提出我们不能“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就是这一含义。正如有位生态学家所说的,我们是从子孙手中借来的地球,是要如数还给子孙的,同样,我们是从子孙手中借来的森林,也是需要如数还给子孙的。

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现代林业就是要以世代人的长时间系统为对象,处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恢复,反省自己对待森林遗产的行为。使人与森林在世代之间和谐发展,以满足现代人、世代人公平享受自然恩泽。

3.以森林的生产与消费为统一系统,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了更多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节约利用,即节约消费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已由直接利用原木改变为利用木材的组成,如木质素、木计、木纤维、生物质,制成人造板、饲料、能源及其他产品,使树木的干、枝、计、叶等全部利用起来,以充分发挥资源的原材料价值,也就是以同等面积的森林,生产加工出更多的工业产品。这就是借助工业生产(包括生物工程等)扩大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节约消费森林资源。从另一角度讲,也是发展了森林资源。现代林业就是把森林资源的消费和森林资源的生产视为统一过程,从生态经济再生产的系统考虑资源的利用和发展。

4.全面发展森林,维持全球生态平衡

自欧洲工业革命后,各个工业化国家都有机会利用他国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进入20 世纪中期,全球森林锐减,尤其是热带地区森林的锐减,导致了全球的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环境改善和木材需要,大力发展人工林,同时为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求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地区限制甚至禁止采伐热带雨林和出口木材;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限制原木出口,同时开发森林,发展本国木材加工业,并且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对第三世界掠夺森林的历史责任和国际义务。这种开发森林和保护森林,发展人工林和限制森林采伐,发展国际木材贸易和限制热带林木材出口等一国乃至全球行为,都是建立在“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观点上的。这就是现代林业所要求的应从全球角度看待森林的保护、开发、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