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必须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国家要求“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这个命题至少说明现代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首要位置。
为了深刻理解现代林业与生态建设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生态建设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五大建设之一。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十七大报告中都有专节进行论述,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并没有专节来论述,相关表述如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其次必须认识现代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生态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林业建设对于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起着主体作用,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这是因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作用。林业承担着建设和保护“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即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科学家把森林生态系统喻为“地球之肺”,把湿地生态系统喻为“地球之肾”,把荒漠化喻为“地球的癌症”,把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这“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作用和杠杆作用,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长寿,危及人类生存的根基。只有建设和保护好这些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好生物多样性,人类才能永远地在地球这一共同的美丽家园里繁衍生息、发展进步。
(一)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节器,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
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最旺盛、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效应最强的自然生态系统;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首要地位。森林在调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动态平衡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仅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就有200 万~400 万种生物。森林的大面积被毁,大大加速了物种消失的速度。近200 年来,濒临灭绝的物种就有将近600 种鸟类、400 余种兽类、200 余种两栖类以及2 万余种植物,这比自然淘汰的速度快1000 倍。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碳库,是大气中CO2 重要的调节者之一。一方面,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另一方面,森林动植物、微生物的呼吸及枯枝落叶的分解氧化等过程,又以CO2、CO、CH4 的形式向大气中排放碳。
森林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灾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森林的年水源涵养量达3474 亿t,相当于现有水库总容量(4600 亿t)的75.5%。根据森林生态定位监测,4 个气候带54 种森林的综合涵蓄降水能力为40.93 ~165.84mm,即每公顷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约1000m3。
(二)森林在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森林作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最完善的营养级体系,即从生产者(森林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以及寄生和腐生动物)到分解者全过程完整的食物链和典型的生态金字塔。由于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大,树木形体高大,结构复杂,多层的枝叶分布使叶面积指数大,因此光能利用率和生产力在天然生态系统中是最高的。除了热带农业以外,净生产力最高的就是热带森林,连温带农业也比不上它。以温带地区几个生态系统类型的生产力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值是最高的。以光能利用率来看,热带雨林年平均光能利用率可达4.5%,落叶阔叶林为1.6%,北方针叶林为1.1%,草地为0.6%,农田为0.7%。由于森林面积大,光合利用率高,因此森林的生产力和生物量均比其他生态系统类型高。据推算,全球生物量总计为1856 亿t,其中99.8%是在陆地上。森林每年每公顷生产的干物质量达6 ~8t,生物总量达1664 亿t,占全球的90%左右,而其他生态系统所占的比例很小,如草原生态系统只占4.0%,苔原和半荒漠生态系统只占1.1%。(www.daowen.com)
全球森林每年所固定的总能量约为13×1017kJ,占陆地生物每年固定的总能量20.5×1017kJ 的63.4%。因此,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能量储存库。
(三)森林对保持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森林剧减,引发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人类历史初期,地球表面约2/3 被森林覆盖,约有森林76 亿hm2。19 世纪中期减少到56 亿hm2。最近100 多年,人类对森林利用和破坏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到2005 年,世界森林面积已经下降到39.59 亿hm2,仅占陆地面积的30.3%。这就是说,地球上的森林已经减少了一半。联合国发布的《2000 年全球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减少了50%,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剩下的原始森林不是支离破碎,就是残次退化,而且分布不均,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
森林减少是由人类长期活动的干扰造成的。在人类文明之初,人少林茂兽多,常用焚烧森林的办法,获得熟食和土地,并借此抵御野兽的侵袭。进入农耕社会之后,人类的建筑、薪材、交通工具和制造工具等,皆需要采伐森林,尤其是农业用地、经济林的种植,皆由原始森林转化而来。工业革命兴起,大面积森林又变成工业原材料。直到今天,城乡建设、毁林开垦、采伐森林,仍然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伴随人类对森林的一次次破坏,接踵而来的是森林对人类的不断报复。巴比伦文明毁灭了,玛雅文明消失了,黄河文明衰退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物种灭绝、温室效应,无一不与森林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密切相关。
大量的数据资料表明,20 世纪90 年代全球灾难性的自然灾害比60 年代多8 倍。1999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2008 年全球环境展望》指出:地球将越来越干旱、燥热、缺水,气候的反复无常也会越来越严重。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热带雨林毁坏、物种灭绝、过量捕鱼、大型城市空气污染等问题,地球已呈现全面的生态危机。这些自然灾害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但是人类大肆砍伐森林、破坏环境是导致严重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森林的破坏导致了水患和沙患两大心腹之患。西北高原森林的破坏导致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一条悬河。长江流域的森林破坏也是近现代以来长江水灾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北方几十万平方千米的沙漠化土地和日益肆虐的沙尘暴,也是森林破坏的恶果。人们总是经不起森林的诱惑,索取物质材料,却总是忘记森林作为大地屏障、江河的保姆、陆地生态的主体,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不可替代的整体性和神圣性。恩格斯早就深刻地警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中这样写道:“虽然我们依然需要大量了解森林与雨云之间的共生现象,我们却确实知道森林被毁之后,雨最后也会逐渐减少,湿度也会降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原是森林的那个地区,还会继续有一个时期的大雨,冲走不再受到林冠荫蔽、不再为树根固定的表土……”
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都以其生存环境为依托。森林是人类的摇篮、生存的庇护所,它用绿色装点大地,给人类带来生命和活力,带来智慧和文明,也带来资源和财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物种最丰富、结构最稳定、功能最完善也最强大的资源库、再生库、基因库、碳储库、蓄水库和能源库,除了能提供食品、医药、木材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外,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灾防洪等多种生态功能,对改善生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影响最直接、最重大,也最关键。离开了森林的庇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会丧失根本和依托。
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重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林业就是通过保护和增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来生产出生态产品。这些生态产品主要包括:吸收CO2、释放O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减少噪声、吸附粉尘、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