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芒麦
一、来源与现状
老芒麦,别名垂穗大麦草、西伯利亚披碱草、西伯利亚冰草,是北半球寒温带分布较广的野生牧草;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和西藏高原等地均有分布。
老芒麦在我省甘南和河西祁连山草原地区是常见草种,有时形成自然群落。1965年由肃南县首先引入栽培,经驯化试验,生长良好,于1971年开始推广,用于建设人工草地。这期间,山丹军马场于1968年对老芒麦开展了试验研究,在品种选育和种子繁殖推广方面做出了贡献。该场从1971年到1979年共生产老芒麦种子80万kg,其中52.5万kg销往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等16个省区。80年代初,老芒麦已成为我国北方牧区的主要栽培牧草之一。
我省是老芒麦由野生种成为栽培种的发祥地和繁衍地,也是全国种植老芒麦面积较大的省区之一。省内各牧业州、县都建有老芒麦种植与繁殖基地,种源丰富。
二、植物学特征
老芒麦是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株高一般65~120cm,最高者达150cm以上。根系发达,呈须状。茎直立,基部稍倾斜,直径0.2~0.4cm,3~4节,下部节呈膝曲状、叶扁平,长10~12cm,宽0.7~1.0cm,两面粗糙或下面平滑;叶鞘光滑,位于植株下部的长于节间;叶舌短,膜质;无叶耳。穗状花序,较疏松,略下垂或向外曲展,长15~25cm;穗轴分节,一般每节着生两枚小穗,有时基部和上部节只具一枚小穗,穗色灰绿或稍紫,每个小穗含花3~5朵。颖狭披针形,具3~5条明显脉纹,顶端渐尖或具短芒。内外稃几等长;外稃背面被短毛,顶端延伸成芒,芒长约为种粒长的1.5倍,成熟时向外弯展。颖果长扁圆形,尖端具毛茸,极易脱落。种子千粒重3.5~4.9g。
三、生物学特性
老芒麦抗寒性强,在甘南海拔3 000~3 472m地区种植生长良好,能安全越冬。翌年开花但不结实,或结实不成熟。在海拔2900m以下地区种植,能完成生育周期,种子完全成熟。喜湿润环境,抗旱力稍差。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弱酸和弱碱土壤中均能生长,最宜在富含腐殖质土壤上种植。
老芒麦分蘖力强,播种当年分蘖数为20~44个。据甘南州甘加牧草种子繁殖场测定,4月下旬播种的老芒麦,5月下旬成苗,6月底分蘖,7月下旬拔节,8月中旬孕穗,有少数植株抽穗,株高62~65cm,9月下旬枯黄。翌年4月返青,6月上旬拔节,7月下旬抽穗,8月上旬开花,9月中旬种子成熟,植株高120~143cm。从返青到种子成熟150天左右。发育停止后,仍有20天左右的持青期,一般到10月10日前后枯黄。具返青早、枯黄迟的特性,对羊只越冬度春有重要意义。
老芒麦属短寿牧草,所建人工草地,一般利用4~5年,5年以后,草地产量显著下降。据玛曲县尼玛乡测定,其播种后1至6年的亩产青草量依次为400、1 338.6、2 070.4、1 040.5、747.1、600kg,据肃南县皇城乡测定,在播种当年不割草时,其第2~4年的亩产青草量分别为1 566.7、1 526.7、1 153.3kg。
老芒麦性喜肥,对氮肥反应尤为敏感。适时适量追施氮肥可显著地提高草地产量,改善草层品质,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据碌曲县玛艾乡试验,生活5年的老芒麦草地,亩产青草量由第二年的最高峰1 598.7kg下降到395.3kg,第六年每亩施硝酸铵8~10kg,亩产鲜草量上升到1 934.9kg,较第二年提高21.01%,较第五年提高384.3%。
四、利用价值
老芒麦是高寒牧区优良的上繁刈牧兼用栽培牧草,可单播,也可与中华羊茅、花苜蓿等牧草混播建成优良高产的刈牧兼用草地。
