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猫尾草的来源与现状、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猫尾草的来源与现状、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猫尾草一、来源与现状猫尾草,别名梯牧草,原产欧、亚的温带,欧美各国均有栽培,在苏联被列为重要牧草。1987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岷山猫尾草。与红三叶混播的比例为:猫尾草占70%,红三叶占30%。猫尾草对水肥反应灵敏,刈割后灌水追肥提高产量显著。六、综合评价猫尾草喜冷凉湿润环境,耐寒力较强,抗旱力软弱。

猫尾草

一、来源与现状

猫尾草,别名梯牧草,原产欧、亚的温带,欧美各国均有栽培,在苏联被列为重要牧草。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都有种植,但目前面积较小。

猫尾草在我省最早是1940年由原岷县军马场(现名岷山种畜场)从美国引进,用于生产,表现良好。新中国成立后,该场仍保持种植。所建草地植株高大,叶量丰富,叶片肥大,草丛繁茂,长势喜人。刈制干草,饲用价值极高。但未能广泛推广。1978年省草原工作队会同岷山种畜场和部分牧草专家对该场草场进行了全面普查,肯定了猫尾草是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牧草。随后组织力量,进行品种选育,扩大栽培,繁殖推广。1987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岷山猫尾草。

二、植物学特征

猫尾草是禾本科猫尾草属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株高80~110cm,高者达120cm。须根发达。茎直立,节间短,6~7节,下部节多斜生,基部1~2节处较发达,膨大呈球形。叶片扁平细长,光滑无毛,尖端锐,长10~30cm,宽0.3~0.8cm,叶鞘松弛抱茎,长于节间;叶舌为三角形;叶耳为圆形。圆锥花序,小穗紧密,呈柱状,长5~10cm;每个小穗仅有一花。颖圆具龙骨,边缘有茸毛,前端有短芒;外稃为颖长之半,顶端无芒;内稃狭薄,略短于外稃。种子细小,近圆形,易与颖分离。千粒重仅0.36g。

三、生物学特性

猫尾草喜冷凉湿润气候。在降雨量700mm以上地区生长良好。抗寒力较强,地温3~4℃时种子发芽,抽穗期适宜温度18~19℃。越冬性好。春季气温高于5℃时开始返青,秋季气温低于5℃停止生长。较耐淹浸,不耐干旱。在35℃以上的持续高温干燥条件下,不能安渡夏季。要求中性及弱酸性土壤,以pH5.3~7.7时为最适宜。耐碱性软弱,在石灰质含量多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猫尾草寿命较长,一般生活6~7年,在管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生活10~15年。在陇中西南部地区产量高而稳定。一般亩产鲜草1 000~3 000kg,种子20~50kg,与红三叶混播时亩产鲜草可达5 000kg。

四、利用价值

猫尾草植株高大,叶量丰富,叶片较大,产草量高而稳定,在始花期测定,叶重占株重50%以上。经1979~1984年在岷县旱作条件下,连续5年试验测定,每亩鲜草产量在1024~1 667kg之间,以第五年产量最高,且播种当年就可获得1 467kg的高产。宜用于刈割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不耐牲畜践踏,过多的放牧利用会使其寿命缩短。但与苜蓿、红三叶等混播的草地,仍可用于短期放牧。

猫尾草饲用价值高,是家畜的好饲草,尤为骡、马最喜食。但不宜喂羊,羊食过多,容易引起食欲衰退。其营养成分据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分析如下表:(www.daowen.com)

五、栽培利用技术

(一)整地与施肥

猫尾草种子细小,幼苗顶土力差,特要求整地精细、疏松、地面平展;蓄水保墒情况好。播前结合翻耕施足底肥,每亩有机肥料1 000~1 500kg。

(二)种子与播种

种子田播种国家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Ⅰ级种子;收草地播种国家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Ⅲ级以上种子。一般4月中旬至6月底均可播种。播种量以利用目的而定。种子田每亩播0.25~0.4kg,收草地每亩播0.4~0.75kg。播种深度宜浅,一般1~2cm。播后宜镇压。与红三叶混播的比例为:猫尾草占70%,红三叶占30%。条播时,种子田行距30~40cm,收草地行距25~30cm。

(三)田间管理

猫尾草种子小,播种后出苗前遇雨土壤表层板结时,要及时用钉齿耙松土,破除板结层,以保全苗。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全苗后可人工或化学除草1~2次。生活5年以上的草地草皮很厚,土壤通透性减弱,导致牧草生机衰退,产量下降,可于春季牧草萌发前用圆盘耙划破草皮,促进草丛再生,延长草地寿命。猫尾草对水肥反应灵敏,刈割后灌水追肥提高产量显著。一般每亩追施氮肥10kg。

(四)收获利用

收草宜在抽穗到花期刈割。收种宜在全田种穗70%变黄褐色收割。割后扎成小捆,晒干后脱粒、清选、贮藏。

六、综合评价

猫尾草喜冷凉湿润环境,耐寒力较强,抗旱力软弱。在岷山种畜场已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生产中发挥了良好作用。目前推广面积虽只有3 000多亩,但多年的多点试验结果和生产资料都证明,猫尾草在陇中西南亚区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持青期长特点,宜用与苜蓿、红三叶等豆科牧草混播建立长期型刈牧兼用草地,是利用年限较长的禾本科优良牧草之一。确有发展前途。可确定为陇中西南亚区的当家草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