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林业与城市生态健康

现代林业与城市生态健康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各种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正在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城市建筑集中,人口密集,发生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时,把人群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带,对于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非常重要。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以及美化景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林业与城市生态健康

(一)现代人居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为人们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各种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正在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1.空气污染

我们周围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和寿命紧密相关。据统计,中国每年空气污染导致1500 万人患支气管病,有200 万人死于癌症,而重污染地区死于肺癌的人数比空气良好的地区高4.7 ~8.8 倍。

2.土壤、水污染

现在,许多城市郊区的环境污染已经深入到土壤、地下水,达到了即使控制污染源,短期内也难以修复的程度。2005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几个城市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而汞、镍污染最严重,在这些土壤里生长的蔬菜大米等作物,重金属残留情况不容忽视。

3.灰色建筑光污染

夏季阳光强烈照射时,城市里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层反射线会干扰视线,损害视力。长期生活在这种视觉空间里,人的生理、心理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4.紫外线、环境污染

强光照在夏季时会对人体有灼伤作用,而且辐射强烈,使周围环境温度增高,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同时城市空气污染物含量高,对人体皮肤也十分有害。

5.噪声污染

城市现代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造成环境噪声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已成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

6.心理疾病

很多城市的现代化建筑不断增加,人们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自然的东西越来越少,接触自然成为偶尔为之的奢望,这是造成很多人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城市灾害。城市建筑集中,人口密集,发生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时,把人群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带,对于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非常重要。

(二)人居森林和湿地的功能

1.城市森林的功能

发展城市森林、推进身边增绿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经验表明,一个城市只有具备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和城市融为一体,高大乔木绿色葱茏,各类建筑错落有致,自然美和人文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称得上是发达的、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和生态脆弱地区城市,生态承载力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瓶颈。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面临巨大压力的今天,通过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为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开展“人居森林”和“城市林业”的研究和尝试。事实证明,几乎没有一座清洁优美的城市不是靠森林起家的。比如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区内外到处是森林和绿地,因此被誉为茫茫绿海中的“岛屿”。此外,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伦敦,森林覆盖率均为30%左右。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以及美化景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 个方面阐述城市森林为人类带来的效益。

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城市森林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杀灭空气中分布的细菌,吸滞烟灰粉尘,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再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绿色植物能扩大空气负氧离子量,城市林带中空气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城市房间里的200 ~400 倍。据测定,城市中一般场所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1000 ~3000 个/cm3,多的可达10000 ~60000 个/cm3,在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飞水潭瀑布右侧面3m 的高处,空气负离子含量可高达105600 个/cm3;而在城市污染较严重的地方,空气负离子的浓度只有40 ~100 个/cm3。北华大学的王洪俊的研究表明,以乔灌草结构的复层林中空气负离子水平最高,空气质量最佳,空气清洁度等级最高,而草坪的各项指标最低,说明高大乔木对提高空气质量起主导作用。城市森林能有效改善市区内的碳氧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在城市低空范围内从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区碳氧平衡状况,缓解或消除局部缺氧,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国内学者对北京近郊建成区城市森林的研究表明:城市森林日平均吸收CO23.3 万t,释放O222.3 万t,蒸腾吸热4.48 亿J/m2。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滞尘功能。1995 年北京市近郊区居住区绿地总滞粉尘量2170t,平均每天滞尘量5.95t。

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湿度,减弱噪声。城市近自然森林对整个城市的降水、湿度、气温、气流都有一定的影响,能调节城市小气候。城市地区及其下风侧的年降水总量比农村地区偏高5%~15%。其中雷暴雨增加10%~15%;城市年平均相对湿度都比郊区低5%~10%。林草能缓和阳光的热辐射,使酷热的天气降温、失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据测定,夏季乔灌草结构的绿地气温比非绿地低4.8℃,空气湿度可以增加10%~20%。林区同期的3 种温度的平均值及年较差都低于市区;四季长度比市区的秋、冬季各长1 候,夏季短2 候。城市森林对近地层大气有补湿功能。林区的年均蒸发量比市区低19%,其中,差值以秋季最大(25%),春季最小(16%);年均降水量则林区略多4%,又以冬季为最多(10%)。树木增加的空气湿度相当于相同面积水面的10 倍。植物通过叶片大量蒸腾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并通过树木枝叶形成的浓荫阻挡太阳的直接辐射热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热产生降温增湿效益,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城市森林可减弱噪音。据测定,绿化林带可以吸收声音的26%,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可以降低噪声8 ~10dB。日本的调查表明,40m 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 ~13dB:高6 ~7m 的立体绿化带平均能减低噪声10 ~13dB。

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树木和草地对保持水土有非常显著的功能。据试验,在坡度为30°、降雨强度为200mm/h 的暴雨条件下,当草坪植物的盖度分别为100%、91%、60%和31%时,土壤的侵蚀分别为0、11%、49%和100%。据北京市园林局测定,lhm2 树木可蓄水30 万t。北京城外平原区与中心区相比,降水减少了4.6%,但城外地下径流量比城中心增加了2.5 倍,保水率增加了36%。伦敦城区降水量比城外增加了2%,城外地下径流量比城内增加了3.43 倍,保水率增加了22%。