老芒麦叶量大,抽穗期茎叶比为1:0.6,草质柔嫩,适口性好,放牧、青饲、青贮和调制干草,均为马、牛、羊、兔所喜食,据测定,其孕穗、开花和结实3个生育期的干草率依次为24.4%、33.8%、45.9%;鲜干比分别为4.09:1、2.94:1、2.17:1。其营养成分据分析如下表:(www.daowen.com)
五、栽培利用技术
(一)整地与施肥
牧区新垦地种植时,应在土壤解冰后深翻草皮,反复切割,交错耙耱,粉碎草垡,整平地面。可当年播种老芒麦,或先种一年生作物,如燕麦、油菜等,二、三年后再播建老芒麦草地,头两年可不施肥。耕地种植时,应在作物收获后浅耕灭茬。蓄水保墒,翌年结合翻耕施足底肥,每亩有机肥1 000~1 500kg,过磷酸钙15~20kg。然后耙耱整平地面,进行播种。
(二)种子与播种
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级以上种子标准。种子田必须播种Ⅰ级种子,生产田播种Ⅲ级以上种子均可。播前要检验待播种子的品质,判定级别,计算出实际播种量。机播时还要做断芒处理。
牧区建立老芒麦人工草地在土壤解冻后即可播种,宜早不宜迟,最迟不过6月中旬。可采用燕麦等一年生作物保护播种;提高人工草场播种当年的牧草产量。保护播种的播种期应以保护物的最适播期为准。天然草地补播改良有地面处理时,宜在牧草萌发前播种,无地面处理时,从土壤解冻至6月中旬均可播种。每亩播种量,种子田1~1.5kg,生产田1.5~2.0kg。天然草地补播,视补播地段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其人工草场的单播量。用燕麦、油菜保护播种时,燕麦、油菜的播种量是其单播的1/3~1/2。与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花苜蓿混播时,老芒麦的播量不低于其单播量的60%~70%。
老芒麦可撒播,可条播。生产田条播行距15~25cm,种子田条播行距25~30cm。坡地(<25度)条播,其行向应与坡地等高线平行。大面积撒播应以10~20亩为单元分区划片播种;要求播种量与播种面积对应一致,并做好落粒密度检查,认真控制播种的均匀度。播种后要做出苗检测,缺苗或漏播地段应及时补播。
(三)田间管理
播种后,特别是在牧区,最好是设置围栏,妥善保护。老芒麦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萎剂,如2.4一D、J脂乳油或人工除草1~2次。生活第三年的草地草丛密集,根系絮结,应在早春用轻耙松土,改进土壤通透性,增强牧草生机。老芒麦对水肥反应敏感,产量高峰期过后,应结合松耙每亩追施有机肥1000~1500kg,以提高产草量,延长利用年限。利用5年的草地可延迟割草,采用自然落粒更新复壮草丛,也可人工播种达到更新的目的。
(四)收获与利用
播种的当年可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有控制地轻度放牧。晚秋与早春严禁放牧,以免因牲畜贪青啃食造成破坏。刈牧兼用草地放牧利用时应划区轮牧,草高15cm时开始放牧,高度下降到5cm停止放牧。切忌雨天高密度放牧,以免过度践踏造成草地损伤。
收草应在花期进行,收种应在全田果穗60%变黄时进行,迟则种子脱落。收种和刈割牧草的留茬均在5~7cm为宜。
六、综合评价
老芒麦在我省由野生种引入人工栽培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有稳固的生产基础。生产实践证明,其产草量和营养价值,在禾本科牧草中,虽仅属中上水平,但由于其抗寒性较强、分蘖多、再生快、叶量大、草质好、易于栽培管理,在青饲、放牧、青贮和调制干草等方面都表现有良好的品质,加以种源丰富,从而成为高寒牧区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地补播改良中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禾本科栽培牧草。可确定为甘南区和河西祁连山区的当家草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