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任务及成果

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任务及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林业发展的方向、旗帜和主题。重点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与恢复、城市林业等多项生态工程,建立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任务。建立以林业资源节约利用、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为内容的、发达的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以生态文明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任务。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林业发展的方向、旗帜和主题。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发展和谐的要求,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不断满足人类对林业的多种需求。重点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与恢复、城市林业等多项生态工程,建立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林业产业的外延在不断拓展,内涵在不断丰富。建立以林业资源节约利用、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为内容的、发达的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应包括加快发展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林业第一产业,全面提升以木竹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以生态服务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建立以生态文明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任务。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努力构建生态文化物质载体,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生态文化的传播普及,加强生态文化基础教育,提高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保障能力,开展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

(一)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完善的生态体系

林业生态体系包括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即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着力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大力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努力维护生物多样性,突出发展,强化保护,提升质量,努力建设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到2020 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建成生态环境良好国家。

(二)不断完善充满活力的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林业产业体系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和一个新兴产业。不断完善充满活力的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加快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公共服务,坚持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高产出,努力建设品种丰富、优质高效、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

各类商品林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优质、高产、高效、新兴林业产业迅猛发展,林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到2020 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0 亿元,森林蓄积量达到150 亿m3,建成林业产业强国。

(三)逐步建立丰富多彩的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www.daowen.com)

生态文化体系包括植物生态文化、动物生态文化、人文生态文化和环境生态文化等。

逐步建立丰富多彩的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必须培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林业的社会效益,大力繁荣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道德,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价值观,以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为主体,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生态文化体系。

加快城乡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森林旅游,增进人民健康,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到2020 年,森林公园达到3000 处以上,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m2 以上。

(四)大力推进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林业保障体系

林业保障体系包括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三大支柱和改革、投资两个关键,涉及绿色办公、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统计、绿色审计、绿色财政和绿色金融等。

林业保障体系要求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成本节约,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大力推进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林业保障体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林业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进程;坚持和完善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的改革,加大政策调整力度,逐步理顺林业机制,加快林业部门的职能转变,建立和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评与问责制度;同时,要建立支持现代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林业投融资政策,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设林业保障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