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探讨: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经济发展

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探讨: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流域生态保育技术1.流域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流域内的天然林进行严格的保护,退化的次生林进行更新改造,次生裸地进行常绿阔叶林快速恢复与重建。在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因地制宜地营造经济林、种植药材、培养食用菌等相结合的生态林业工程,使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促进流域生态系统优化。

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探讨: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经济发展

(一)流域生态保育技术

1.流域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建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重要的自然风景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流域监测、信息共享与发布系统平台建设

流域的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翔实的信息资源为支撑,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流域信息化平台。完善流域实时监测系统,建立跨行政区和跨部门的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实现流域信息的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流域生态经济理论认为: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乃是一个生死与共的结构系统。它们之间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关系,都通过生命之水源源不断的流动和地理历史、环境、气候等的关联而紧密相连。合理布局流域上中下游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加大对上游地区的道路、通信能源、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政策、经济、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帮助上游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加强对交通、厂矿、城镇、屋宅建设的管理。实行“谁建设,谁绿化”措施,严防水土流失。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保护森林。立法立规,实施“绿水工程”,对城镇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全面实行清浊分流和集中净化处理,严禁把大江小河当作垃圾池和“下水道”的违法违规行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尤其是下游发达地区政府和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帮助上游人民发展经济和搞好环境保护

(二)流域生态恢复

流域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包括流域生境恢复技术、流域生物恢复技术和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

1.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www.daowen.com)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基本农田建设,保护现有耕地。因地制宜,大于25°陡坡耕地区域坚决退耕还林还草,小于15°适宜耕作区域采取坡改梯、节水灌溉、作物改良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和产业化的要求,培植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并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

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提高遥感监测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频率,促进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变化机理的认识,揭示水土流失时空分布和演变的过程、特征和内在规律。指导不同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2.流域生物恢复技术

流域生物恢复技术包括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等。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退化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态学过程,通过不同立地条件的调查,选择乡土树种。然后进行栽培实验,实验成功后进行推广。同时可引进外来树种,通过试验和研究,筛选出不同生态区适宜的优良树种,与流域树种结构调整工程相结合。

3.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态恢复。生态系统退化的具体过程与干扰的性质、强度和延续的时间有关。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特征是在自然胁迫或人为干扰下,结构简化、组成成分减少、物流能流受阻、平衡状态破坏、更新能力减弱,以及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研究包括:生态系统退化类型和动因;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生态系统退化诊断与预警;退化生态系统的控制与生态恢复。

流域内的天然林进行严格的保护,退化的次生林进行更新改造,次生裸地进行常绿阔叶林快速恢复与重建。根据流域内自然和潜在植被类型,确定造林树种,主要是建群种和优势种。也包含灌木种类。

在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因地制宜地营造经济林、种植药材、培养食用菌等相结合的生态林业工程,使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促进流域生态系统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