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城市森林的建设可以提高初级生产者(树木)的产量,保持食物链的平衡,同时为兽类、昆虫和鸟类提供栖息场所,使城市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和增加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森林带来的社会效益。城市森林社会效益是指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的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外的其他一切效益,包括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促进、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改进以及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状态的改进。美国一些研究者认为,森林社会效益的构成因素包括:精神和文化价值、游憩、游戏和教育机会,对森林资源的接近程度,国有林经营和决策中公众的参与,人类健康和安全,文化价值等。城市森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美化市容,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以乔木为主的乔灌木结合的“绿道”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遮阴与湿度适中的小环境,减少酷暑行人曝晒的痛苦。城市森林有助于市民绿色意识的形成。城市森林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城市森林建设的启动,除了可以提供大量绿化施工岗位外,还可以带动苗木培育、绿化养护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河北省森林在促进社会就业上就取得了18.64 亿元的效益。城市森林为市民带来一定的精神享受,让人们在城市的绿色中减轻或缓解生活的压力,能激发人们的艺术与创作灵感。城市森林能美化市容,提升城市的地位。

2.湿地在改善人居方面的功能(www.daowen.com)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生命之源”。由于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同森林—“地球之肺”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保护必然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系统之首,不仅能储藏大量淡水(据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我国湿地维持着2.7 万亿t 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为名副其实的最大淡水储存库),还具有独一无二的净化水质功能,且其成本极其低廉(人工湿地工程基建费用为传统二级生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1/2 ~1/3);运行成本亦极低,为其他方法的1/6 ~1/10。因此,湿地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及人类和谐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物质生产功能。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 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 哺乳动物约10 种,鱼蟹类30 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hm2,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666.7hm2,年产河蟹2000t,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CO2 放出O2 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 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O2 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湿地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 ~4m。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据实验研究,每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t 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储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地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毒,有效地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例如,凤眼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镉、铜、锌等。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

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 种。

调节城市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可以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能源航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水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能蕴藏占世界第一位,达6.8 亿kW 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沿海多河口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从湿地中直接采挖泥炭用于燃烧,湿地中的林草作为薪材,是湿地周边农村中重要的能源来源。另外,湿地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此。中国约有10 万km 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旅游休闲和美学价值。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胜地。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湿地生态旅游是在观赏生态环境、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以普及生态、生物及环境知识,保护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新型旅游,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对大自然的回归。发展生态湿地旅游能提高公共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区建设,反过来又能向公众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色,实现保护与开发目标的双赢。

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3.城乡人居森林促进居民健康

科学研究和实践表明,数量充足、配置合理的城乡人居森林可有效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并在重大灾害来临时起到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

清洁空气。有关研究表明,每公顷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 的CO2,并生产600kg 的O2;一棵大树每年可以吸收500 磅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处于SO2 污染区的植物,其体内含硫量可为正常含量的5 ~10 倍。

饮食安全。利用树木、森林对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受污染土地、水体进行修复,是最为有效的土壤清污手段,建设污染隔离带与已污染土壤片林,不仅可以减轻污染源对城市周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使土壤污染物通过植物的富集作用得到清除,恢复土壤的生产与生态功能。

绿色环境。“绿色视率”理论认为,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林木繁茂的枝叶、庞大的树冠使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减少了强光对人们的不良影响,营造出绿色视觉环境,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舒适感。

肌肤健康。医学研究证明:森林、树木形成的绿荫能够降低光照强度,并通过有效地截留太阳辐射,改变光质,对人的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使人产生舒适和愉快的情绪,防止直射光产生的色素沉着,还可防止荨麻疹、丘疹、水疱等过敏反应。

维持宁静。森林对声波有散射、吸收功能。在公园外侧、道路和工厂区建立缓冲绿带,都有明显减弱或消除噪声的作用。研究表明,密集和较宽的林带(19 ~30m)结合松软的土壤表面,可降低噪声50%以上。

自然疗法。森林中含有高浓度的O2、丰富的空气负离子和植物散发的“芬多精”。到树林中去沐浴“森林浴”,置身于充满植物的环境中,可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在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活1 周后,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机体非特异免疫能力有所提高,抗病能力增强。

安全绿洲。城市各种绿地对于减轻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非常重要,是“安全绿洲”和临时避难场所。1923 年9 月1 日日本东京发生8.3 级大地震,大火烧了3 天,烧毁房屋44 万所,有5.6 万人遇难,后乐园、上野及滨离宫等大面积绿地成为人们避难的“安全岛”。

此外,在家里种养一些绿色植物,可以净化室内受污染的空气。以前,我们只是从观赏和美化的作用来看待家庭种养花卉。现在,科学家通过测试发现,家庭的绿色植物对保护家庭生活环境有重要作用,如龙舌兰可以吸收室内70%的苯、50%的甲醛等有毒物质。

我们关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就要关注我们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关注城市森林建设。遥远的地方有森林、有湿地、有蓝天白云、有瀑布流水、有鸟语花香,但对我们居住的城市毕竟遥不可及,亲身体验机会不多。城市森林、树木以及各种绿色植物对城市污染、对人居环境能够起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改善作用,可以直接为城市所用、为城市居民所用,带给城市居民的是日积月累的好处,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